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对华的影响已越来越近
2008-03-28 09:52:40
始于去年2月份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无论西方主要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其前途命运都与这场金融危机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次贷危机主要影响的还是中国的出口、汇率,并通过大宗商品价格影响中国经济,预计下半年其对中国的影响将全面显现……
次贷危机像是让世界患了重感冒。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经济学家们认为,尽管下半年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才会完全显现出来,但我国通胀与经济结构问题不容忽视。
次贷危机下中国出口最受伤
作为全球经济的龙头,美国经济已出现放缓迹象。从次贷危机影响的严重程度来看,重灾区应该主要在美国和欧洲地区,亚洲地区受影响相对较少。世界银行和IMF认为,美国经济GDP下降1个百分点,可能会影响新兴市场0.5-1个百分点。
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增速是大幅下滑。目前世界贸易主要由美国带动,我们一直判断美国贸易进口额可能会下降,事实上1月份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出口是负增长,可以看出对贸易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美国经济步入减速通道,必然会对美国国内的消费需求有一定影响。从这几个月的数据看,美国消费者信心不断下降,这将对中国出口产生一定压力。
因此,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加深,在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经济走弱风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贸易领域成为我国是否受到次贷影响的最为关键的领域。令人担忧的是,2007年亚洲的出口份额已经创下了占亚洲GDP45%的记录,一旦外部需求出现动摇,影响不容忽视。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的出口增长预期将降至10%以下,导致制造业利润、投资和就业下降。但是,中国政府可以通过放宽政策,加大公共开支,通过兴建城市经济适用房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手段加以调控,将使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7%至8%以上的水平。此外,由于中国建设投资今年还将保持强劲增长,对出口减速的负面效应应该能起到缓冲作用。
在国家已经采取或将进一步实施的外贸调控政策作用下,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的国际商品需求增长减弱因素影响下,预计,我国外贸出口增速今年将继续回落,全年增长将在23%左右;进口增幅将继续上升,全年增长将达22%左右。
至于贸易顺差,在中国经济良好成长性进一步展现、人民币继续升值、外商直接投资、QFII等在内的各色国际资本,尤其是以投机套利为目的的国际游资会更加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等因素综合作用下,预计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不过,外贸企业利润增长可能会有所放缓。原因在于,次贷造成的世界经济放缓,还会导致外需下降。人民币升值亦可能进一步加速出口加工产业的两极分化,由此将造成部分出口企业回报率下降。
抑制热钱流入人民币只得加速升值
次贷危机导致美联储大幅降息,美元持续走软,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由于美国衰退风险加大,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美联储连续降息,最近降到2.25%。短期来看,中美利差倒挂,促使人民币汇率最近加快上升。
而从目前人民币汇率走势来看,借着美元在国际市场大幅度的走软,加上人民币调整进入升值轨道,这是人民币的正确轨道。一段时间内较快升值有利于打破升值预期惯性。假如市场预期人民币一年内升10%,可能半年内升值幅度能达到8%—9%,那么这一年内的升值预期就会明显弱化,这将对抑制热钱的流入有积极作用。
美国次贷危机出来以后美元大幅度贬值,很有可能造成汇率市场紊乱,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征兆,比如欧元升值非常快,这个就使新兴市场的压力很大。
转嫁危机美开始对华输出通货膨胀
2008年,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大,物价形势比较严峻,存在着由结构性增长转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
通胀压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构成。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为避免经济衰退、失业率大幅度上升,采取了持续降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方面使得美元汇率出现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商品价格出现上升调整;另一方面也使得全球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在资金大量涌入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后,推动有关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在美元走软的情况下,大宗商品的价格走高,一定程度上输入通胀。从历史上看,美元大幅走贬的时候,有些投资者就会从金融市场撤离,特别是美元的金融资产会出现抛售。这些撤离资金一部分转向其他币种的资产,一部分转向包括黄金和其他大宗商品市场,由此会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美元贬值时期,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过去也是存在的。
2007年末,纽约商品交易所(CBOT)到期小麦价格达885美分/蒲式耳,同比上涨76.6%。美国能源部预计,2008年国际原油平均
价格将达每桶85美元,平均价格涨幅将比2007年高1倍左右。石油价格上涨,将会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原料、动力生产成本与运输成本,进而推动CPI和 PPI上涨。
但最近几个交易日,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这种回调跟次贷危机有一定关系。一方面美国房地产和信贷泡沫价格下跌传导到大宗商品市场上。另一方面美元一个多月内大幅快速的贬值,使得市场预期发生变化,认为美元可能回稳。所以今后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主要是通过这两个渠道影响市场的。
应对冲击中国政府将更加倚重信贷控制
预计,美国经济下行对中国的影响到下半年就会显现,国内出口放缓对通胀将起到一定的抑制。不过,到时中国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是如何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经济放慢。
不断增加的通胀风险需要政府采取更为积极的紧缩政策,但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可能令推行更为进取的紧缩政策面临难度。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为了抵消外汇储备增长所带来的效应,央行需要把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至少19%的水平,并在今年更多地依赖信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