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升软实力是一把双刃剑
2007-10-09 09:22:51
2007年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10月2日晚在上海隆重开幕,加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这再次为中国提供了向外界展示日益增长的“软实力”的机会!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对于自身、对于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国发展软实力的意图
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中国的孔孟之道讲究攻心为上,以柔克刚,以德服人。甚至中国古代的兵法大家孙子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西方学者约瑟夫•奈在九十年代初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他定义软实力为“通过劝说和魅力而非威胁或军事手段来影响别国的能力”,似乎与中国古代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领导人已经看到单纯的经济外交的局限性,并寻求以发展软实力来弥补经济外交的不足。所谓软实力,其实就是想在经济外交之外增加点儿非经济的东西,从另外一些方面去增加中国的影响,维护中国的利益。
同时,中国在发展软实力上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消除世界尤其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戒心。此外,在国外获取自然资源的时候,软实力也有助于取得当地居民的认同与合作。中国发展软实力,目的在想要与其他国家建立更友好的关系,并想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以非洲为例中国在非洲扩大影响一方面是为了在联合国能够有非洲的支持,比如在台湾申请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问题上北京就有来自非洲的铁杆支持。另外一方面,中国也可以利用软实力确保其对自然资源的通道畅通。
奥运会考验中国软实力
奥运会对中国的软实力有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建设成就的机会,将为世界了解中国、提高中国的国家形象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但同时奥运会也将使任何问题都曝光在世界媒体的聚光灯下,也将为不同的利益集团为扩大其自身影响而利用。
中国想要通过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已经是现代社会的一员。同时,中国也应该清楚,受到批评与指责是每一个现代社会成员都要面临的挑战。例如,西方媒体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对中国所作的文章也许给许多中国人一个不小的震撼。但现代社会就是这样运作的,国际媒体就是这样运作的。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许多这样的压力。因此,中国应该学习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批评与压力,并提高自己的市场营销与公共关系能力。
中美软实力之争
约瑟夫•奈认为中国软实力的上升是以美国软实力的下降为代价的,言下之义似乎暗示中国的软实力对美国造成了威胁。美国的软实力确有下降,但美国的软实力的下降大部分是出于它自己的原因;中国的软实力确有上升,中国的软实力从美国的软实力的下降中确实有所获益,但中国没有刻意地利用美国软实力的下降来提升其自身的软实力。
也有观点认为:现在谈论美国的软实力下降还为时过早。虽然美国的软实力在一些方面有所下降,但中国的软实力能够挑战美国还有待时日。此外,中国的软实力与美国的软实力并非总是此消彼长。例如,北京共识其实正是华盛顿共识的一个变种。这说明中国本身就是华盛顿共识的一个好学生。从1986年中国加入IMF,加入世界银行,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整个过程中国完全是按照西方开出的条件,加入到了这些国际经济制度里面。中国的国内改革也是市场导向的改革。强调北京共识取代华盛顿共识以及两者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缺少了解。
中国软实力的强项与弱项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市场不断繁荣所带来的对世界的吸引力是中国软实力中的强项。与此相伴的是中文,中国的发展模式,与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世界的吸引力。中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力是中国软实力中最强的方面。
但是,中国在经济上造成的软实力的优势也造成了软实力的弱势。中国外交一直是以“经济外交”为主。中国通过搞“经济外交”与世界建立起来一个利益为基础的关系,对价值观、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则一直避而不谈,这使得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缺乏一种价值基础,共同价值的缺失也给国家间关系带来隔阂与束缚。中国在这些问题上不进行表态就必然给中国在涉及到这些问题的时候造成尴尬的局面,从而局限中国在参与解决相关国际问题政治问题造成的影响。
其次,中国的软实力中文化的吸引力还相对较弱。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世界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印象还很模糊并充满了错觉。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软实力还有待加强。
最后,中国政府在公共关系,尤其在与国际媒体、国际非政府组织打交道上尚需要积累更多经验与技巧。这些国际非政府组织有可能在许多关键问题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与这些组织打交道还是一个值得中国政府学习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