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政府改革即将全面发力
2008-03-04 09:53:56
两会召开在即,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十七大之后,无论是政治、经济领域,还是社会、文化领域都推出了一大批改革举措,政府改革整体呈现再度加速的趋势……
“大部制”改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南方雨雪灾害推动政府应急机制不断改善,上海、深圳等地在提高行政效率、透明度以及法治水平方面推出重大举措……“十七大”之后,政府改革整体呈现再度加速的趋势。
新一轮政府改革对于中国未来发展十分重要。十七大所部署的全面改革能走多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的步伐,取决于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步伐。
“大部制”呼之欲出
2007年12月底,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透露,根据十七大的要求,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组建“大部门”,这将成为2008年行政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过去政府部门过多,主要是因为我国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走过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标志就是条块管理。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上就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实行“大部制”的条件已经比较成熟。
目前,大部制改革方案尽管尚未出台,但已经在国家部委产生强烈反响,各省市区政府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持积极态度。2008年初,在吉林、天津等省市的“两会”上,政府主官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服务型”政府建设再度提速
2008年初,经历了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2003年“非典”疫情考验的中国人,又一次面临一场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
面对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经历过这场“天灾”之后,人们注意到,应急机制在这场抗灾救灾斗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家总体预案到专项预案,从国家部门预案到地方预案,一个个应急预案共同筑成一道道坚固的屏障,有力地保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场抗灾斗争是对我国初步建立的应急预案体系的一次实战检验,也是对近年来我国“服务型”政府
建设的一次全面检查。
十七大前后,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的另一个重大进展是,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2007年9月,国务院决定再次取消和调整186项行政审批项目。从2001年到2007年初,国务院已经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806项。与此同时,各地还通过“行政审批大厅”、“一站式服务”、“网上审批”等新载体,提高服务效率。在贵阳,市民进入市政务服务中心,就可“一站式”办理包括港澳通行证在内的741项行政审批事项。在南京,37个政府部门合开的社会求助服务台深受群众欢迎,市民只要拨打122就可享受“一站式”服务……
应该说,这是政府一次深刻的自我革命,大量的行政审批项目被削减,实际上是政府从原有的行政管理色彩中淡出,走向服务型政府的开端。
政府治理走向科学、民主、依法
2007年12月13日和14日,两场“海沧南部地区规划环评公众参与座谈会”在福建厦门举行,107名通过公开抽号产生的市民代表参加了座谈,表达他们对PX化工项目的看法,这些意见将成为该市政府最终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厦门PX项目尽管只是一个地方性项目,但在强调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的今天,当地政府如何处理这一个案依然具有标本意义。
近年来,国务院多次约请专家学者商讨重大规划,把基层群众代表请进中南海听取意见,同时不断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开通“中国政府网”,及时向社会公布各种信息……这一切,实际上是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贯穿到了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之中。2007年末,国务院向全国广泛征求对新休假制度的意见,受到群众欢迎。
权力运行逐步置于阳光之下
2008年1月,上海市宣布,将通过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全面清理行政性收费项目等严格措施,力争“使上海成为全国行政效率和透明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资金在网络上监管”,这一政府改革指导方针已经在上海的部分区县和政府职能部门得到推行。作为改革试点之一的浦东新区,已经正式开通了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电子系统,从此浦东的党务、政务、事务等都可在网上接受群众和相关部门的适时监督。
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于我国的“透明政府”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专门为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也是一件具有开创性的事件。老百姓期待,通过这个法规,各级政府和官员的行政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能发生一个显著的变化,逐步走向开放和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