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中国农村革新的必然选择
2008-10-20 10:06:35
十七届三中全会为8亿农民清晰地描绘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而这中间对农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实施土地流转了。土地流转能为农村发展带来什么,又将产生怎样的潜在危害?都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然而不管怎么说,此次改革必将创造一次崭新的历史……
农村改革进入历史新阶段
1978年冬天,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悄悄地签订了“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序幕的一角。30年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为8亿农民清晰地描绘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尽管会后公报中没有提及土地流转,然而土地流转基本上已成为上下共识。胡锦涛9月30日在安徽考察时称,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由此,中国也将进入新一轮的土地改革之路。
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在中国已遍地开花
成都: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
称为“新土改”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正在“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的四川省成都市进行。13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闭幕后的第二天,成都市就正式揭牌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所。在这个交易所里,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业经济组织股权等农村产权均可以公开流转,获得社会资本。
截至目前,成都市206个乡镇参加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共涉及农户58万多户,已有60%完成入户摸底调查,45%完成土地测绘,27%完成确权方案公示,11%完成确权颁证。按目前进度,估计两年内全市可完成确权颁证工作。
有分析称,三中全会公报虽然只是原则性和方向的规定,但是强调土地制度要创新,强调可以流转,那么只有产权制度清晰的流转才是有效的,而流转必须有市场,因此建立产权交易所使流转规范化、公开化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天津:宅基地换房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天津市围绕破解土地和资金双重约束的难题,在广泛征求农民意愿和大量调研基础上,推出以“宅基地换房”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办法,并开展试点,涉及津郊近十八万农民。所谓“宅基地换房”办法,即农民自愿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换取小城镇内的一套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耕,而节约下来的土地整合后再“招”、“拍”、“挂”出售,用土地收益弥补小城镇建设资金缺口。
长沙: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在中部农业大省湖南,省会长沙正积极开展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一切有益尝试。根据长沙市委市政府最新出台的文件精神,市财政今后将每年安排400万元用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专项扶持,并逐年增加。截至2007年底,全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面积达119.63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9.2%%,其中流转耕地面积52.1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4%%;全市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41家,带动农户达31万户,占全市农户的近1/3。其中,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形式出现的农民合作组织约占总数的一半。
浙江:“联众”农家乐模式活跃经济
“联众”是杭州城里的一家以乡村资源开发为主业的集团公司。看到这几年城里人都喜欢往乡下跑,就萌发念头,要在农村建房,专门给城里人休闲度假。一方面是村里要发展,苦于没有资金;另一方面是公司要搞乡村休闲,苦于没有土地建房。因此“联众模式”受到市场和农民的欢迎。但同时因涉及到农居的商业性开发等敏感问题,从它出现的第一天起,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
2007年,杭州市政府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跟进投资300万元,支持“联众”参与新农村建设。杭州市市长蔡奇说,政府的创投引导基金投钱给“农家乐”,这很有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创投引导基金并不排斥传统产业,关键是能否应用新的商业模式提升、改造传统产业。
广东:土地流转办法全国先行一步
广东三年前已出台《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而广州年底前有望出台细则。2003年6月24日省《关于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流转权的通知》出台并实施,是吸收、推广佛山部分地区试行土地改革的实践经验并对各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进行规范。2006年7月25日出台并实施的《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全省划为十类地区,实行同地同价。对征地二元制(公益性用地和商业用地同地不同价)并轨,让农民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作了初步探索。
……
土改流转前提:严格保障农业用地
土地流转之后,是否意味着大量耕地的减少,我们认为,这方面的忧虑不无道理,毕竟流转后的用途在监管方面存在困难。不过目前成都试点为全国土改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参考。
