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一周——次债危机带来世界经济的哀嚎

2008-01-30 00:21:14    

上周,全球股市哀鸿遍野。中国过亿股民一夜之间学会了“美国次按风暴”的专业经济学术语。在德国、芬兰的一些小镇,人们因购买了次级债失去了宁静。一时间,从美国到亚洲,到欧洲,到金砖四国,到新兴十一国,到中国,人们不禁茫然,世界经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形势?……

次债问题仅是导火索、深层矛盾覆盖在下面

1、次债危机成为压跨美国经济的最后一跟稻草

发生在6个月之前的美国次级债危机只是一个导火线,更深层次矛盾覆盖在地面之下:美元一再贬值、失业率持续增长、商品价格不断攀高,美国经济空心化等等,美国正在感冒;6个月之后,花旗亏损98亿美元,美林四季度亏损98亿美元,曾令美国对全球所向披靡的金融机构,因受次级债牵连而出现的巨额亏损,成了压垮美国、波动全球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梳理和评估因次级债而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并不是当前机构给出的数千亿美元数据,必须看到由此而起的消费、信贷和信心丧失的深层次隐形危机。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上周全球38个股市有5万亿美元市值缩水。日本综合经济研究所说,美国次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直接影响超过4600亿美元。

2、全球次贷损失多少依然是个未知数

美国次贷总损失到底有多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数据。去年7-8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评估,次贷危机损失为500亿-1000亿美元;花旗集团的一份报告评估在550亿到1000亿美元。中投证券研究所估计,直接损失高达1600亿美元。现在,这个数据仍然在成倍增长。瑞银全球银行业分析师说,全球损失2500亿美元。日本研究机构评估结果为4600多亿美元。

两周前,美国三大银行纷纷发布银行去年第四季度损失数据。花旗次贷报亏98.3亿美元,摩根大通13亿美元,美林98.3亿美元。三大行三个月总损失209.6亿。在瑞士,瑞银则需要计提150-180亿;1月24日晚,法国兴业银行又来一次地震。一名交易员欺诈让该行损失49亿欧元(约合71.6亿美元),而受次贷拖累,该行还额外计提了20.5亿欧元的资产损失。

3、次债危机在美国传导经历四大阶段、

纽约时报称,遭次贷重创,美国金融界步入严冬。经济学人也表示说,次贷危机,是美国经济衰退的起点。美国全面陷入金融危机已是不容置疑的结论,而美国仅凭加息和1500亿美元的拯救方案,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美国衍生品市场对一个金融产品进行再开发,然后细分出很多更高层次产品的能力很强,次级债就是从居民住宅贷款产品衍生而来。但是,当这些产品的母体,住宅市场发生向下逆转行情之时,这一系列衍生品都会出问题。在美国国内,次级债危机的传导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建筑行业信心指数的崩溃,主要影响了美国非法劳工尤其是墨西哥劳工的就业;第二阶段,美国劳动力就业的水平开始下降,主要反映的是兼职工人,大多是妇女;进入第三个阶段,美国的公司开始停止雇佣新的工人。失业率缓慢上升。而到了目前这个阶段,美国公司开始解雇全职员工,于是失业率会急剧上升。对于就业的不安全感也会急剧增加,这样一来消费就会显著下降。

次债危机外围辐射,全球经济在劫难逃

手上拿有次级债的不仅仅是美国人,也有那些“外国人”,次级债的负面影响在金融领域向全球扩散,受波及的还有货币和贸易层面。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和美国的联动性最大。危机爆发后,欧洲紧随着美国开始收紧信贷。所以,美国内需减少放缓后,欧洲的内需也会很快下降。而后,美国消费的大量下降会抑制其对外进口的需求。不少新兴市场最重要的出口国就是美国,尤其是亚洲国家。以中国、印度等国家为例,一旦出口减弱,占出口比重较大的纺织、钢铁行业就将受累。紧接着,基础材料的需求也将放缓,从而影响新兴市场中的拉美、俄罗斯等主要以能源、原材料出口为主的地区和国家。

1、欧洲第一个被传染。

21日,欧洲股市全线下跌。德国DAX指数大跌7.16%,英国富时100指数跌5.48%,法国CAC40指数跌6.83%,瑞士benchmrk指数和意大利米兰MIB30指数跌5%,西班牙IBEX指数跌近7%,澳大利亚S&P/ASX200指数跌2.9%。

