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越南或成一号多米诺

2008-06-11 11:33:40    

近期,越南金融领域出现很多不稳定现象,通货膨胀严重,股市折腰跌损,越南盾随美元走势疲软,并且出现大量国际资本外逃。这一系列现象让人们担忧,一场类似20世纪末从泰国爆发、波及数国的金融危机是否将要重卷东南亚?……

经济亮红灯越南货币危机隐现

今年以来,越南多项经济指标已经亮起红灯,导致金融市场异常动荡,货币危机一触即发。从经济均衡发展、穷人生存的天堂到金融危机隐现、资本开始逃离,风云突变似乎只在倏忽之间。

越南盾自今年3月下旬急跌后,其汇率持续下滑。导致金融市场异常动荡,货币危机一触即发。截至上周五,越南盾兑美元已贬值2.7%。而根据12个月的远期外汇交易(NDF)情况,越南盾兑美元1年内或将下跌超过30%。股市方面,胡志明市股票指数今年以来下跌55%,远低于亚洲其他股市的表现。由于经济环境恶化,上周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对越南的主权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并称该国未能采取足够和快速的举措来遏制通胀,对银行系统的稳定性构成潜在风险。

同时一些国际游资的投机行为也助长了这一危机。2007年1月,股市指标股平均市盈率就已高达73倍。但越南股市监管部门沉醉于“世界增长率最高股市”的荣耀光环不能自拔,放任甚至鼓励国外游资入场,结果这些游资入场后重施当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故技,对股汇市双向做空快速套利,令越南金融产品遭逢灭顶之灾。

越南近期的金融市场动荡,主要反映了其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变差:

第一,越南通胀局面面临失控:由于食品及能源价格飙升,越南5月份通胀率达25.2%,为13 年来最高,而通胀上行压力仍然严重;第二,政策从紧力度不足:越南央行于5月19日将基准利率从8.75%调升至12%,部分银行亦已将贷款利率提高至18%。但当前的利率水平仍远低于通胀率,未能有效控制通胀预期;第三,越南贸易赤字迅速扩大:今年1至5月,越南的贸易赤字达到了144亿美元,其中主要原因是国际能源、建材和化肥价格的上涨,使越南的进口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第四,越南外汇储备规模有限:尽管过去几年资金持续流入,使越南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但仍低于越南的外债总额。截至去年3月底,越南的外汇储备为185亿美元,而世界银行预测,越南今年的外债规模将达到240亿美元,占GDP的30.2%;第五,国家财政力量疲弱:越南政府财政赤字近年持续扩大,并长时间维持在占GDP约5%的危险水平。

直到去年下半年,越南还是世界投资机构的宠儿。如此迅速地从成功巅峰跌入悲剧谷底,首先在于越南政府犯了“一犬搏二兔”的理想主义错误:既希望大量引进外资,刺激经济发展,又想肥水不流外人田,竭力扶植国营企业“做大做强”,结果导致金融信贷政策过于宽松,摊子铺得太大,经济过热难以遏制。应该说,越南官方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图控制危机。但一方面,官方和既得利益者不想放弃“改革成果”,前跋后虑,犹豫不决;另一方面,一些措施显得迂阔无当,甚至适得其反。如不久前越南央行宣布将越南盾对美元汇率浮动值放大到2%,此举造成民间和股市的恐慌,不但令股市大跌,还促使老百姓大量抛售越南盾,抢购美元和黄金,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和越南盾的贬值。

形势严峻众多国家危机四伏

越南金融危机的隐现似乎预示着1997亚洲金融危机再度登台。而不仅是越南,印尼、印度,甚至远在拉美的阿根廷等诸多发展中国家均在宏观经济基本面和货币金融方面出现了严重危机的征兆。进入2008年以来,印度卢比、泰国泰铢、菲律宾比索、印尼印尼盾等多个国家的货币均出现了对美元贬值的情况,而这些货币在前5年时间大致均是对美元升值的。

众多发展中国家迅速从经济快速成长迅速恶化至危机四伏,重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危机转嫁政策。美国为降低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增长趋缓,采取了降低基准利率、放纵美元贬值的政策。累计高达3.25%的降息幅度刺激了大量热钱流出美国,在追逐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热炒发展中国家股市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美元贬值在降低美国商品实际出口价格、刺激美国大型企业订单增长的同时,大幅削弱了发展中国家产品的竞争力,也诱导了大量贸易争端。如美国政府在放任本国货币贬值的同时,却合力欧盟要求人民币升值。甚至威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而从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的表现来看,美国才是不折不扣的汇率操纵国。中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不过将货币主要盯住美元,降低自身货币风险而已。

在美国降低利率恶化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加剧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泡沫;放任美元贬值毒害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环境之际,发展中国家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却并未出现价格高涨的趋势,这一方面与发展中国家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密集型同质竞争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美国刻意压低发展中国家产品价格有关。结果是全球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等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暴涨数倍的所有通胀压力主要由发展中国国家承担了:欧盟、美国的通胀水平超出了历史警戒线,接近5%,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水平却达到了灾难性的10%、20%以上两位数!

