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今后将是一项工程
2008-06-25 10:20:06
公务员在中国历来素有“金饭碗”之称,然而随着深圳、浦东等地试点公务员改革,这个“金饭碗”也开始逐步变为“泥饭碗”。日前中共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让刚刚组建的公务员局的影响逐渐散发出来,并将行政体制改革的矛头,尤其是规范公务员队伍指向了腐败问题。
预防腐败——中央开始当作一项工程来抓
中共中央近日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在这份《工作规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点内容:一是完善干部选任制度、建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二是推进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改革。
对于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工作规划》要求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地方党委讨论任用重要干部推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着力解决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及选举中的拉票贿选等问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完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回避和交流制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结果在干部任用和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对于推进领导干部及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改革,《工作规划》表示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纳入基金预算管理。推进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改革。进一步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继续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强化税收调节。规范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税收减免。深入推行办税公开,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
公务员——在中国素有“金饭碗”之称,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腐败问题成为中国公务员队伍的一大毒瘤,并有日益恶化之势。虽然国家先后花大力气铲除一批贪污、腐败的高管以示警戒,但要从长远及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仍然有待于制度上的推进和完善。
价值重估——公务员的未来趋势
然而“钱”与“权”这两个日常生活中逃脱不掉的话题,在中国演变为“有权就有钱”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正是在这观念的趋势下,在竞争日益的今天,考公务员成为一大热潮,每年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全都济向了公务员,中国公务员的数量急剧膨胀。如何管理这些公务员,如何提高公务员的效率成为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3月31日,国家公务员局低调挂牌。4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士表示,第一步工作重点,显然是统筹各种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对于公务员来说,收入阳光化是一个趋势。目前,公务员局的组建正在紧锣密鼓当中,首先确定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之后报国务院审批。按照目前的进度,公务员的限收政策还没有纳入日程表。但是这肯定是尽快要做的。新组建的国家公务员局,很可能重估公务员的高收入。
3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被确定兼任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副部长杨士秋兼任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属的副部级单位,国家公务员局将专门负责对全国800万公务员的行政管理。可以说,建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把各种人力资源打通,建立统一的、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未来的趋势。协调各种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这是未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未来工作的重点,但也可能是一个难点,对于公务员来说,让其价值更趋向于合理估值,这是趋势。
公务员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仍需解放思想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行政体制改革成为中国改革的下一个难题。将自由竞争机制引入中国公务员队伍,成为了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在这个问题上,深圳和上海的浦东又一次扛起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大旗。
日前,新区首批聘任制公务员与用人单位正式签约,聘期为1至3年。今年1月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试点探索建立聘任制公务员制度。年初,浦东新区首次公布6个聘任职位,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职位类型集中在金融规划、经济分析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这些比较高端的专业人才,政府通常很难自己培养,而常规的公务员选用方式又不能满足配备。
此次浦东聘任制公务员在体制上实现了两项重大突破,即实行了合同制管理及协议工资制度。聘任的公务员不执行有关公务员职务任免规定,不再有科、处、局等职级。在薪酬待遇方面,也不执行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等规定,而是由新区政府参照市场同类岗位同类人员的薪酬水平,并兼顾政府机关的实际情况,通过双方协商确定。另外,在招聘考试中,也一改常规的“大统考”方式,而是采用“一岗一卷”,着重考察岗位所需的相关专业储备。此次招聘公开面向海内外各类人才,最后有159人报名,经资格审核有65人取得笔试资格。经过激烈竞争,原先在风投公司工作的李勇军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近日和科委正式签约,成为科委主任助理。不过本次招聘也有遗憾,发改委招聘的金融规划和金融战略研究岗位最终没找到合适的人。浦东新区组织部(人事局)人事综合处处长郭嵘解释说,这个岗位的门槛很高,但薪酬与金融机构相比尚有差距。
无独有偶,今年3月深圳也颁布了《深圳市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聘任合同期限为1-5年,由用人机关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确定,用人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首次签订聘任合同的,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为1-6个月,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内。
两地的做法,说白了,就是手捧“泥巴碗”,工资可以讨价还价,没了职务级别,可以有个“市场参考身价”。“浦东试水”,拿的是一部分专业性较强领域对外招聘,是政府自身培养人才的瓶颈制约的需要,没人才,不招人才,怎么办?按现有的公务员“价格”,肯定是不好招,甚至招不到人才。原因很简单,高端人才,是“稀有物”,供不应求,“市场价”高。在这一点上看,浦东做法,并非是什么公务员制度改革的需要,而仅仅是以改革的名义,掩饰现有制度的缺陷。
取消了科、处、局等职级,有没有什么更科学的业务考核奖惩措施?是浦东需要面对的新课题。如果仅仅是职级名称的不同,还是在原有的体制里转圈,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这就要打破原有的公务员升级模式,真正是谁有能力,谁先上,货真价实地把竞争带进公务员队伍中。要有个优胜劣汰的机制,有进有出。从以往全国不少地区对公务员制度改革和探索看,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究其根本,还是没有真正意义上消除公务员终身制。往往是触到痛处,就点到为止,各类改革措施终究是隔靴搔痒,不能解决公务员制度现有的诸多诟病。
