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美对话王岐山开启后吴仪时代
2008-06-19 10:08:22
昨日,中美开始展开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元持续贬值、油价不断飙升、全球经济整体面临挑战的大背景下,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此次对话,其意义自然非比寻常……
历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成果显著
2006年12月15日,第一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勾画中美长期经济关系的这个对话机制得到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和经济决策者们的肯定。这次规格空前的经济对话集中了中美两国的财政、能源、商务、贸易、金融、交通、环保、卫生等领域的高官。连很少参与外访活动的美联储主席也“引人关注”地参加了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2007年5月22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移师美国首都华盛顿。这次对话集中讨论了双方关心的服务业、能源与环境、经济平衡增长和创新四个议题。出席对话会的有中国的15位正部长、10位副部长,美方也有10多位内阁部长出席对话会。
相比首轮对话,这次对话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包括双方同意在2012年前将两国之间的直飞航班增加一倍;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以及两国在能源、养老金、失业保险等领域达成协议或备忘录等。
2007年12月13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中信国安第一城圆满落下帷幕。中美双方在此次对话中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就在金融服务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透明度等8个领域开展合作达成了31项共识,并为今后6个月将要开展的工作制定了优先排序。
此次会议中美达成了一项重要合作协议——中美两国能源和环境领域的10年合作规划。另外,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能源、环保等中美经贸关系中的新议题也被列入此次对话中。
第四次中美对话议程安排
6月17日
8:30 中美双方领队将在创立于1845年的美国海军学院的马汉礼堂进行公开致词。
早晨至
18日中午 中美双方将按照议程表进行封闭式会谈,间隙会向记者通报会谈的阶段性成果。
6月18日
16:00 中美代表团将赶回距离安纳波利斯一小时车程的华盛顿市区,王岐山副总理和保尔森财长将在美国财政部的办公大楼内致闭幕词。
16:45 美方代表团将就地召开新闻发布会。
18:30 中方领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将出席由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商会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三家联合举办的晚
宴。在晚宴上,王岐山副总理将向华盛顿地区的500多位企业和政策领袖致词。
中方领军:
国务院副总理
王岐山 中国代表团成员:
将有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十几个部委的负责人。
美方领军:
美国财政部部长
保尔森 美国代表团成员:
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劳工部长赵小兰,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莱维特,管理及预算办公室主任尼塞尔,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施瓦布,美国环境保护署署长约翰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美国驻中国大使兰德等.
王岐山闪亮登场赋予更多想像空间
此次对话既是中方主将更替后的第一次,也是美国大选前的最后一次,这给战略对话机制前景和走向带来了想像的空间。
如果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比作鸿篇巨制的系列剧集,那么它的第四季同样拥有丰富的剧情和众多的悬念,“收视率”将丝毫不亚于前三季。
作为新晋的主角,这是王岐山3月履新副总理以来,率领多位高级别官员出访的首次亮相,他的前任——素有“铁娘子”之称的吴仪,此前已经给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打上了深深的个人烙印,王岐山能否在“后吴仪时代”开创一个新的局面成为各方普遍关注的焦点。此次领衔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其向国际社会展现个人魅力的开始,在今后的国际舞台上,其个人形象势必将不断强化,因为在代表国家处理对外经贸关系时,领军人物的国际认同度和影响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吴仪时代,当她出面处理诸如“非典”、知识产权保护、产品安全等棘手的重大事务时,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对争端的解决大有裨益。而从王岐山的从政经历看,素有“解困高手”和“救火队员”之称的他,雷厉风行、开放直率、强势而不失灵活的处事风格与吴仪确有相似之处。
相对王岐山的“首演”,保尔森或许已经接近“谢幕”了。因为下一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按计划要到年底举行,而美国将在11月举行总统大选,接下来的政府更迭为对话机制的延续注入了不确定性。如何确保将这一沟通机制顺利地传到“下一棒”,将是本次会议的一大课题。而作为对话机制的创建者之一,保尔森肯定希望看到有更多实质性的“遗产”留给未来的新政府。从已披露的官方消息看,中美拟就能源和环境合作问题签署一项为期10年的框架协议。两国政府还可能将“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这一议题从战略经济对话中分离出来,单设一个独立的对话机制。这些信息对于保持中美对话机制的连续性都是积极的信号。