22日,以上指数,澳大利亚跌7.1%,德国跌0.31%,英国跌2.90%,法国跌2.07%。22日晚,美联储紧急宣布降息75个基点救市,全球股市周三应声上涨,但疑虑重重。虽然没有跟风,但英国央行行长暗示可能再次下调利率,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会下调至5.25%;加拿大央行于22点宣布降息25基点至4%,称近期需更多措施刺激经济;日本央行上周二虽然投票表明不降息,但也暗示不排除降息的可能性。

欧洲央行目前还没有降息,但很多经济学家预测其不能顶住市场压力。因为欧元面临的升值压力,会打击欧洲出口增长,压低进口价格。但现在,欧洲央行现在面临的不是是否减息,而是何时减息。

自从8月爆发危机以来,英国银行业总体股价下跌了30%。1月22日,《华尔街日报》撰文称,英国有可能滑向一场堪与美国媲美的危机。苏格兰皇家银行、巴克莱集团、莱斯银行和HBOSPLC均有住房按揭和商业地产按揭业务,因而它们或许都需要针对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取拨备。苏格兰皇家银行的美国子公司还要承受美国市场下滑的风险。中小型按揭机构在筹措资金开展贷款业务上也将遇到困难。

在德国,德国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已统计次贷损失22亿欧元。德国商业银行损失大约4.5亿欧元。多家德国ABS基金被关闭;上市企业2007年减少了一半。德国经济部长格罗斯称,德国经济已面临更大的风险,中小企业贷款条件恶化。

法国最大的零售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去年共拨出33亿欧元准备金。甚至在芬兰,据传一些小县城因大量购买美国次级债券,已濒临破产。

2、金砖四国风暴即将到来

次贷危机使得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重估风险,认识到年前投资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可能是高风险的,进而回撤资金。很可能在两年内,英美等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资金要从波罗的海三国撤离,下一步影响到部分东欧国家,再下一步影响南亚,金融危机会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如果要排序的话,美国次级债对巴西、墨西哥影响最大,其次中国、俄罗斯,再次印度、越南等国。

墨西哥、巴西向美国输出较多的劳动力,一旦美国经济衰退,很可能首先辞退这些外籍劳动者。更为厉害的是,美国是墨西哥最大的出口国,美国老百姓购买力下降,墨西哥很多产品的出口就将受阻。巴西的受害程度与墨西哥差不多”。
至于印度,由于其内需不够强劲,一旦外贸出现问题,内需不足以冲减外需减弱造成的负面影响。次级债危机一步步蔓延开来后,印度的外包工业肯定受影响。目前,印度的外包产品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次级债愈演愈烈之后,美国本土都开始裁员了,外包的也一定要砍。

在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次级债的危害性比印度更加严重,它们没有藏身之地。这些国家奉行外向型经济,美国是它们很重要的出口国,美国的单子少了,问题就很严重了。”

对于俄罗斯,首先,次级债主要被一些发达国家购买,俄罗斯的购买量可能很有限。在实体经济上,俄罗斯的双边贸易的构成,更多的比例在西欧,美国应该不是很多,所以影响不会太大。

3、次债对于中国是福不是祸

在中国,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也被卷入风暴中。中国银行2007年对次按类资产拨备约40亿美元,工行和建行在去年底分别提取了近30亿元的拨备。

中国的出口量太大,次级债风波将使得2008年出口增速出现明显回落,这其实帮了中国一把,将有助于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从而一定程度降低通货膨胀压力,也有助于纠正实体经济的产业失衡。

至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一旦全球资本市场恐慌结束,由于美国经济恶化,全球资金必须重新寻找增长较快的新兴市场,中国是其中一个选项。印度的经济增速仍然比中国低,通货膨胀程度却比中国高,巴西等国的情况类似。因此,美联储降息,中国市场受到资金支持应该是正面的。”

但是,外贸顺差增长大幅放缓也暗示了中国牛市进入下半场。牛市下半场的流动性来自全球资本流入以及银行体系主动地信贷创造过程,其中后者占六、七成的比重。对于中国A股,次贷危机对中国来说,利大于弊,是个机会。美国次贷危机会加强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但流动性过剩说了很久了,只要不爆发,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就行。接下来,全球股市是涨是跌,都瞧着美国救市政策。

然而,今年1月,信贷投放仍然没有松动迹象。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感受到资金压力,而民间借贷成本却开始抬升。预计,目前实行的严厉的信贷控制是不可持续的。今年上半年信贷仍然紧缩,下半年可能会有所松动。信贷增长率止跌回升之日就是股票市场止跌回暖之时。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