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变革体现时代特征
2007-10-25 09:38:08
面对我国在收入分配和工资水平方面的地区和行业差距,劳动保障部近日将着手研究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对竞争性行业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进行调节,以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异。不仅如此,我们结合十七大报告有关收入分配的诸多论述就会发现,现阶段的收入分配的即将变革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中国即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2日,劳动保障部办公厅副主任尹成基表示,在收入分配方面、工资水平方面,地区和行业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这个问题已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并要求劳动保障部研究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近几年我国工资水平增长幅度较大,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较快,但仍有人感觉工资增长速度不快。这是由于地区、行业差别,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有一定差距,在高收入者对工资整体水平拉动时,会有一部分人感觉不到工资的快速增长。另外,普通职工用于消费、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增加,这样对整体收入的增加形成抵消,导致部分人对实际工资增加的感受也不那么明显。当前,垄断行业工资收入水平依然过高,与其他行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仍有扩大趋势。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最高行业人均工资水平是最低行业的2.63倍,而到了2005年扩大到4.88倍,而且绝对差距也从8436元扩大到32249元。
由此可见,国家即将着手建立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主要是为解决垄断行业工资过高、行业收入差距问题。
劳动收入分配变革的时代特征
当前经济“稳中略快”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日前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稳中略快态势,要想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宏观经济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是,总量过热总是由投资过热引起的。原因即在于投资的“成本”被扭曲了。而投资成本的扭曲又与土地、信贷、劳动力、人民币汇率等要素价格偏低密切相关。尤其是劳动力价格偏低。劳动力价格的长期偏低,其后果就是造就大量的低收入劳动者,而他们又是想“消费”的一个群体。这样结果致使中国的内需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并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得不依赖于外需。所以,治理经济过热必须要在收入分配上下工夫,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另一方面,比起财政和货币政策等调控手段来,提高劳动力的价格和收入水平,改革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将能更好地促使经济增长从过去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到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上来,并将很好地消除导致经济过热的深层因素。
和谐理念渗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必须充分关注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与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在分配领域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改革开放20多年来,虽然这种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分配秩序混乱及由此引发的新问题与社会矛盾,即不和谐的现象不断出现,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更好地协调收入分配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战略面前的一个重要选择和挑战。
收入分配在十七大报告中成为关键词
十七大报告中,在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指导下,社会和谐强调的比较多。而社会和谐的实现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在收入分配上的变化反映出来。我们看到,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收入分配的论述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对总书记报告中提到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的论述,体现了中央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收入分为三大类: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上述三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依次呈递减态势,即财政收入比重最大,企业收入其次,居民收入比重最小;而且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这是一种不太合理的现象,既不利于社会公平公正、社会和谐,也会严重抑制公民消费,与中央拉大内需的思路背道而驰。此次报告强调这一重大举措,可以视为对以往
某些做法的纠正和完善。
初次分配效率为先,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总书记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非常权威、非常正式地回答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其中暗含的一个意思就是,初次分配还是要以效率为先,亦即:初次分配应该在维护公平的基础上更注重追求效率,再分配则应该以维护公平为更重要的目标。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报告明确提出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这一新的提法意味着今后老百姓的收入不光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从而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能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这也正好与报告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新要求相契合。事实上,我国当前高收入者的收入早已开始向多元化发展,而低收入者的收入比较单一,基本上完全依靠劳动收入。因此,一方面,必须提高劳动收入;另一方面,也要尽量提高人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非劳动收入,从而藏富于民,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