在涉及对话机制长久化的远景问题之外,一些诸如美元持续贬值、油价高企等迫切的问题势必成为此次对话关注的议题。此前的几次对话,施压人民币升值一直是美方的主要诉求,而近期美元的持续贬值不仅使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债权国”蒙受巨大损失,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虽然美国不断声称供求关系紧张和投机行为是国际油价飙升的原因,但实际上,美元的恶意贬值难脱干系。在此次对话中,相信中方会就此向美方表达自己的关切。至于双边投资和市场开放等一贯受到高度重视的议题,无疑也将继续摆上桌面,等待双方的博弈。
五大议题金融为首节能合作被看好
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内容将包括五个方面:管理金融及宏观经济周期、开发人力资本、保证市场开放、增加投资以及增加能
源和环境领域合作。
而管理金融及宏观经济周期将是首要议题。这一项议题中将讨论与汇率相关的问题——汇率依旧将是SED的一个焦点话题。人民币汇率问题被人为地夸大了,而掩盖了其他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市场准入等。而且汇率问题更多的是掺杂了一些政治因素。除此之外,双方下周将签署一项能源和环境协议,该协议包括清洁空气、清洁水、清洁电力的生产与传输。
就本次会议在具体问题上的突破而言,专家看好中美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合作。本次对话以可持续增长为主题,尤其是在能源、环境领域,中美会进一步加强合作。
王岐山指出,近年来,中美两国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对话与合作。根据双方能源环保10年合作意向,两国应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重点加强能源、消除污染和自然资源保护领域的合作。王岐山提到了三点:第一,建立能源和环保技术研发的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推进技术工程化平台、产业化试验基地和中间试验基地建设;研发高效利用化石燃料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第二,共同制定实施鼓励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合作与转让的财税、金融和贸易政策,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领域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推动节能环保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第三,利用现有多双边对话机制和交流平台加强沟通协调,开展科技人员的联合培训和学术交往,促进民间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交流,建立能源和环境资料共享的信息库,尽快实现信息共享。
所以,本次会议最有可能在环保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关于主权基金的话题也会被提到。“保尔森财长很可能会在对话中强调,美国应该欢迎FDI,只要交易是透明的,并且没有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实质的威胁。”
美国借此对话想对华施金融阴谋
美国经济的放慢对我国经济形成三方面挑战:一是两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冲突。美国为刺激经济正大踏步降息,中国为使经济降温必须提高利率,但又因受美国降息的制约,难以提息。二是美国经济放慢,需求下降,影响我国出口。三是美元贬值迫使人民币加速升值,导致热钱涌动。
投资、贸易出口和消费,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消费这个引擎,在我国一直都硬不起来。投资这块,当前也在被压抑,如果出口再不行的话,那么,中国经济肯定会出问题。
而美国目前的次贷根本不叫危机,只能叫问题,因为危机并没有形成,衰落更无从说起,美国房地产价格下降、股市下跌、美元贬值都在控制力范围之内。所以,这次次贷被炒成危机,很可能是美国的战略布局和对策,用全世界的力量去调整美国经济。美国经济还没有进入传统意义上的衰退。从目前情况看,美国这一次的经济下滑不是因为物质生产过剩,而是金融问题。但是,美国却以此为动力,用美元贬值的手段,迫使人民币大幅升值,试图减少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
所以,要求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不过是美国一些政客打压中国的借口。中国必须以自己的利益为基点,不能为美国政客的利益和说法所动摇。人民币升值缓解不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却有助于冷却中国经济,其终极目的还是为了遏制中国崛起。
不管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还是知识产权以及其他产品安全问题上,中美经济问题的背后都有经济政治化的因素。另外,美国大选政治对中美经贸的负面影响,也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十几年前,老布什未能连任,克林顿上去了,因为当时的经济形势不好,那么,今年的经济形势也不好,所以,民主党可能靠打“经济牌”拿到选票。所以美国经济和金融霸权,是有很强针对性的。美国首先有“利率阴谋”,即顺势而谋,借题发挥。用投机、舆论来调节和影响市场,制造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困惑和政策阻力。现在越南都发生了金融问题,汇率、股票下跌、通货膨胀上升。这种金融阴谋的目的一是“以价打制”,即以市场价格表现打击经济金融制度建设和发展。因为中国处在一个制度完善和健全、跟西方要拉平的阶段;二是“以价打信”。打击人的信心,心理因素;三是“以价打权”,即打乱我国的政治体制、政治观念、政治格局;最后一个就是“以价打和”,和谐也好,合力也好,现在香港、澳门回来了,未来还有台湾,那么,中国如何整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汇率、金融破坏了这种和谐与稳定,后果就不堪设想。
