物价迷局考验政府看得见的手

2007-08-09 09:48:47    

时下的物价,不仅正成为学者和官员利用统计数据做武器的争论,更是普通百姓当下最热门的问候语,尤其是针对接连不断的食品涨价——“还有什么没有涨?明天还会涨什么?”可以说,中国的老百姓们正经历着自2004年以来最强的一波涨价浪潮。而物价的迷局也成为政府看得见之手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挑战……

温家宝总理强调维护物价稳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北京市农产品市场考察时强调,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关系全局。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领导,做好主要食品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为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考察中,温家宝指出,近两个月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出现了明显上涨,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带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是粮食、猪肉等农副产品,但也确实存在着少数经营者趁机合谋涨价、哄抬价格等现象,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群众的利益。对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温家宝强调,近几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农业连续几年丰收,工业快速增长,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物质基础是雄厚的,保障供应,稳定市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对于当前某些产品出现供求紧张引起价格上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些问题正在得到缓解。各地各部门要增强市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合理引导市场消费预期,切实保证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发改委将依法从快从重处理乱涨价案件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将开展食品价格及相关收费专项检查作为当前的一项政治任务,严肃查处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三类不正当价格行为。发展改革委在《关于切实抓好主要食品价格及相关收费专项检查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食品价格检查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

《通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突出重点行业,对本地区所有食品制造企业、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逐个进行拉网式检查;突出重点品种,对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禽蛋奶及其食品制成品等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进行重点检查,严肃查处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三类不正当价格行为。

发展改革委强调,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提高识别和调查取证能力,对查出来的乱涨价案件,一经核实,要依法从快从重处理,绝不让违法者在经济上得到好处;建立与工商、公安、质检、宣传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对性质恶劣、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价格违法典型案件,除给予经济处罚之外,还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直至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发展改革委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把握好政策界限,严格区分成本推动正常转嫁与借机哄抬价格的界限、区分企业自主定价与串通涨价的界限、区分价格信息服务与操纵价格的界限。

油价能否稳定成考验政府看得见之手的试金石

国家发改委上周六的通知明确发出了保持成品油价格稳定的信号,也结束了近期市场对油价调整的猜测。这是政府监管者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对成品油市场各方利益者的一次协调。在成品油流通市场,保持价格稳定的同时保持供应稳定显然是要用政府的“有形之手”进行调节。这在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寡头垄断成品油生产的市场格局下是有可能做到的。这两家国内石油巨头在炼油越炼越亏的状态下保持原油加工量的旺盛增长就是“有形之手”调控成品油供应稳定最重要的一部分。

上月,国内三大石油企业两度联合上书国家发改委,要求提高成品油价格。三大石油企业在这个时候加入到全国粮油、畜禽等农产品涨价的行列来,势必对CPI的继续飙升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在成品油价格是涨是稳的选择中,国家发改委承受着来自企业和消费者的双重压力,只能在消费者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换句话说,这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虽然不是万能的,但采取的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只要能既兼顾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又给企业留下一定的利润空间,却是完全可能的。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目前市场对油价调整的猜测已经结束,但我们还是应该反思,为什么在经历了两年的调整后,我们仍会在“成品油价格上涨”面前失措?我们认为,有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认真反思与总结。

一是国内石油市场的定价机制问题。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参照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的市场价格来调整。政府按照三地价格制定中准价,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再在中准价上下8%的范围内浮动。在这种机制下,一旦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攀升,便会立刻加剧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并进而加剧国内市场成品油短缺或价格上涨的情况。二是国内石油市场打破垄断的问题。此次“成品油价格可能上涨”中,相当一部分舆论把矛头直指中石油与中石化两大巨头,而中石油与中石化则表示冤枉。其实,这是在国内石油市场垄断没有完全打破之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这里需要作两点澄清:一是几大石油巨头整体上仍然盈利,出现亏损的只是炼油环节;二是必须承认,国内石油巨头依赖国家赋予它们的垄断地位,长期以来获利丰厚。它们既然享受了垄断的利益,那么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垄断责任。因此,即使目前成品油价格出现倒挂,炼油暂时出现亏损,它们也有义务来保证市场供应,这是几大石油巨头应该承担的“普遍服务”义务。

此次成品油价格能保持稳定固然是政府“看得见的手”对市场运行的外在调节的结果,它同时也应是体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职能的市场调节之手。作为监管者的政府,对市场不能越位,不能错位,更不能缺位。任何时候,政府“看得见的手”都不能忽视其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的本职,对于市场变幻给消费者造成的影响,要从关注民生、关心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在尊重和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及时弥补市场缺陷,减轻和避免市场缺陷对消费者的伤害。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