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发力海外扩张已是国家意志
2007-10-29 08:12:57
中国工行即将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而这只是中国众多银行纷纷到海外试水出境的一个缩影。中国各大国有银行通过IPO筹集了充裕的美元资金,把资金用于收购海外资产,为它们带来多元化的收入流,并使它们转变为全球性角色。当然,在这的背后海外并购已是国家意志,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中国工行即将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
昨日获悉,中国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ICBC) 中国工商银行,另有消息称南非央行(SARB)将把工行可收购股份的比例上限控制在25%左右。这标志着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投资雄心出现戏剧化升级。
标准银行是南非最大的蓝筹股公司和最稳定的金融集团,也是非洲按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这桩交易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表明中国在非洲的地位已经巩固。这也改变了人们的想法:中国为了得到非洲的矿物资源而提供低息贷款。此前,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近期发表了扩张业务的言论。该行计划下月在俄罗斯开设一家分行,收购一家悉尼的银行,并在迪拜和卡塔尔开设分支。有分析指出,中国各银行在进行了首次公开发行(IPO)之后,都拥有巨额现金。收购标准银行的非洲网点对一家中资银行来说非常明智,尤其是考虑到标准银行优秀的管理和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
中资银行正处在发力海外扩张的时代
其实,在中国工行即将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事件的背后,国内的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先后高调参与海外并购。中国银行业正在加快海外扩张的步伐。
国开银行:惊艳亮相。此前,长达半年的荷兰银行收购战落下帷幕。参与这次竞购的英国巴克莱银行虽然败北,但在整个收购过程中,尤其是今年7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巴克莱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及战略合作备忘录,国开行应巴克莱银行之邀对其进行投资入股并参与收购荷兰银行,引起世人瞩目。国开行从参与荷兰银行的收购大战到和巴克莱确立战略伙伴关系,时间上间隔不到3个月,期间能够始终紧紧抓住外界的眼球,完成一次惊艳的亮相,在战略上可谓非常成功。
民生银行:大手笔投资。10月份,中国民生银行将与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签署投资协议,收购联合控股的股权。根据协议,民生银行将在今后半年内以现金25亿元人民币收购联合控股9.9%股份,并有权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增持股份至20%,增持后民生银行将成为联合控股第一大股东,由此成为第一家在美国本土进行金融收购的中资银行。分析认为,民生银行作为国内银行中首家以股权投资的方式进军美国金融市场的商业银行,此次收购或将加快国内银行的海外扩张步伐,而这一事件也折射出中资银行由“被人并购”到“并购他人”的海外扩张欲望和实力。
中信:不甘寂寞。前几日,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承认与美国投行贝尔斯登公司就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事项进行商议。双方商讨的内容之一是互相投资10亿美元左右持有对方股份。一旦该合作成行,这一交易将为双方在美国与亚洲开展业务合作铺平道路。两个月前已有所传言,中信证券将参股这家正受“次级债”危机困扰的老牌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但中信证券随后对该消息予以了否认。
工行:已是轻车熟路。9月份,泰国财政部一名官员称,中国工商银行及马来西亚CIMB投资银行,皆有意收购泰国ACL银行股权,如果工行成功收购,这将成为工行于年内第3次进行海外收购。2006年12月,工行买入印尼的哈利姆银行90%股权,是该行首次以收购方式进入海外市场。今年8月,工行又以5.83亿美元收购澳门诚兴银行80%的股权。今年年初,工行还曾与韩国外换银行(KEB)就合作问题进行过非正式接触。从这一系列的举动不难看出,工行在这些海外地区的小规模收购,是为“编织”一张全球的财富管理业务网络。
除了跨国并购,中资银行在其它方面也有很多动作。中资银行争先在海外上市融资,扩大自身资产规模。国有商业银行在美、日、英、德、等2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7家分行、31家附属机构和12家代表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纷纷走向海外设立分行及代表处。
中国银行海外并购顺应时代潮流
我们看到,在国外银行不断涌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中资行也将目光转向海外,寻求通过海外并购提升综合竞争力。这在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里找到根据: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国外大银行都是通过大规模的并购而迅速壮大的。所以,早在去年,银监会就明确发出“鼓励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政策指令,对中资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给予政策支持。“海外并购”既可以迅速增强资本实力,又可以获取先进的管理经验,是银行实现全球扩张最便捷的方式。当然,我们也要知道,“海外并购”最大的挑战是在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只有把人员、业务、企业文化等资源有效整合,才能在不断发展中完成并购的任务,实现既定目标。
中国银行业在当前进行海外并购是符合时代潮流,顺应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中国外汇储备过于庞大,中资银行直接进行“海外并购”比企业走出国门来缓解外汇储备压力迅速和有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资银行从海外募集到的资金若用于国内这也会加剧人民币升值预期,从而导致热钱流入国内。
