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山西现在与未来

2007-09-07 09:41:29    


山西是我国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的传说。从出土文物中,也可一窥其悠久历史。而自建国后,山西以煤而名闻全国,然几十年开发,产生了不少问题,其间尤以环境为重,以至有不少人士表述山西大部不适合居住。这自然与不少地区政府官员唯GDP的认识有关,对于既往做法现已没必要追究,就犹如我们常讲的企业家原罪问题,关键是现在的认识与做法是否与中央所规相一致……

我们眼中的山西

山西因据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时期,大部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山西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崛起,著称中外。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中,山西是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解放战争期间,山西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战略基地。

另一点,山西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铝土矿、耐火粘土等7种。其中,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累计探明储量2500多亿吨,占全国探明保有储量的26%,素有“煤海”之称。煤炭对山西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资源财富,又是经济支柱,但长期无序开采也造成了一系列隐患。屡屡有痛心的矿难事故见诸报端,屡禁不绝的小煤窑,更有触目的现代窑工。当然还有车展上拎着现金,眼都不眨购进名车的山西煤矿主们。据说在山西的有些地方,曾经是这样一方天地,出门散步,不久回家竟会发现身上已罩有一层黑尘,许久未去山西,不知境况改善何许。

还犹记环保总局的一位负责人曾提及的环境不公平,赚了大钱的少数商人,破坏了环境,却不用承担环境成本,利用手中资本在外地大肆炒作。

民歌有唱,人说山西好风光,现国家战略在环境保护方面倾注了很大的力量,并对官员政绩考评中加入环保权重。近两年来,山西原省长于幼军上任以来,出了不少重招治理这些问题。我们期待着那一方青山碧水蓝天。

我们眼中的于幼军

在山西省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于幼军袒露心迹:“在山西工作了两年两个月,我已深深爱上了山西这块热土和节俭勤劳、朴实善良、宽容厚道的人民。不管我今后走到哪里,到什么岗位工作,心里已牢牢打上了山西的烙印!”

从沿海开放的移民城市深圳来到反差强烈的内地,于幼军给山西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执政之风,也以招商省长的美誉,给山西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就任之初,于幼军就提出,在山西当省长必须做好煤的文章。煤炭对山西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资源财富,又是经济支柱。但长期无序开采也造成了一系列隐患。那时,还只是“代省长”的于幼军不顾很多人的担心与反对,提出“山西不能再要流血的、黑色的GDP了”。并且做出了到山西后的第一个动作:关闭山西全部4000多个非法煤矿。为了从根子上整治矿难与小煤窑,他把正在试点的对煤矿的有偿开采方案在全省推开。

于幼军是山西多年来从沿海开放城市到山西来任高官的第一位官员,山西因此迫切需要他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在于幼军眼中,机遇是放在一种宽广视野下的。他认为,山西目前有两个机遇,“一个是国际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还有一个机遇,就是中部崛起战略即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为打破山西内循环的封闭局面,他带头招商引资,从“港洽会”到“沪洽会”到“中博会”,再及最近的“珠洽会”,他无不亲往。于幼军曾说,“给我三个月时间干完两件事,我会把想投资的朋友都请来!”这两件事就是广为流传的“打扫门庭”和“开好菜单”。

近年间,山西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的力度在全国最大,手段最为有力。于幼军介绍,山西在全国率先实施“区域限批”,对一千五百多家污染企业实行了停电、停运、停贷的“三停”措施,关闭了六七千家小煤矿、两三千家小焦化厂,这些企业的设备被运走,高炉被炸毁,场地被推土机推平。于幼军指出,要从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从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以蓝天碧水造林绿化、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治理三大工程为重点,努力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于幼军之后,曾经有着北京市市长经历的孟学农,就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省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建华代表中央对孟学农做出很高的评价。官员调任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犹如企业内部的轮岗制度,对干部对员工是一种锻炼。上行下效方能出成绩,本届政府领导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民生正被切切实实的关注和改善。我们眼中的山西,我们眼中的中国正发生着急速的改变,十月中下旬,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到了一个节点,必将迈向更高的层次。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