历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成果显著
2006年12月15日,第一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勾画中美长期经济关系的这个对话机制得到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和经济决策者们的肯定。这次规格空前的经济对话集中了中美两国的财政、能源、商务、贸易、金融、交通、环保、卫生等领域的高官。连很少参与外访活动的美联储主席也“引人关注”地参加了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2007年5月22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移师美国首都华盛顿。这次对话集中讨论了双方关心的服务业、能源与环境、经济平衡增长和创新四个议题。出席对话会的有中国的15位正部长、10位副部长,美方也有10多位内阁部长出席对话会。
相比首轮对话,这次对话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包括双方同意在2012年前将两国之间的直飞航班增加一倍;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以及两国在能源、养老金、失业保险等领域达成协议或备忘录等。
2007年12月13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中信国安第一城圆满落下帷幕。中美双方在此次对话中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就在金融服务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透明度等8个领域开展合作达成了31项共识,并为今后6个月将要开展的工作制定了优先排序。
此次会议中美达成了一项重要合作协议——中美两国能源和环境领域的10年合作规划。另外,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能源、环保等中美经贸关系中的新议题也被列入此次对话中。
第四次中美对话议程安排
6月17日
8:30 中美双方领队将在创立于1845年的美国海军学院的马汉礼堂进行公开致词。
早晨至
18日中午 中美双方将按照议程表进行封闭式会谈,间隙会向记者通报会谈的阶段性成果。
6月18日
16:00 中美代表团将赶回距离安纳波利斯一小时车程的华盛顿市区,王岐山副总理和保尔森财长将在美国财政部的办公大楼内致闭幕词。
16:45 美方代表团将就地召开新闻发布会。
18:30 中方领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将出席由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商会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三家联合举办的晚
宴。在晚宴上,王岐山副总理将向华盛顿地区的500多位企业和政策领袖致词。
中方领军:
国务院副总理
王岐山 中国代表团成员:
将有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十几个部委的负责人。
美方领军:
美国财政部部长
保尔森 美国代表团成员:
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劳工部长赵小兰,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莱维特,管理及预算办公室主任尼塞尔,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施瓦布,美国环境保护署署长约翰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美国驻中国大使兰德等.
王岐山闪亮登场赋予更多想像空间
此次对话既是中方主将更替后的第一次,也是美国大选前的最后一次,这给战略对话机制前景和走向带来了想像的空间。
如果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比作鸿篇巨制的系列剧集,那么它的第四季同样拥有丰富的剧情和众多的悬念,“收视率”将丝毫不亚于前三季。
作为新晋的主角,这是王岐山3月履新副总理以来,率领多位高级别官员出访的首次亮相,他的前任——素有“铁娘子”之称的吴仪,此前已经给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打上了深深的个人烙印,王岐山能否在“后吴仪时代”开创一个新的局面成为各方普遍关注的焦点。此次领衔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其向国际社会展现个人魅力的开始,在今后的国际舞台上,其个人形象势必将不断强化,因为在代表国家处理对外经贸关系时,领军人物的国际认同度和影响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吴仪时代,当她出面处理诸如“非典”、知识产权保护、产品安全等棘手的重大事务时,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对争端的解决大有裨益。而从王岐山的从政经历看,素有“解困高手”和“救火队员”之称的他,雷厉风行、开放直率、强势而不失灵活的处事风格与吴仪确有相似之处。
相对王岐山的“首演”,保尔森或许已经接近“谢幕”了。因为下一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按计划要到年底举行,而美国将在11月举行总统大选,接下来的政府更迭为对话机制的延续注入了不确定性。如何确保将这一沟通机制顺利地传到“下一棒”,将是本次会议的一大课题。而作为对话机制的创建者之一,保尔森肯定希望看到有更多实质性的“遗产”留给未来的新政府。从已披露的官方消息看,中美拟就能源和环境合作问题签署一项为期10年的框架协议。两国政府还可能将“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这一议题从战略经济对话中分离出来,单设一个独立的对话机制。这些信息对于保持中美对话机制的连续性都是积极的信号。