如何打破公务员终身制? “浦东试水”,能否给公务员制度改革带来新转机,还是要在突破现有机制和体制上下功夫,形式要革新,但关键是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畅通公务员的“出口”渠道。否则,“浦东试水”也就是一场公务员改革秀,只能停留在“试”的阶段。
预防腐败——中央开始当作一项工程来抓
中共中央近日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在这份《工作规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点内容:一是完善干部选任制度、建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二是推进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改革。
对于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工作规划》要求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地方党委讨论任用重要干部推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着力解决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及选举中的拉票贿选等问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完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回避和交流制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结果在干部任用和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对于推进领导干部及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改革,《工作规划》表示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纳入基金预算管理。推进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改革。进一步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继续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强化税收调节。规范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税收减免。深入推行办税公开,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
公务员——在中国素有“金饭碗”之称,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腐败问题成为中国公务员队伍的一大毒瘤,并有日益恶化之势。虽然国家先后花大力气铲除一批贪污、腐败的高管以示警戒,但要从长远及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仍然有待于制度上的推进和完善。
价值重估——公务员的未来趋势
然而“钱”与“权”这两个日常生活中逃脱不掉的话题,在中国演变为“有权就有钱”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正是在这观念的趋势下,在竞争日益的今天,考公务员成为一大热潮,每年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全都济向了公务员,中国公务员的数量急剧膨胀。如何管理这些公务员,如何提高公务员的效率成为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3月31日,国家公务员局低调挂牌。4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士表示,第一步工作重点,显然是统筹各种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对于公务员来说,收入阳光化是一个趋势。目前,公务员局的组建正在紧锣密鼓当中,首先确定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之后报国务院审批。按照目前的进度,公务员的限收政策还没有纳入日程表。但是这肯定是尽快要做的。新组建的国家公务员局,很可能重估公务员的高收入。
3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被确定兼任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副部长杨士秋兼任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属的副部级单位,国家公务员局将专门负责对全国800万公务员的行政管理。可以说,建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把各种人力资源打通,建立统一的、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未来的趋势。协调各种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这是未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未来工作的重点,但也可能是一个难点,对于公务员来说,让其价值更趋向于合理估值,这是趋势。
公务员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仍需解放思想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行政体制改革成为中国改革的下一个难题。将自由竞争机制引入中国公务员队伍,成为了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在这个问题上,深圳和上海的浦东又一次扛起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大旗。
日前,新区首批聘任制公务员与用人单位正式签约,聘期为1至3年。今年1月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试点探索建立聘任制公务员制度。年初,浦东新区首次公布6个聘任职位,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职位类型集中在金融规划、经济分析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这些比较高端的专业人才,政府通常很难自己培养,而常规的公务员选用方式又不能满足配备。
此次浦东聘任制公务员在体制上实现了两项重大突破,即实行了合同制管理及协议工资制度。聘任的公务员不执行有关公务员职务任免规定,不再有科、处、局等职级。在薪酬待遇方面,也不执行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等规定,而是由新区政府参照市场同类岗位同类人员的薪酬水平,并兼顾政府机关的实际情况,通过双方协商确定。另外,在招聘考试中,也一改常规的“大统考”方式,而是采用“一岗一卷”,着重考察岗位所需的相关专业储备。此次招聘公开面向海内外各类人才,最后有159人报名,经资格审核有65人取得笔试资格。经过激烈竞争,原先在风投公司工作的李勇军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近日和科委正式签约,成为科委主任助理。不过本次招聘也有遗憾,发改委招聘的金融规划和金融战略研究岗位最终没找到合适的人。浦东新区组织部(人事局)人事综合处处长郭嵘解释说,这个岗位的门槛很高,但薪酬与金融机构相比尚有差距。
无独有偶,今年3月深圳也颁布了《深圳市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聘任合同期限为1-5年,由用人机关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确定,用人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首次签订聘任合同的,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为1-6个月,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内。
两地的做法,说白了,就是手捧“泥巴碗”,工资可以讨价还价,没了职务级别,可以有个“市场参考身价”。“浦东试水”,拿的是一部分专业性较强领域对外招聘,是政府自身培养人才的瓶颈制约的需要,没人才,不招人才,怎么办?按现有的公务员“价格”,肯定是不好招,甚至招不到人才。原因很简单,高端人才,是“稀有物”,供不应求,“市场价”高。在这一点上看,浦东做法,并非是什么公务员制度改革的需要,而仅仅是以改革的名义,掩饰现有制度的缺陷。
取消了科、处、局等职级,有没有什么更科学的业务考核奖惩措施?是浦东需要面对的新课题。如果仅仅是职级名称的不同,还是在原有的体制里转圈,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这就要打破原有的公务员升级模式,真正是谁有能力,谁先上,货真价实地把竞争带进公务员队伍中。要有个优胜劣汰的机制,有进有出。从以往全国不少地区对公务员制度改革和探索看,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究其根本,还是没有真正意义上消除公务员终身制。往往是触到痛处,就点到为止,各类改革措施终究是隔靴搔痒,不能解决公务员制度现有的诸多诟病。
如何打破公务员终身制? “浦东试水”,能否给公务员制度改革带来新转机,还是要在突破现有机制和体制上下功夫,形式要革新,但关键是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畅通公务员的“出口”渠道。否则,“浦东试水”也就是一场公务员改革秀,只能停留在“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