在成都市,农民拥有四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即宅基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集体林地使用权证》。与“四证”同时发给农民的还有“两卡”,即耕地保护卡和养老保险卡。创新耕地保护机制是成都市农村产权改革的核心内容,其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是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成都市和下属区县市两级财政每年拿出26亿元设立耕地保护基金,耕地保护补贴标准为基本农田每年每亩400元农民可查询“耕保卡”上的金额,但不能领取。成都市规定,农民男到60岁、女到55岁,经耕地保护协会确认自己的承包地没有遭受破坏,方可一次性领取耕保补贴,否则将予以扣除。目前,各村均成立了耕地保护协会,小组成立了分会,专门设有耕地保护义务监督员。
成都市委鲜明表态:“只有探索和找到了更有效的耕地保护方法,守住了粮食生产能力的红线,我们的改革才不会走入死胡同”。
土地流转的担忧:警惕将制造新的无产阶级
虽然农村土地流转能够极大的释放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财富,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条件,但是,土地流转也可能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从历史上看,土地兼并是中国伴随王朝更迭中出现的非常普遍的现象,自耕农产生和消失的周期与广义上的王朝更迭周期大致吻合。土地兼并往往在一个朝代的前期政府能得以强力控制,到了后期则严重失控,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官僚、吏员监守自盗合力的结果。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国家同地主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局,一是当封建政府还具有政策执行力,可以强控兼并现象使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现如今,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不够高,社会整个保障体系不够成熟,工业反哺农业还不完全具备的条件下,快速推进土地流转或城乡一体化,会欲速不达,最终背离农民的根本利益,并酿成新的社会问题。因为失去土地的农民在自身素质和社会环境的双层因素挤压下,将迅速赤贫化进而流民化成为“新无产阶级”。少数人掠夺同样属于国土资源的矿产资源后,成为地方豪强,并草菅人命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同时,鼓励和发展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要以稳定和自愿为前提,以合法、合理、公平、发展为原则,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搞大跃进,不盲目跟随一哄而上!鼓励和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要以更严格的制度作保障,更健全的法律法规来护航,保证我们对“三农”问题中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万无一失!
因此我们更希望土地改革一定要有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从开始就配套就约束,就有相应确保农民生存生活生产的制度。改革是必须的,步子也必须稳当。要让农民清楚明白,政策和法规需公开透明、尽量减少公共权力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制度要公开透明,尽量杜绝资本强势横行霸道的可能。
农村改革进入历史新阶段
1978年冬天,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悄悄地签订了“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序幕的一角。30年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为8亿农民清晰地描绘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尽管会后公报中没有提及土地流转,然而土地流转基本上已成为上下共识。胡锦涛9月30日在安徽考察时称,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由此,中国也将进入新一轮的土地改革之路。
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在中国已遍地开花
成都: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
称为“新土改”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正在“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的四川省成都市进行。13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闭幕后的第二天,成都市就正式揭牌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所。在这个交易所里,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业经济组织股权等农村产权均可以公开流转,获得社会资本。
截至目前,成都市206个乡镇参加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共涉及农户58万多户,已有60%完成入户摸底调查,45%完成土地测绘,27%完成确权方案公示,11%完成确权颁证。按目前进度,估计两年内全市可完成确权颁证工作。
有分析称,三中全会公报虽然只是原则性和方向的规定,但是强调土地制度要创新,强调可以流转,那么只有产权制度清晰的流转才是有效的,而流转必须有市场,因此建立产权交易所使流转规范化、公开化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天津:宅基地换房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天津市围绕破解土地和资金双重约束的难题,在广泛征求农民意愿和大量调研基础上,推出以“宅基地换房”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办法,并开展试点,涉及津郊近十八万农民。所谓“宅基地换房”办法,即农民自愿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换取小城镇内的一套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耕,而节约下来的土地整合后再“招”、“拍”、“挂”出售,用土地收益弥补小城镇建设资金缺口。
