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复会埋下官方商谈的伏笔
2008-06-13 10:00:32
从本周三开始,间隔八年之久的两岸和谈,第一次恢复制度性协商管道。对于此次和谈, 马英九回应蓝营复谈脚步过快说,认为:大家已经等了8年了;台湾人民更是普遍看好此次的会谈,而媒体认为此次会谈一个比较重要的议题在于,两岸“一中”将会有什么最新的内涵。
这一周的两岸关系,主要是两岸复会。因为这个本周三、周四海基会和海协会,居然在九年之后第一次复会,而且地点在北京,不是像以前那样在第三地。
11号,继先前部队之后,台湾海基会主要人员都要抵达,礼拜四整个的一天是这个各方的进行小组磋商,然后礼拜五刚刚出任海协会董事长的陈云林要跟海基会的董事长江丙坤见面。随后,大陆新任的中台办和国台办的主任王毅也要会见这个台湾方面的代表,最主要是大家现在在关注的就是13号,就是本周五的下午,胡锦涛有可能会见江丙坤。因此从今天开始整个的序曲一直会延续到本周五。
马英九:大家已等了8年
10日上午,马英九会见海基会的会长江丙坤,并且为其饯行,足见了台湾当局对两会高度的重视。台湾方面海基会的先前队,上午9点30分已经出发。对于这一举动,民进党主席蔡英文9日中午在党中央重大议题协调会报中说,国民党操之过急,可能会让步太多。
对于这番酸葡萄心理,10日晚间,马英九在出席海峡交流基金会主办的台商端午节座谈联谊活动时表示,过去10多年来,台商在大陆几乎创造与台湾差不多的经济规模,创造许多就业机会,也分享许多宝贵经验,让台湾贸易巨幅成长。但这些都是在没有开放直接通航、直接贸易的情况下进行的,也显示开放直航有其必要性。两岸两会中断多年后,第一次恢复制度性协商管道,显示历史发展回到原先设定的管道。虽然外界质疑脚步过快,但马英九认为不能从5月20日他就职时算起,因为大家已经等了8年之久。马英九还强调,不会排除其他议题,只要是两会签字的文件与协议,都有约束力。
近六成台湾民众乐观看对两岸复谈
而台湾《远见》杂志10日发布民调显示,有57%的台湾民众对海协海基两会复谈中的周末包机直航、大陆民众赴台观光的经济效益表示乐观。
2008年为两岸海基会与海协在新加坡举行辜汪会谈十五周年;马英九团队上台后,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即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进行高峰会谈,也为两岸两会奠定良好的复谈基础。此两岸开创新局之际,最新民调显示,57%的台湾受访民众对两岸直航的经济效益表示乐观;其中“很乐观”的有13%,“还算乐观”的有近44%,仅有19%表示“悲观”。
此次会谈官员开始上桌成最大亮点
需要额外注意的是,此次会谈应该说是准官方谈判,“政治路线图”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早前台湾方面公布了的海基会的代表团的名单,里面有两位是台湾所谓的政府的现任的官员。一位是陆委会的副主委,另外一个其他部门的都是副部级方面的官员。用台湾媒体的话来说,官员开始上桌了,早前两会是所谓的一个白手套,只是一个民间的组织,后来有一个澳门的一个模式,就是完全由业界的代表来磋商。
这一次的虽然两会还是以白手套形式,但是官员直接参加了,而且官员直接上桌,上桌的意思,就是官员直接参与谈判了,虽然他用的身份可能是雇员的身份,或者其他理事的身份,但是其实人人都知道心照不宣他们是官员。因此,这一次谈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准官方的谈判。
这无疑加快了两岸官方商谈的进程。台湾“国安会”的新任的秘书长苏起上个星期就表示两会复会之后,不排除双方的政府的就双方的公权力的入门直接接触,因此,双方的官员开始上桌,进行准官方的谈判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亮点。
“一中”的内核或许将首先回归文化概念
另外一个受到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于两岸互动上,应该说现在是摸索阶段,摸索重要的,在摸索的时候有些东西该模糊就要模糊,比如说像从一中的原则,并不是说完全放弃一中原则,而是适当的有一点模糊,取代带之是最近的一个带来双方都共同认可的一个中华民族这么一个共同的概念。
凤凰卫视特邀评论员求震海认为:“从一中适当的退回到一个文化的这个中华民族的概念是一个比较可取的,因为十多年的这种磨合当中,一中这个原则或者九二共识,相当程度上无论在台湾内部引起很大的争议,还在大陆这里其实也是有点进退失序。因此,从一个沉醉的政治实体的概念退回到文化的概念,以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这种出发的基础这是一个必要的之举。那么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反对的意见,但是两岸的执政当局还是要坚持正面,因为这样的话可以避免未来得道路走的磕磕碰碰,不过未来,终有一天,从文化这个概念中华民族,我们还是返回到政治框架,因为两岸未来无论是国际空间也好,和平协议也好,包括其他许许多多的问题,绕不开一个政治框架。所以这个文化的概念,终有一天还是要返回到政治框架,称之为是未然之举,如果说前者从政治退回到文化概念是一个必要之举,大家为了迅速找会公分母。”
未来从文化概念还是要返回到政治概念,是必然之举,关键就是现在我们的文化的基础上,大家有一个很好的磨合。那么在未来得包括一个民族,两大政治实体,包括主权问题怎么解决,都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台湾的国际空间绕不开一个主权的问题,所有的这些都要留待以后的整个一个政治框架底下来解决,但目前可能解决很为时过早,那有关“政治路线图”,是值得大家未来讨论的,也是留下了值得思考的一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