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奔向“6时代”狂热有余理性不足

2008-04-09 10:10:44    

4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1,以7.0020再度创下汇改以来新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距“7”心理关口仅一步之遥。这个特殊关口引起更多人的忧虑,升值幅度过大,给国内造成的负面影响比比皆是:出口企业濒临倒闭边缘、外汇储备缩水、通胀压力却有增无减……

7.002,人民币“破7”在即

昨天,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0020元,1欧元对人民币11.0005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8607元,1港元对人民币0.89884元,1英镑对人民币13.9431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1,以7.0020再度创下汇改以来新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距“7”心理关口仅一步之遥。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超过4%,不仅刷新了去年四季度刚刚创下的季升幅2.77%的记录,也是1994年中国外汇市场建立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最大的一个季度。

4月2日美国财长保尔森抵京访华,不过这一次“保尔森效应”并未被验证,当天人民币汇率下探,单日跌幅74个基点,中间价报于7.0292,这个小插曲让早早预测人民币在保尔森访华期间必定“破7”的美国市场人士闹了个笑话。但是美国劳工部4月4日公布的3月份非农就业人数意外地低于此前市场的预期,这一数据成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又一证据,从而导致市场对未来美联储继续降息的预期大大增强,促使美元反弹之路受阻,并推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高,从目前走势看来,“破7”在即,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资料来源:新华网

外汇储备每月损失“四艘航母”

保尔森来了,又谈人民币汇率。赞许之外,希望更“市场化”。而人民币在前期凌厉的涨幅之后,歇了歇,连续4日回调,在7.0关口徘徊整理。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升值了4%,“破七”几无悬念。各大机构纷纷抛开去年6%-10%的预期,大胆调高今年的预测值至12%-15%。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已高达1.52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了绝大多数,升值使得外储大量缩水。过去一个月间,美元相对国际主要货币就跌去了2.6%。假定中国外储内90%是美元,过去一个月即蒸发357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月份贸易顺差的4倍。用《货币战争》里面的话说,这相当于中国每月损失4艘航空母舰。而外储严重缩水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中投公司的存在使得外储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向外投资的资本,总量的缩小意味着实力的减弱。现在外汇储备1.6万亿美元,而国际外汇市场一天的交易量为3.2万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达到3.5万亿美元,与此相比外储并不多。加上目前对外投资多为亏损,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人民币一季度升值幅度已经破了记录。于是,正在北京访问的保尔森表示,中国在人民币加速升值方面有“实质性进展”,美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外资开放政策。他们希望人民币完全由市场决定。于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在大洋彼岸遥相呼应。他在4月2日的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近期人民币升值是有益的。中国仍需进行经济改革,这将有助于中国减轻对出口的依赖。于是,在一季度凌厉的涨幅下,各机构与分析师也纷纷调高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预测值。高盛认为未来12个月人民币升值幅度将高达12%,渣打银行在3月中旬就发布报告大幅上调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预测到15%。

可是,我们为何不多谈一点美元贬值呢?现在的问题是美元跌跌不休,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债务国,虽然美国宣称强美元政策,但对美元快速下跌的情况却不作为。这又一次印证了上世纪的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的那句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

升值引发各种负面问题一箩筐

如此之快的涨幅却未见原本寄希望改变的中国难题迎刃而解,而负面影响却逐一显现。人民币加快升值福兮,祸兮?企业倒闭、外储缩水、通胀居高、经济或将出现拐点,连往年一直被认为支撑A股疯狂上涨的理由也黯然消失于视野,在一季度刷新升值记录之时,A股也创出下跌幅度新记录。多害相权取其轻,在这场汇率博弈中,人民币的走向需再思量。

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过大,给国内造成的负面影响比比皆是。出口企业濒临倒闭边缘、外汇储备缩水……通胀压力却有增无减。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对外贸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在广东、江苏、山东等出口大省,很多中小外贸企业陷入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一部分外资中小企业从中国撤出。虽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调整对外贸易结构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但应在把握方向的前提下,控制升值速度。如果升值速度过快,在近期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等多种因素叠加的情况下,可能会超出外贸企业的承受能力,对中国外贸出口造成明显的短期冲击。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胀压力依旧居高不下。今年1月和2月,CPI的上涨幅度达到7%以上,升值对于缓解输入型通胀作用偏弱。中国社科院的专家们通过模型计算发现,去年的M2竟然是下降的,且下降幅度约为10%。他们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偏紧,虽然人民币需大幅升值的观点没错,但是现在的经济环境的确不适合过快升值。升值过快会有导致经济增长硬着陆的风险,过慢则会使得升值预期持续存在,外资流入的冲动和压力也就不会消失,监控的难度也将会持续存在。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把握人民币升值的节奏,如何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逐步完成国内消费对出口拉动的替代,将成为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重中之重。

同时,欧洲和日本已经不堪于承担美国的麻烦,在4月将召开的G7会议上,人民币汇率问题很有可能成为欧洲和日本官员讨论的话题。在美元持续贬值的背景下,欧洲和日本方面希望人民币能更大幅度地升值,以分担欧元和日元承受的压力。

专家八方呼吁谨慎应对升值预期

淡化人民币的观点此起彼伏。美国银行大中华区分析认为,由于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保尔森之行、G7会议上所讨论的汇率问题应该主要侧重于美元的走势,而非人民币的升值。美元贬值或升值每年并没有指标数据预期,而我国人民币为何集中突出未来升值预期,这样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有很大压力甚至风险。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则建议要加快与美元脱钩。在近期的瑞士信贷亚洲投资峰会上,他们指出,美国想解决债务问题,又不想经济下滑,那就只能赖账了。中国一方面需要想办法稳住美元,同时也要加快与美元脱钩。

专家们都认为,在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打消人民币升值预期。从国际惯例看,主要货币贬值或升值是一种态势预测,而没有具体指标的预期。如美元一年总体趋势是贬值,但其中美元价格有上有下,2007年美元对欧元汇率总体贬值10%,但年内价格在1.36-1.47美元之间,上半年以欧元贬值为主,下半年以美元贬值为主,并非美元全年一路走低。但我国人民币却是直线走高,脱离市场趋势与市场规律,人民币预期升值心理是导致升值难以抑制的原因之一,尤其在我国经济金融层面制造了许多新的难点和难题,包括吸引更大规模的热钱涌入中国套利。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