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不应成为调控股市的工具

2008-04-28 09:46:14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周三晚间宣布决定从2008年4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的3‰调整为1‰,这一被视为特大利好的消息引发昨日A股市场全面沸腾。在经历半年的单边下跌后,中国股市由牛转熊,下跌50%。今年两会期间,业界“救市”之声不断。“救市”手段中,降低印花税首当其冲,印花税终于降了,但这对中国股市意味着什么?

昨日两市近“涨停”沪指涨幅创七年之最

监管层宣布的将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3‰调整为1‰这一被视为特大利好的消息引发昨日A股市场全面沸腾,上证综指高开7.98%创近六年来最大开盘涨幅,其后随着天量资金的疯狂涌入,各类个股全面冲击涨停,推动上证综指最多上涨9.60%并高见3593.20点;盘中因大量获利抛盘涌现,一度压制上证综指将涨幅收窄至5.59%,但午后在大盘蓝筹股的推动下重拾凌厉升势,上证综指最终收市劲升9.29%,创出自2001年10月23日以来的最大涨幅,并且是自1996年实施涨跌停制度以来的历史第二大涨幅。

从盘面看,两市共有755只非ST股涨停,涨幅超过9%的个股有1142只,而下跌个股仅有2只,包括宏达股份和*ST高新;从权重股表现来看,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中国人寿等均封住涨停,沪市前二十大权重股平均涨幅达9.73%,明显跑赢大盘表现。从行业指数的表现来看,各大行业全面涨逾6%,地产指数暴涨9.81%,建筑、公用、传播、金属、采掘等均涨逾9%。其中上证综指收市报3583.03点,涨304.70点或9.29%,成交1956.49亿;深证成指收市报12914.76点,涨9.59%,成交772.65亿。两市共成交2729.14亿,较前日同比激增120.21%,并创出历史第三大成交额纪录。

此次市场表现与本周初证监会出台对限售股减持的规范政策后不同的是,A股市场经过强劲高开后仍不断有新增资金涌入,成交额持续放大,反映市场信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作为市场呼声最高的救市政策,下调印花税对市场的提振作用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并且,经过近期管理层的一系列行动,大大地激励了大量观望资金放心进场。

政府调整印花税时机选择可谓用心良苦

从去年10月至今,市场一直在震荡中跌跌不休,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国内外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今年2月份经济数据表现不佳,市场大幅下挫,但历年春节前后宏观数据都是扭曲的,国家也不会根据1月和2月份数据出台严厉的(如加息等)宏观调控政策,因此当时的下跌有些反应过度。3月份数据出来后,可以说基本符合预期,而且CPI、贸易顺差以及信贷数据都好于2月份,GDP增速达到10.6%也符合甚至超出预期。但出乎意料的是,市场不仅没有反弹而且加速下跌,令很多人大跌眼镜。这样的市场情况已经无法通过基本面来解释了。

从常理上来讲,大家都认为,超出基本面的暴涨是“非理性繁荣”,超出基本面的暴跌也是“非理性萧条”。非理性萧条与基本面无关,完全是由于人们的恐慌引起,而恐慌是由包括大小非解禁、印花税以及再融资等不完善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所以政府此时就有责任对不合理的制度进行完善。

从大小非解禁新规及政策制定时点选择上来看,政府可谓用心良苦。首先,大小非解禁先于印花税,可以有效防止大小非在市场上涨过程中出逃,即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又可以保证印花税下调的政策效果。其次,大小非解禁新规和印花税下调选择在3000点附件出台,一方面恐慌盘减少、做空力量减弱,另一方面市场对季报的不利影响已经有一定的消化,对目前极度恐慌的投资者信心的提振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

连续出台两个政策及时机选择,表明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呵护和关心,也表明政府绝对不会让股权分置改革成果毁于一旦。如果有人还想破会股权分置改革成果,通过再融资等方式恶意圈钱,相信政府还会有其他政策措施来应对的。