中资银行在海外扩张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考虑到经济水平、政治格局、意识形态等影响因素,这条路注定将是崎岖不平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敢于做出尝试,因为如果不去尝试,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路。
中国工行即将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
昨日获悉,中国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ICBC) 中国工商银行,另有消息称南非央行(SARB)将把工行可收购股份的比例上限控制在25%左右。这标志着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投资雄心出现戏剧化升级。
标准银行是南非最大的蓝筹股公司和最稳定的金融集团,也是非洲按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这桩交易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表明中国在非洲的地位已经巩固。这也改变了人们的想法:中国为了得到非洲的矿物资源而提供低息贷款。此前,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近期发表了扩张业务的言论。该行计划下月在俄罗斯开设一家分行,收购一家悉尼的银行,并在迪拜和卡塔尔开设分支。有分析指出,中国各银行在进行了首次公开发行(IPO)之后,都拥有巨额现金。收购标准银行的非洲网点对一家中资银行来说非常明智,尤其是考虑到标准银行优秀的管理和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
中资银行正处在发力海外扩张的时代
其实,在中国工行即将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事件的背后,国内的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先后高调参与海外并购。中国银行业正在加快海外扩张的步伐。
国开银行:惊艳亮相。此前,长达半年的荷兰银行收购战落下帷幕。参与这次竞购的英国巴克莱银行虽然败北,但在整个收购过程中,尤其是今年7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巴克莱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及战略合作备忘录,国开行应巴克莱银行之邀对其进行投资入股并参与收购荷兰银行,引起世人瞩目。国开行从参与荷兰银行的收购大战到和巴克莱确立战略伙伴关系,时间上间隔不到3个月,期间能够始终紧紧抓住外界的眼球,完成一次惊艳的亮相,在战略上可谓非常成功。
民生银行:大手笔投资。10月份,中国民生银行将与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签署投资协议,收购联合控股的股权。根据协议,民生银行将在今后半年内以现金25亿元人民币收购联合控股9.9%股份,并有权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增持股份至20%,增持后民生银行将成为联合控股第一大股东,由此成为第一家在美国本土进行金融收购的中资银行。分析认为,民生银行作为国内银行中首家以股权投资的方式进军美国金融市场的商业银行,此次收购或将加快国内银行的海外扩张步伐,而这一事件也折射出中资银行由“被人并购”到“并购他人”的海外扩张欲望和实力。
中信:不甘寂寞。前几日,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承认与美国投行贝尔斯登公司就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事项进行商议。双方商讨的内容之一是互相投资10亿美元左右持有对方股份。一旦该合作成行,这一交易将为双方在美国与亚洲开展业务合作铺平道路。两个月前已有所传言,中信证券将参股这家正受“次级债”危机困扰的老牌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但中信证券随后对该消息予以了否认。
工行:已是轻车熟路。9月份,泰国财政部一名官员称,中国工商银行及马来西亚CIMB投资银行,皆有意收购泰国ACL银行股权,如果工行成功收购,这将成为工行于年内第3次进行海外收购。2006年12月,工行买入印尼的哈利姆银行90%股权,是该行首次以收购方式进入海外市场。今年8月,工行又以5.83亿美元收购澳门诚兴银行80%的股权。今年年初,工行还曾与韩国外换银行(KEB)就合作问题进行过非正式接触。从这一系列的举动不难看出,工行在这些海外地区的小规模收购,是为“编织”一张全球的财富管理业务网络。
除了跨国并购,中资银行在其它方面也有很多动作。中资银行争先在海外上市融资,扩大自身资产规模。国有商业银行在美、日、英、德、等2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7家分行、31家附属机构和12家代表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纷纷走向海外设立分行及代表处。
中国银行海外并购顺应时代潮流
我们看到,在国外银行不断涌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中资行也将目光转向海外,寻求通过海外并购提升综合竞争力。这在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里找到根据: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国外大银行都是通过大规模的并购而迅速壮大的。所以,早在去年,银监会就明确发出“鼓励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政策指令,对中资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给予政策支持。“海外并购”既可以迅速增强资本实力,又可以获取先进的管理经验,是银行实现全球扩张最便捷的方式。当然,我们也要知道,“海外并购”最大的挑战是在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只有把人员、业务、企业文化等资源有效整合,才能在不断发展中完成并购的任务,实现既定目标。
中国银行业在当前进行海外并购是符合时代潮流,顺应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中国外汇储备过于庞大,中资银行直接进行“海外并购”比企业走出国门来缓解外汇储备压力迅速和有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资银行从海外募集到的资金若用于国内这也会加剧人民币升值预期,从而导致热钱流入国内。
中资银行在海外扩张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考虑到经济水平、政治格局、意识形态等影响因素,这条路注定将是崎岖不平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敢于做出尝试,因为如果不去尝试,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