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春暖花要开
2008-05-13 10:08:35
日前,中国各路媒体近日都在头条位置大幅报道胡锦涛在日本的“暖春之旅”。中央电视台在它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联播》节目中详细报道了日本明仁天皇为胡锦涛举行欢迎仪式的场景,并少见地全曲播放了日本国歌《君之代》, 中国媒体中掀起一股“日本热”!
中日关系春暖花要开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在中国媒体中掀起一股“日本热”,舆论普遍对中日关系的前景表示乐观。
《联合早报》报道,中国各路媒体近日都在头条位置大幅报道胡锦涛在日本的“暖春之旅”。中央电视台在它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联播》节目中详细报道了日本明仁天皇为胡锦涛举行欢迎仪式的场景,并少见地全曲播放了日本国歌《君之代》。中央电视台每天还推出“东京观察”专题,详细介绍胡锦涛访日以及日本社会各方面的情况。互联网上的反日言论也明显减少。
胡主席的这次访日受到中日两国主流民意的广泛支持,标志着中日政治关系已从“乍暖还寒”到春暖花开,但政治关系回暖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中日民众之间的敌意和不信任,中日关系要全面变暖,尤其是双方民众之间要建立好感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日本现代化之路值得中国借鉴
《新京报》7日发表题为《以日为师助推中国改革》的署名文章,指出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在现代化建设方面,日本是中国人心中“现代化”的典范之一,“以日为师没有丝毫的难为情,当年邓小平每每接待日本朋友,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向日本学习’”。回顾中国三十年改革史,日本曾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伸出援手。从1979年开始实施,到今年将画上圆满句号的日本政府开发援助(ODA),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助推剂。对此,中国人不会也不应当忘记。而日本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帮助不仅限于资金、技术的支持,日本从经济起飞,到成就经济大国的成功故事本身,对中国也不失为重要的借鉴。
1964年东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仅四年后,日本就超越了西德,稳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宝座。经过三十年改革,如今中国已站在了经济大国的门槛上,但改革也进入艰巨的攻坚阶段,亟待启动“后改革”课题。无论是发展的议题、路径,还是推进的“路线图”,日本的经验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中国能否在如此节骨眼上,着眼于奥运之年以及“后奥运”年代,强化中日“战略互惠”纽带,并通过两国关系发展助推自身的建设与改革。
实际上,中国在很多方面确实都需要向日本学习,包括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等等,还应该学习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向西方、向先进者学习的谦虚态度,这是日本在二战后迅速走上繁荣的重要原因。目前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在增加,中日两国在历史上第一次遇到没有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情况,亚太地区的形势在趋向缓和和稳定。日本一些人试图建立“美日澳印联盟”来遏制中国的图谋已基本不可能。台海局势也在趋向缓和,台海紧张局势的消除对中日关系发展也有
重要影响。因此,现阶段中日关系朝着合作的方向发展是主流。
“暖春之旅”为中日经济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胡主席这此访日除了给两国政治领域掀开了新的一页,在经济界也带来一次全面扩大两国合作的机遇。中日新的共同文件对于经贸合作着墨颇多,国家主席胡锦涛不仅出席日本主要经济团体举行的欢迎午宴并发表题为《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而且,中日双方同时还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七日出席日本主要经济团体的欢迎午宴。虽然主持人多次宣布午宴时间延后,但在场企业家的热烈情绪并未受影响,当胡锦涛主席步入会场时,全场起立,热烈鼓掌。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御手洗富士夫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受到各国瞩目,中日经济关系更取得了飞速发展。“对于变化如此迅速的中国,给予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御手洗富士夫说,而胡主席的到访,将有力地促进中日经济合作深化。
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讲话,他强调,不断扩大和深化中日经贸合作,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也是全面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必然要求。当天上午,在两国领导人见证下,双方还签署并交换了中国商务部与日本经济产业省《关于促进技术贸易顺利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关于促进中小企业顺利开展海外业务的合作备忘录》和《关于就贸易投资相关法律制度开展研究交流的备忘录》。此外,双方还就《中日韩改善商务环境行动计划》文本达成一致并对外发表。而陪同胡锦涛访问日本的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七日在东京与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举行了部长级会谈。
胡锦涛主席就进一步发展中日经贸合作提出4点建议:
第一,重点加强节能环保领域合作。中国正在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加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日本拥有国际领先的节能环保技术,两国开展节能环保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希望两国经济界积极参与,官民并举,将节能环保合作打造成两国经贸合作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第二,积极参与中国区域发展进程。中国将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这将带来广阔市场前景和巨大投资需求。欢迎日本经济界发挥优势,优先加强同中方在人员、技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中方将继续为此提供便利。
第三,大力推进两国企业合作。两国大企业应该把握先机,扩大高新技术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合作层次。日本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投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希望两国中小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开展灵活多样的互利合作。
第四,在地区和全球经济事务中加强合作。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日本企业活跃在世界各地。双方各有优势,可以实现互补。双方可以从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入手,探讨在国际和地区经济事务中开展互利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
经济合作互惠互利也要张弛有度
中日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开展合作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和国际社会的义务,基于这一认识,要特别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能源是中日拥有突出共同利益的领域。总体上说,日本是能源进口国,中国是能源出口国;但中国又是石油进口大国,石油消费已超过日本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两国的能源消费均高度依赖于马六甲海峡。中日间的能源合作可以稳定供给、合理保障发展;从环境上说,中日一衣带水的关系使得双方必须共同面对许多问题。比如沙尘暴、酸雨。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最重要的一点是:日本对中国的投资不应成为污染的跨国转移。
在贸易、投资、信息通讯技术、金融、食品及产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商务环境、农林水产业、交通运输及旅游、水、医疗等广泛领域开展互利合作,扩大共同利益。这些都是双方面临共同问题的领域。更多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安全的产品供应,技术更合理更好的转移。其中,双方应在食品合作方面给予彼此更稳定可靠的待遇。饺子事件本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吵了六个月之久,这就过了。
7日,日本经济产业相甘利明与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签署了备忘录,其中写入设置讨论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会议等相关内容。该工作会议将就接受日本企业技术支持的中方企业支付等价报酬、防止不公交易等问题进行研究。知识产权保护是个很重要的话题,不过这种保护应该合理,关键是不能成为索取垄断暴利的工具。当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契机。中国的自主创新因此是个大问题。
关于投资方面,双方一致同意从今年起共同研究如何提高两国法律制度与行政手续的透明度。此外,备忘录中还写入了在华新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区,协助日本相关企业进驻等内容。法律制度与行政手续是商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中日互相做得比较好。问题可能在于中国因文化隔阂而对外企形成的一些限制,日本对外企的各种有形无形的壁垒必须打破,日本对中国企业的市场准入应该放宽。新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区有利于保证经济的公正、活力,不能总是大企业越做越大啊,必须扩大双方发展中的经贸政策的支持基础。因为受益面越广,政策发展就越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