但是印花税不应成为调控股市的工具

印花税率的回调,是稳定市场发展的措施,及时且必要。对政府此次调整印花税的作用,我们完全予以肯定。但是,话又说回来,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里,印花税不应该成为政府调控股市的工具,政府频繁运用行政性的手段,对于证券市场摆脱“政策市”的阴影不利,此次印花税率的回调,我们只能视为市场处于非常时期的政府作为,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此时政府不能果断降低交易成本,而犹豫于干预市场是否合理,恐对证券市场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从长远来看,印花税迟早须从政府部门的调控手段中淡出,回归其作为基础建设组成部分的本色。政府与市场关系不能太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过多、过于频繁,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市场的正常预期,市场经济自发调节的规则受到干扰。
去年5月30日突然调高股票交易印花税所导致的股市暴跌,无论政府初衷如何,这样突然加税的作法很值得商榷。问题在于,千分之三的税率明显偏高,并在种种影响市场下行的因素凸显出来之后,较高的交易成本压力更为明显。证券市场上的股权转让有一个重要特点,即是交易行为较频繁。即便不高的税率,也因积少成多,课税总额相当可观。2007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实现2005亿元的税收收入,相当于过去16年的总和,更是2006年的十倍之多。这样一个数据,充分说明在一个牛市行情中,交易费用是如此不可忽视。很多人拿投资者去年获得的上市公司分红数字,来跟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收收入作比较——2007年上市公司分红总量为1800多亿元,尚不够缴纳印花税,且还需支付券商佣金,这导致证券市场必然是一个零和博弈的市场,投资者信心难免大受影响。

本来股市应当遵循买者自负的原则,即无论当时市场泡沫如何,由投资者承担其中风险。但由于政府突然干预,无疑把股民损失的责任揽到自己头上了。现在股民亏钱,他们会把其归咎于政策风险而不是市场风险,这也是他们要求政府出手援救的主要原因。政府本来是想通过抑制投机和提示风险来减少市场波动,没想到好心办了错事,造成市场更大的波动。现在把印花税税率由千分之三调整为千分之一,其实是回归到去年5月30日调整前的税率标准,绺由自取,这也是政府在为自己过去的行为负责。

看看美国历史,就知道加税问题不是小问题。印花税问题居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之一,此后美国历史上的多次国内动乱与冲突也都与征税有关。现在中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希望税收问题不要成为其中不和谐的因素。

股市要复苏还得靠其它组合拳

下降印花税,股市大涨,这是众望所归,市场可能会出现一波好的行情。但是不少专家对此并不乐观,对股市而言这只是短期利好,若说市场发生反转还为时尚早。从历史上印花税的几次调整对股市的作用来看,印花税即使有影响,也是短暂的。

近半年来股市的下跌并不是因为印花税引起的,“5.30”升了印花税之后市场照样涨到6000点,市场的趋势不会因为印花税的调低而产生反转。昨天的暴涨,根据经验来看,它只是一个中级行情的反弹,并不能扭转大趋势。其实1月份股市已经牛熊转换,现在只不过在超跌的市场当中产生一波中级反弹行情,谈不上反转。因为印花税并不能改变大小非的减持,也并不能改变一季度企业利润的下降,只不过暂时缓解了市场的超跌局面。而我们的宏观面和宏观调控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现在还难以谈反转行情。

北大曹凤歧认为,当前市场更担心的是大小非 。证监会在上周日晚间发布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力图通过限制解禁大小非套现规模的形式减少对股市的冲击。但这个作用是有限的,未来还需要消化大小非的股份总量,这对市场的反转也将形成压力,市场是否能反转不好说,但现在就认为市场会反转还为时过早。

而且目前的资本市场在一些方面亟须制度性完善。比如,不同的企业受到的政策待遇大不相同,有的企业可以融资上千亿,而有些颇具发展前景的企业受到上市指标限制,在资金紧缩的泥潭里挣扎;比如,在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之间存在利益输送问题,导致中小投资者高位接盘;更重要的是,规制资本市场的法制还不完善,投资者缺乏及时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这导致了利益之间的尖锐冲突,这样的局面亟须改变。

而这些都与资本市场基础性建设紧密相关,印花税调整本身也是如此。印花税是通过增加交易成本降低交易频率,给市场降温,其实质是对于资本市场征收“厘金”。中国经济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为此必须降低印花税。而无论股市是涨是跌,印花税都称不上一个符合市场要义的调控工具,其下调直至取消,符合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壮大。
正如国务院会议所指出的,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发育时间不长,许多方面不够成熟,亟待完善,构建透明高效、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行安全的资本市场是一项长期任务。印花税下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没有一个明确预期的资本市场,中国股市的纠偏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股市的持续复苏,需要投资者克服对通胀不断加剧、上市公司利润增长日益放缓以及大量潜在新股即将涌入市场的等等各种问题的担忧。

市场要反转还需要很多利好其它条件的出现,需要更多其它的组合拳。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