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已形成对华“软”攻击的新“八国联军”

2008-04-11 09:44:10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逐渐走入世界的中心,一系列批评指责声不绝于耳。无论是当前的奥运问题、西藏动乱问题,还是人民币升值乃至前期闹得沸沸扬扬的“毒饺子事件”,均显示了西方正借助媒体之力,对中国实施“软遏制”。中国崛起正进入更加艰难的阶段……

 “藏独”正走向恐怖主义

西藏的动乱正如之前的雪灾一样,为中国国家安全敲响警钟。然而以达赖集团及滋事分子的力量,实难以扰乱西藏及动摇中国。事件的真正历史意义,是显示了中国崛起正进入更艰难的阶段

暴乱事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显然是早有预谋者。从事发时的暴力,事后搜出的武器,及海外“藏独”分子通过西方传媒宣称要强闯国境等情况显示,达赖集团的活动正向恐怖主义方向发展,且还有与“疆独”呼应之可能。西方传媒早已报道集团的分化,在西方培养下的新一代流亡藏人,对藏传佛教及文化传统逐渐淡薄,激进及独立意识则更浓。若说达赖等老一辈还相对“温和”,属于“暗独”,则新生代乃“急独”、“明独”。达赖已有失去集团主导权之可能,而这也是必然的趋向。达赖除年事渐高外,西方为遏制中国,有必要培养更激进的“藏独”分子。这又可形成软硬兼施的布局,以“急独”把达赖打扮成温和分子,来迫中国接受“暗独”。不少西方评论便正循此思路宣传:指中国必须明白达赖的“温和路线”,是中国的唯一选择云云。因此,西方不单不掩饰集团的分化,还助长、宣扬这倾向,故看来“藏独”的激化已难免。

在“台独”、“疆独”及“藏独”的“三独”中,以“藏独”最弱。流亡藏人只十余万,全西藏藏民也不过200余万且经济落后,再加上中国日益强大,故达赖集团根本难成大事。近期之所以仍能搞风搞雨,全因背后有欧美支持鼓动。从这次事件可见西方煽动的几个特点:(一)早有预谋。去年德、美、加三国领导高调接见达赖,便已清楚宣示西方要加强就西藏问题对华施压。且在“事先安排”下,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三月在事发后,即到印度访问达赖给其打气,在时间上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然事前早知有事。(二)各国政府口径高度统一,一面吹捧达赖一面力压中国与之对话,实即迫中国承认其流亡政府及向其要求让步。其实多年来中国一直有通过各种渠道与达赖集团接触及谈判,只因对方要求太过而无法谈拢。(三)西方媒体及政客亦众口一词作反华宣传,甚至通过歪曲事实、谎言和改动图片等卑劣手段来进行,且不单不批评暴动分子的恶行,反而大肆宣传中国镇压,并大力鼓吹汉藏不和,汉人侵占西藏实行殖民主义,藏人在发展中未能得益和宗教不自由等,攻击可谓非常全面。

西方已形成了对华“软”攻击的当代版“八国联军”

显然,西方已形成了对华“软”攻击的当代版“八国联军”。这发展实有深刻的时代地缘政经战略背景:表面上西方是借京奥施压,实际上京奥只是序幕战,之后还陆续有来,并不会随京奥完结而消逝,故这将是一场长期对抗。西方施压也不限于西藏问题,苏丹等问题也是攻击借口,而在“三独”中选上“藏独”亦有其原因。“疆独”涉及回教恐怖组织,在当前西方反恐中自不便利用(虽然之前西方对东突分子纵容有加)。“台独”在扁政府下变得过激,可随时引发台海兵戎相见,西方负不起这个责任,故在反对“入联公投”上亦口径一致(但今后肯定会支持民主拒统),故只能利用“藏独”。

促成八国联军的最根本原因是近年中国迅速崛起,而西方在金融经济综合危机中江河日下,为防东风压倒西风,欧美乃重兴大西洋联盟围攻中国。当然,西方在军事上及经济上不敢乱动,在政治上也不敢真正与中国决裂,于是暂时只能搞些卑劣小动作,希望以各种问题抹黑中国和拖慢其发展。三月西藏事件乃这个新八国联军抹黑战略的首轮攻击,从此中、西间的地缘政治斗争及相互关系又掀新页。西方的做法表面来势汹汹,实际上却是无奈的衰落前挣扎,乃可鄙可悲可笑又可怜的示弱表现。
2008年将是中国的重要转折年

对中国人来说,2008年本应是欢乐的一年,中国经济仍然高速发展,象征着大国崛起的奥运盛事即将到来,可突然间批评声四处响起.达尔富尔、西藏、奥运,一些偶然的食品安全事件也被批评者放大。爱脸面的中国人非常在意外界的评价,烦脑也就来了。

这次中国面临诸多麻烦是发生在中美、中日等关系都较平稳的时侯,也正因为这佯,许多看上去较小的麻烦容易成为一批势力的集中“出气口”。这也是为什么在中日关系走出“最困难的小泉时代”的今天,一个至今未查出真正原因的“毒饺子事件”会闹得这么大。

2008年对中国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近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表明中国逐渐远离“挨打”的时代;30年来,经济上连续高速增长,又使中国将“挨饿”的时代远远抛在后面。现在这两个对中国硬性威胁正在消失,在“软性”威胁即所谓“挨骂”方面却频频遭遇新的麻烦。这些麻烦有两个特点:一是对中国并不构成硬性威胁,但对中国“软实力”威胁上却大大超过从前。一些组织对中国的围攻,一些媒体歪曲事实真相等.虽然不致使“中国崩溃”,但这是一种更“阴”的手段,是在丑化、歪曲中企图重创中国的形象。二是多样性,即不再像以前主要就中国军力及经济实力进行简单的批评,而是从环保、气候、食品、产品质量、宗教等人们日常熟悉的领域发难,以非传统的视角,描绘新的“中国形象”。

中国的麻烦源于中国的崛起。

中国的麻烦源于它的崛起。与过去相比,现在批评中国的问题,很多是位于在中国的国界以外。过去对中国的批评,如人权、计划生育等,主要针对中国国内问题。但中国发展起来后,批评的问题变成了达尔富尔、贸易顺差等国际问题。这些批评,有的是恶意,但有的是出于误解,还有的是由于担心。

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麻烦。美国和法国总统不也到处遭遇抗议吗?中国正在腾飞,历史上中国曾是文明大国,但近代的衰落让他忘记了如何做大国。大国就应该有大国的气度,要坦然地面对各种批评和赞誉。一个大国,绝不可能指望只在掌声中前进,它只能在别人挑剔声中走自己的路。

对北京来说,今年是一场政治智慧的考验。对中国来说,是因这场风波让民众激起对西方的仇视情绪呢,还是引导民意,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树立大国的自信形象。同样,对西方国家来说,是借此机会逼中国就范,将中国的对外开放逼入绝境,还是学会尊重中国民众的感情,让中国融入世界,也是一大考验。

不过,从长远看来,西方少数人为中国制造的那么多麻烦对中国来说“具有正面意义”:中国如何理性有效的处理可能的危
机,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标志。对中国来说,至少可以使很多人认识到国家崛起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的危机让人思考中国应当崛起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