长沙: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在中部农业大省湖南,省会长沙正积极开展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一切有益尝试。根据长沙市委市政府最新出台的文件精神,市财政今后将每年安排400万元用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专项扶持,并逐年增加。截至2007年底,全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面积达119.63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9.2%%,其中流转耕地面积52.1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4%%;全市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41家,带动农户达31万户,占全市农户的近1/3。其中,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形式出现的农民合作组织约占总数的一半。
浙江:“联众”农家乐模式活跃经济
“联众”是杭州城里的一家以乡村资源开发为主业的集团公司。看到这几年城里人都喜欢往乡下跑,就萌发念头,要在农村建房,专门给城里人休闲度假。一方面是村里要发展,苦于没有资金;另一方面是公司要搞乡村休闲,苦于没有土地建房。因此“联众模式”受到市场和农民的欢迎。但同时因涉及到农居的商业性开发等敏感问题,从它出现的第一天起,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
2007年,杭州市政府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跟进投资300万元,支持“联众”参与新农村建设。杭州市市长蔡奇说,政府的创投引导基金投钱给“农家乐”,这很有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创投引导基金并不排斥传统产业,关键是能否应用新的商业模式提升、改造传统产业。
广东:土地流转办法全国先行一步
广东三年前已出台《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而广州年底前有望出台细则。2003年6月24日省《关于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流转权的通知》出台并实施,是吸收、推广佛山部分地区试行土地改革的实践经验并对各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进行规范。2006年7月25日出台并实施的《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全省划为十类地区,实行同地同价。对征地二元制(公益性用地和商业用地同地不同价)并轨,让农民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作了初步探索。
……
土改流转前提:严格保障农业用地
土地流转之后,是否意味着大量耕地的减少,我们认为,这方面的忧虑不无道理,毕竟流转后的用途在监管方面存在困难。不过目前成都试点为全国土改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参考。
在成都市,农民拥有四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即宅基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集体林地使用权证》。与“四证”同时发给农民的还有“两卡”,即耕地保护卡和养老保险卡。创新耕地保护机制是成都市农村产权改革的核心内容,其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是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成都市和下属区县市两级财政每年拿出26亿元设立耕地保护基金,耕地保护补贴标准为基本农田每年每亩400元农民可查询“耕保卡”上的金额,但不能领取。成都市规定,农民男到60岁、女到55岁,经耕地保护协会确认自己的承包地没有遭受破坏,方可一次性领取耕保补贴,否则将予以扣除。目前,各村均成立了耕地保护协会,小组成立了分会,专门设有耕地保护义务监督员。
成都市委鲜明表态:“只有探索和找到了更有效的耕地保护方法,守住了粮食生产能力的红线,我们的改革才不会走入死胡同”。
土地流转的担忧:警惕将制造新的无产阶级
虽然农村土地流转能够极大的释放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财富,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条件,但是,土地流转也可能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从历史上看,土地兼并是中国伴随王朝更迭中出现的非常普遍的现象,自耕农产生和消失的周期与广义上的王朝更迭周期大致吻合。土地兼并往往在一个朝代的前期政府能得以强力控制,到了后期则严重失控,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官僚、吏员监守自盗合力的结果。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国家同地主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局,一是当封建政府还具有政策执行力,可以强控兼并现象使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现如今,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不够高,社会整个保障体系不够成熟,工业反哺农业还不完全具备的条件下,快速推进土地流转或城乡一体化,会欲速不达,最终背离农民的根本利益,并酿成新的社会问题。因为失去土地的农民在自身素质和社会环境的双层因素挤压下,将迅速赤贫化进而流民化成为“新无产阶级”。少数人掠夺同样属于国土资源的矿产资源后,成为地方豪强,并草菅人命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同时,鼓励和发展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要以稳定和自愿为前提,以合法、合理、公平、发展为原则,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搞大跃进,不盲目跟随一哄而上!鼓励和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要以更严格的制度作保障,更健全的法律法规来护航,保证我们对“三农”问题中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万无一失!
因此我们更希望土地改革一定要有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从开始就配套就约束,就有相应确保农民生存生活生产的制度。改革是必须的,步子也必须稳当。要让农民清楚明白,政策和法规需公开透明、尽量减少公共权力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制度要公开透明,尽量杜绝资本强势横行霸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