除了承担来自发达国家转嫁的金融经济危机压力,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承担了主要来自发达国家投机力量的盘剥。包括对冲基金、养老基金、投行大鳄在内的西方投机力量为了降低次贷危机造成的巨额损失,一方面引入发展中国家主权基金为其注资,为次贷损失买单;另一方面假借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长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肆意炒作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事实上,短期内,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不可能像目前价格那样成倍增长,长期内替代能源与材料的兴起也不会支撑所谓的价格上涨空间。唯一合理的解释只有投机泡沫。

美元政策生变热钱争相逃离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6月3日上午的一番演讲,他表示美联储十分关注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为了抑制通胀,美联储近期将不会继续减息。这刺激了美元对欧元汇价走强,也导致当天国际油价一路下跌。 与此同时,美国商品期货管理委员会(CFTC)表示将加大对能源市场的监控,并首次披露已就原油市场上可能存在的价格操纵问题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调查,不日将公布结果,这导致了投机资金大量逃离,成为迫使油价高位回调的因素之一。显然,美国开始重视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胀威胁。

索罗斯6月3日在向美国国会下属的能源价格操纵行为调查小组发表的书面证词中表示:目前商品期货指数市场的狂热投资行为与导致1987年股市崩盘的狂热投资组合保险行为具有惊人而且可怕的相似性。索罗斯警告说,对商品期货指数市场的投资热潮已经产生了“泡沫”。如果对当前的泡沫熟视无睹,那么未来金融经济的风险损失将远超目前的次贷危机。届时美国政府必将“故伎重演”,将危机产生的损失通过利率,汇率等手段转嫁给发展中国家。

而国际热钱正是看准了越南政府在货币政策上的尴尬境地,再次施展了越南对汇市和股市双向做空的“提款机战术”:目前12个月的远期外汇交易(NDF)显示,市场认为越南盾兑美元1年内跌幅超过30%。如果越南政府放任本币贬值,国际热钱可以在汇市上有所斩获;越南政府若坚守汇率和利率政策,则通胀将大幅削减企业盈利,做空股票同样有利可图。

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受制于美元汇率,未来美国如果出现大宗商品危机,而继续默认美元贬值,那么中国货币政策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其次,对游资流入炒作国内资本市场的行为仍遏制乏力。如果资本市场再度被恶意炒作至高位,那么中国金融经济的风险将被高度凸显,这一点,市场各方须高度警惕!

中国应严加防范谨防传染

进入2008年以来,印度卢比、泰国泰铢、菲律宾比索、印尼印尼盾等多个国家的货币均出现了对美元贬值的情况,而这些货币在前5年时间大致均是对美元升值。有人因此担心,人民币与中国资本市场也会同遭池鱼之殃。

中国的形势与这些国家不同,因此不会出现连锁反应,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一些金融机构出于自救的目的将此前投放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金抽回,引起资金从新兴市场经济体流出。同时,次贷危机之后整个市场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原来大家对美国市场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很乐观,而次贷危机之后,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和投资回报预期产生了担忧,这也引起了部分资本外流。我国无论在经济基本面还是政策基本面都与这些经济体存在很大不同,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过热、投资过高、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不同,中国外汇供给持续大于需求,投资虽然在去年有一定程度的过热,但今年已经开始调整。我国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本流入尤其是热钱流入的问题。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对资本跨境流动控制不力不同,我国的资本项目并没有完全放开,监管部门有能力控制资本流动。资本流动是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的,并且货币当局有能力加强对不合法资本流动的管理。从过去几次典型的国际金融危机来看,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一般都存在汇率被严重高估、国内出现资产价格泡沫、银行举借大量外债等情况。

越南股市在2006年上涨了142%,今年前6周再涨46%。目前股票平均市盈率达到66倍,超过新兴市场的溢价。去年1月净流入越南的外资估计超过10亿美元,速度比前年快了一倍。如果今年资金流入维持在目前的水平,全年外资规模将达到越南GDP的1/5。而在流向新兴市场的热钱中,中国显然不占据大头。中国并非没有风险。最近的风险包括外汇储备中热钱增加,外汇贷款增加。越南所遇见的这些问题,在中国都不同程度地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也同样碰到了诸如CPI居高不下、投资过热难以控制和国企改革、人民币汇率改革等也面临进退两难的取舍问题,境外游资同样虎视眈眈。因此,我们不但应知越南悲剧之所以然,更应随时警惕这种悲剧的重演。

但越南有越南的问题,中国有中国的问题,我国人民币最大的风险目前是基础货币发行体制系于美元一身,金融资源使用低效,外资热钱引起的人民币资产价格上涨还处于隐患阶段。越南等新兴市场的货币与资产价格危机,暂时不会发生在中国。越南本身经济规模不大,但问题是除了越南之外,当前在阿根廷、韩国以及印度、菲律宾、泰国、印尼等国出现的货币贬值征兆,也大大增强了中国被感染的可能性,中国应该对此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危机所具有的传染性提高警惕。而今年4月份在连续的升值之后,人民币NDF市场上出现了罕见的回调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目前中国应该加强对于热钱的监测,并为潜在的危机制定应对的预案。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人民币的汇率弹性,这是遏制热钱、避免危机的有效手段。此外,由于通胀是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的央行之间应该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
 
危机的传染机制是非理性的。如果越南危机进一步扩大,不排除进一步向其他国家蔓延的可能性,中国也可能会被传染。中国一方面需要做好危机救援准备,另一方面应该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快速升值,以免为出逃的资本提供更多的获利机会。

越南的高通胀以及引发的危机,显示出了越南政府对于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薄弱,而在这方面,中国显然要大大强于越南。这表现在中国政府对于经济过热、通胀都保持了警惕,并采取了各种调控措施。目前通胀水平也处于可控范围内,并可能进入到了下滑通道中,此外,我国贸易持续维持顺差,经济结构和出口竞争力方面也均向好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经济基本面要大大优于越南。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