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灾捐助,爱心与金钱同样重要!

2008-05-21 09:56:06    

四川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强烈揪动了国人的心,人们争相慷慨解囊,捐款捐物,通过各种方式、途径纷纷表达爱心。然而日前,围绕捐多捐少的问题,引发了诸多议论。捐款本来是一种自愿行为,捐多捐少,既是自觉,也是能力,无可厚非。但是当捐助和爱心、善意、社会责任感并到一起时,我们有必要廓清认识,因为赈灾捐助,爱心与金钱同样重要。

105元,感动有时让人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一位名叫徐超的头发花白,衣服破烂的60岁的乞讨老人,手中拿着一个讨饭碗,15日中午来到南京江宁区东新南路的一个震灾募捐点,老人端着碗,在宣传牌前止步,看了一会,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募捐箱,下午3点,老人再一次出现将100元塞进了募捐箱。原来,老人本想多捐一点钱,但身上全是讨来的一毛两毛还有一些硬币,不好意思拿出来,特地利用中午凑了凑,到银行将全身的零钱兑换出了一张一百元。

一位乞讨老人,一位过着最艰辛生活的老人,倾尽所有,把乞讨得来的一毛、两毛,一张张、一枚枚都拿了出来,这些钱,是老人用了多少日子乞讨得来的、积攒下来的?这是一个一贫如洗(真正的一贫如洗)的老人的全部财产!他没有舍得为自己买件没有破洞的衣服穿,甚至没有为自己买个馒头充饥,他说:“为灾区人民……”,为了受灾的人们,他义无反顾伸出了援助之手,倾尽自己全力,进行了一次“裸捐”。与出手上百万的明星大腕相比,105元的捐款的确微不足道,可正是这一笔捐款,感动了南京,也感动了整个中国。因为,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乞丐捐助的,是倾其所有献出的一份爱心。    

天灾面前,人类显得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无助。但天灾面前,人的精神坚不可摧。乞讨老人105元的善举,让人们更能学会什么是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和善良,让我们感受到了血管里奔涌的那份最深沉的感情!他捐的不仅是钱,不仅是他的全部财产,更是一颗心,一颗流淌着善良、正义之血的心。而正是有无数个这样具有善良和正义之心的人,在支撑着灾区人民生存的信念,在鼓舞着我们抗击自然灾害的信心;也正是这种用善良和正义构筑的民族精神,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200万,你真别把自己当回事

说实话,这个时候讨论捐款多少的问题,实在有点不合时宜。国难当头,比团结更重要的还是团结。汶川一震,举国同悲。捐多捐少,既是自觉,也是能力。从权益法则角度说,甚至可以是隐私,有选择捐或不捐的自由。捐款属于自愿奉献爱心行为,捐款多少不是衡量爱心的尺度。其实万科捐200万元,本来不会说什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支持多少是个人心愿而已,王老板喜欢征服高峰,那是他自己的事情,王石的行为不是捐多捐少的行为, 对王石的口诛笔伐,是他发表在新浪博客上的文章击怒了四川人,所有中国人的心,自己毁了自己在很多人心目中高大的形象!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作为洋溢着人本温情的一家公众企业,网友对万科捐款的炮轰,更多源于对其张扬特殊时期企业社会责任的吁求。尽管我们知道并不应强制要求它捐多少。但有几个事实值得考量:一者,万科销售额排名房地产业内地第一,超过523亿元,净利超过48亿元,此次捐赠的善款不足其净利润的万分之四;其次,王石解释说,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今年的雪灾中,万科分批前后合计捐款100万元,何况,汶川震灾数十年一遇,不是普通频发性灾难;第三,万科集团内部募捐提示“普通员工捐款以10元为限”让人费解,如此企业宣扬的是怎样的企业文化?难道10元是其员工生存负担的“底线”? 

“5.12”震灾发生后,不少企业纷纷解囊,更有不少企业捐出数千万巨资。而地震发生当天,万科集团总部捐款200万,遭到了部分网友的炮轰,王石回应说,不要泛慈善化。200万是董事的授权,而且“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而且万科员工捐款以10元为限,而且还说只关心他重庆万科的房子如何防震。面临如此严重的灾情,本来公司有必要召开董事会商讨,进一步追加捐赠的可能,毕竟从各方面来看,本次捐赠与其他慈善行为有很大不同,而王石的公开声明把公司带到一个非常尴尬境地,而其征服世界高峰的胸襟也大打折扣!

我们理解万科捐多捐少的自由,同时,万科及王石也请理解网友对其捐款数额的敏感。共担国难,心手相连。爱心,不是嘴上的功夫,有时也须摸得着、看得见。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无论如何狡辩或诡辩,谁也不能否认,汶川赈灾是一面镜子,“只有在大灾发生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献爱心。”这个法制社会,几乎很少有人会逼捐索捐,权力与舆论对捐款自由的敬畏都是为了保护同胞的满腔热忱。但是,从来,道德都离不开舆论的推进与引导。
这次汶川地震,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救灾。然而一向牛气冲天的地产商此番表现不免令人失望。实际上,地产商的缺席并不意外,在以往发布的各类慈善榜中,他们也不止一次缺席。与地产商财富暴涨所不相称的是,他们的慈善思想和责任水平,还停留在暴发户阶段。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把全部财富用于捐赠而不是留给自己的3个孩子、“股神”巴菲特把他个人总财富85%以上捐给慈善基金会相比,一些企业家缺失的是回报社会的良知和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责任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家品质的标准。只有财富和社会责任的结合才能够赢得真正的尊重。否则,一个在民众期待其承担道义义务和社会责任的时候却退避三舍或者敷衍了事的企业,必将被民众所不齿。