在涉及对话机制长久化的远景问题之外,一些诸如美元持续贬值、油价高企等迫切的问题势必成为此次对话关注的议题。此前的几次对话,施压人民币升值一直是美方的主要诉求,而近期美元的持续贬值不仅使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债权国”蒙受巨大损失,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虽然美国不断声称供求关系紧张和投机行为是国际油价飙升的原因,但实际上,美元的恶意贬值难脱干系。在此次对话中,相信中方会就此向美方表达自己的关切。至于双边投资和市场开放等一贯受到高度重视的议题,无疑也将继续摆上桌面,等待双方的博弈。
五大议题金融为首节能合作被看好
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内容将包括五个方面:管理金融及宏观经济周期、开发人力资本、保证市场开放、增加投资以及增加能
源和环境领域合作。
而管理金融及宏观经济周期将是首要议题。这一项议题中将讨论与汇率相关的问题——汇率依旧将是SED的一个焦点话题。人民币汇率问题被人为地夸大了,而掩盖了其他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市场准入等。而且汇率问题更多的是掺杂了一些政治因素。除此之外,双方下周将签署一项能源和环境协议,该协议包括清洁空气、清洁水、清洁电力的生产与传输。
就本次会议在具体问题上的突破而言,专家看好中美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合作。本次对话以可持续增长为主题,尤其是在能源、环境领域,中美会进一步加强合作。
王岐山指出,近年来,中美两国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对话与合作。根据双方能源环保10年合作意向,两国应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重点加强能源、消除污染和自然资源保护领域的合作。王岐山提到了三点:第一,建立能源和环保技术研发的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推进技术工程化平台、产业化试验基地和中间试验基地建设;研发高效利用化石燃料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第二,共同制定实施鼓励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合作与转让的财税、金融和贸易政策,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领域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推动节能环保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第三,利用现有多双边对话机制和交流平台加强沟通协调,开展科技人员的联合培训和学术交往,促进民间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交流,建立能源和环境资料共享的信息库,尽快实现信息共享。
所以,本次会议最有可能在环保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关于主权基金的话题也会被提到。“保尔森财长很可能会在对话中强调,美国应该欢迎FDI,只要交易是透明的,并且没有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实质的威胁。”
美国借此对话想对华施金融阴谋
美国经济的放慢对我国经济形成三方面挑战:一是两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冲突。美国为刺激经济正大踏步降息,中国为使经济降温必须提高利率,但又因受美国降息的制约,难以提息。二是美国经济放慢,需求下降,影响我国出口。三是美元贬值迫使人民币加速升值,导致热钱涌动。
投资、贸易出口和消费,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消费这个引擎,在我国一直都硬不起来。投资这块,当前也在被压抑,如果出口再不行的话,那么,中国经济肯定会出问题。
而美国目前的次贷根本不叫危机,只能叫问题,因为危机并没有形成,衰落更无从说起,美国房地产价格下降、股市下跌、美元贬值都在控制力范围之内。所以,这次次贷被炒成危机,很可能是美国的战略布局和对策,用全世界的力量去调整美国经济。美国经济还没有进入传统意义上的衰退。从目前情况看,美国这一次的经济下滑不是因为物质生产过剩,而是金融问题。但是,美国却以此为动力,用美元贬值的手段,迫使人民币大幅升值,试图减少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
所以,要求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不过是美国一些政客打压中国的借口。中国必须以自己的利益为基点,不能为美国政客的利益和说法所动摇。人民币升值缓解不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却有助于冷却中国经济,其终极目的还是为了遏制中国崛起。
不管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还是知识产权以及其他产品安全问题上,中美经济问题的背后都有经济政治化的因素。另外,美国大选政治对中美经贸的负面影响,也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十几年前,老布什未能连任,克林顿上去了,因为当时的经济形势不好,那么,今年的经济形势也不好,所以,民主党可能靠打“经济牌”拿到选票。所以美国经济和金融霸权,是有很强针对性的。美国首先有“利率阴谋”,即顺势而谋,借题发挥。用投机、舆论来调节和影响市场,制造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困惑和政策阻力。现在越南都发生了金融问题,汇率、股票下跌、通货膨胀上升。这种金融阴谋的目的一是“以价打制”,即以市场价格表现打击经济金融制度建设和发展。因为中国处在一个制度完善和健全、跟西方要拉平的阶段;二是“以价打信”。打击人的信心,心理因素;三是“以价打权”,即打乱我国的政治体制、政治观念、政治格局;最后一个就是“以价打和”,和谐也好,合力也好,现在香港、澳门回来了,未来还有台湾,那么,中国如何整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汇率、金融破坏了这种和谐与稳定,后果就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