面对错误,不同人采取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万科只捐了200万,面对舆论指责,万科不但没有追加捐款,依旧我行我素,遭到世人唾弃。再说姚明,姚明先捐了50万,然后面对一片指责声,又赶紧追加150万,两次总计200万,不论是多是少,也还说得过去。但恰恰在捐完第二笔后,姚明的代理人发表了要命的声明,声称姚明那50万是委托国内的朋友代捐的,而国外是姚明自己捐的,好像大家冤枉他似的。这我就不明白了,既然两笔都是主动捐款,那第二笔捐款为什么比第一笔捐款晚很多?再说,既然你姚明在美国不方便回国捐,那你直接在美国一次性捐款相当于200万人民币的美金给中华慈善总会不是一样的吗?姚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追加捐款是好的,但是千方百计为自己找借口诡辩就不好了,难道你认为人民群众是傻子,会天真地以为你真是一开始就准备分两次募捐的?改正错误是好事,不过不要再为自己前面的错误去编造一个谎言,实际上等于犯了两个错误。

再来看看平安,平安融资门给平安造成了恶劣影响,一开始它只捐500万,人寿捐1600万外加所有地震孤儿的终生学费,结果全国人民申讨平安,不过平安还没有无耻到象某些人那种死不认错的地步,也没有象姚明那样再为自己辩解,而是默默地再捐了3000万,而且从这个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没有采取凑整的做法,两次加起来凑个整数,平安为自己第一次捐少了而后悔,没有在第二次捐2500万,申称加起来捐了3000万,而是因为第一次捐500万少了,第二次等于当第一次白捐了又再捐了3000万,这说明平安的确在悔过,而不是面对人民的质疑认为只要超过人寿的捐款数目就可以敷衍了事交待得过去了。

赈灾捐助,搞“噱头”者请走开

汶川大地震牵挂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全国上下更是掀起了抗震救灾捐助热潮。但在捐款捐物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调:部分商家打着义卖的旗号,疯狂推销商品,大搞商业噱头;一些部门、单位制造捐款场面,虚张声势,将抗震救灾当作提升政绩和扬名的“跳板”等等。

这些所谓的“爱心支援”,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主办者的出发点却令人费解。在举国上下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这些搞“噱头”者可以说居心叵测,让人心寒;他们的行为无疑是对灾区人民的极大侮辱,为人们所唾弃;他们的目的也自然难以得逞,迟早会在群众中失去市场。

 “5.12”震灾已造成3万多人遇难,几十万人受伤。这些惊人和揪心的数字,让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都感到震撼、流泪和心碎。汶川地震的余震不断,同时灾区的救援、免疫及灾后重建等各项工作都在加紧同步进行,灾区须要我们伸出真心实意、最直接、最有效、最实用的“援手”,而不是哗众取宠的商业噱头、政绩玩术。

共克时艰,无数奔波在救灾一线的勇士们,用血和汗水,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给无数个家庭带来了生活的希望。那些在爱心捐助方面玩花样、搞“噱头”的人,是不是该自我反省一下,是什么让你们理直气壮地“自吹自擂”,你们和“招摇
撞骗”又有什么区别?

请搞“噱头”者走开!因为,灾区人民不需要你们的虚伪怜悯;党和人民也不希望你们的道德就此沦丧!

赈灾捐助,爱心与金钱同样重要

在国殇民难、家破人亡的悲怆时刻,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都会泪如泉涌,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就会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这种援助,或许是一种手拉手、肩并肩的共同战斗,或许是一声叮嘱声一声问候一声鼓励,或许是深情的注视默默的关爱,而更多的,则是力所能及的捐赠。这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道德要求,这是骨肉同胞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这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价值取向。正是有了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力量汇聚,有了众志成城、和衷共济的精诚团结,什么样的大灾大难,我们都能坚强挺过。

不可否认,捐多捐少,都是爱心表现。当一个呀呀学语的稚童捐出储蓄罐的几十枚硬币,当一个省吃俭用的下岗工人捐出半个月的生活费用,当一个农妇卖了四只山羊把得款全部汇往灾区,以及那位老年乞丐倾其所有解囊相助,尽管他们的捐赠实在微不足道,但他们的爱心宛若金子一般,足以照亮和温暖灾区群众的心灵。而万科捐献200万元,当然是为灾区人们尽了一份心出了一份力,这数额,与其在中国地产界的显赫地位、与其巨额收益、与其董事长王石平常的高谈阔论相比并不相符,给人一种被迫无奈、敷衍了事的感觉。这种爱心程度,要比那孩子、那下岗工人、那农妇、那乞丐,要小得多可怜得多。尤其是“万科员工捐款以10元为限”的规定,把爱心圈定在一包劣质香烟、一杯速溶咖啡、一份简易快餐的范围之内。与其说是“捐款不要成为企业和员工的负担”,毋宁说是地产商人的眼睛里、心田里和灵魂里,都被金钱、欲望和贪婪塞满了,很难再给爱心、善意和责任的的生长空间。

川内川外,国内国外,爱心搭就了一座感天动地的连心桥,这是人类善良本性和共同理性的结果,是人类的骄傲,是一切重视生命、爱好和平发展的人们共同的祈盼。在捐助面前,爱心是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因为它足以感动,足以感恩。但同时爱心的表达离不开金钱的载体。两种都缺一不可。赈灾捐助,爱心与金钱同样重要!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