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致远兵败“滑铁卢”绝非一日之寒

2008-11-21 11:11:43    

日前雅虎CEO杨致远同意在董事会找到继任者后辞职。这位昔日的“酋长”,今日却遭遇“众叛亲离”,其在雅虎的官僚机器面前败下阵来!成也杨致远,败也杨致远!如今“下野”之势大局已定,杨致远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得乞求“招安”,日落西山成待宰“羔羊”。分析认为,战略决策失误将导致“满盘皆输”……
 
昔日“雅虎酋长”,今日“众叛亲离”
在坚持了一年零五个月之后,杨致远终于卸下了雅虎CEO这一职位。日前,雅虎宣布,该公司CEO杨致远已经同意在董事会找到继任者后辞职。任命新CEO也大概需要4-6个月的时间,另外还要留给候选人至少1个月的时间通知其原来任职的公司。目前,雅虎的市场价值仅有微软收购价的三分之一左右。辞职后的杨致远将恢复其传统的“雅虎酋长”头衔,并保持董事会董事职务。

分析认为,曾经,杨致远的再度出山,并没有遏制住雅虎的不断下滑,与微软的“微湖山”崩塌,雅虎在资本谜局中失掉了靠山;与谷歌的广告外包协议告吹,这让雅虎赖以闪亮的增长点变成了泡影;而大亨卡尔.伊坎的高调逼宫,无论如何也让中坚团队风雨摇曳;高管团队的纷纷离职,接连不断地让投资者信心消磨……这一切都成为了杨志远必须下课的原因。杨致远曾信誓旦旦地表示,雅虎不存在“动不得的圣牛”。但最终却在雅虎的官僚机器面前败下阵来,那里的“圣牛”太多了。

(一)“雅虎酋长”被逼靠边站

自从2003年初以来,雅虎的股价不断下滑,雅虎董事会曾数次威逼杨致远“靠边站”,但一直遭到后者的顽强抗争。微软曾提出以每股33美元的价格全部收购市价为19美元的雅虎股票,但遭到杨致远的拒绝。当时杨致远提出的报价是低于每股37美元就“免谈”,双方接触就此破裂。目前,雅虎股价只有10.63美元,这是杨致远让股东们极为不满的重要原因。在微软收购案无疾而终后,雅虎的重要股东就开始公开要求“赶走杨致远”。虽然双方最后达成杨致远留任的妥协,但这位亿万富翁及其两个盟友成功加入了由11人组成的雅虎董事会,并且继续推动“微软收购雅虎”的工作。此举成为杨致远最终辞职的关键步骤。

(二)“下野”之势大局已定

由于雅虎近况不佳,杨致远“下野”的消息丝毫不令外界感到惊讶。很多人表示,要不是看在杨致远创办了雅虎的份儿上,他可能早在几个月前就被公司董事会赶走了。因此,在杨致远离职后,雅虎股价反而上升了4%左右。杨致远曾希望,雅虎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向投资者证明,这家公司的价值远远高于微软的报价。可惜,随着美国经济陷入可能长达14个月的衰退期,杨致远也只落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果。在连续三年业绩下滑、高层干将不断离职,连续裁员的大背景下,就连杨致远的嫡系人马也开始不信任这位“酋长”了。此时的杨致远,已经无力扭转被动局面了。

(三)走投无路乞求“招安”

在拒绝了微软提出的收购方案后,雅虎曾打算和谷歌联手组建搜索广告同盟,以便为自己增加大量收入。不过,此举最终因谷歌不愿成为美国司法部反垄断调查的对象而不了了之。随后,有点“走投无路”的杨致远甚至再次向微软“请求招安”,但遭到后者的“无情拒绝”。尽管杨致远担任雅虎首席执行官的经历让股东们“怨恨不已”,但他作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时代先驱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雅虎最鼎盛时期,其市场价格高达1300亿美元,到杨致远黯然辞职的时候,市场价格只有150亿美元了。
 
(四)日落西山成待宰“羔羊”

其实,在雅虎前首席执行官萨默尔(杨致远前任)的指挥下,雅虎一度摆脱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引发的震荡,并赚取了更多利润。不过,在谷歌兴起后,雅虎依然痴迷于通过提供更丰富多彩的自家内容和服务来吸引消费者,而不是利用提高自己搜索引擎的功能来帮助客户找到互联网有用信息。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的失策,让同为斯坦福大学校友创办的谷歌大举赶超,顺利成为互联网搜索业务的龙头老大。曾经风光无限的杨致远,其最终归属是如同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那样东山再起,还是就此默默无闻,继续去读他那尚未完成的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是硅谷诸侯们在这个秋意正浓季节所关注的话题之一。此外,雅虎下一步恐怕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被微软“捡个大便宜低价买走”,要么同已经日落西山的美国在线公司合并。
成也杨致远,败也杨致远!

杨致远曾表示,“我不会失去任何东西,我是白手起家,即使再一次两手空空,我也不在乎”!然而杨致远辞职后,不知道他网络梦还是否继续。雅虎的CEO成为过去时,也许我们还是会看到那个喜欢4块钱一碗的越南牛肉面的杨致远,他当然还是雅虎这个过气网络部落的酋长。因为,没有人质疑杨致远的热情,人们质疑的是他的热情左右了判断,以及为股东争取最大权益的责任。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杨致远的创业史。50年前,杨致远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作为移民进入美国,1990进入斯坦福大学。4年的大学时间他认识了戴维?费洛,两人于1994年4月创立Yahoo!,并因此称为“开启人类网络时代”的第一人。

1997年,当互联网热潮冲击中国大陆的时候,杨致远是所有年轻人的梦想,他和雅虎成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映像:技术狂人、年轻、名利双收。当年他荣登《财富》杂志富翁排行榜,次年4月,身价高达80亿美金。杨致远很享受酋长的称号,因为在他面前似乎不会出现什么危机,要不是错误的当上CEO,杨致远显然可以继续享受他的名誉。然而十年后的今天这位称职的酋长,并没有带领雅虎走出困境,创始人担任CEO并没有解决问题,是雅虎历史上最黯淡的时刻,即便是在被要约收购的时候,他的存在还是给雅虎员工信心。

如今,我们知道这个故事的结果是,互联网的历史上却是雅虎培育了谷歌,成为自己的掘墓人,创始人担任CEO下课,甚至在这个经济危机的冬天,连一点信心的温暖都没有。雅虎的员工认为杨致远大多数情况下总是能够做出正确的评价,但是他们也提到,杨致远不愿承认2007年6月他担任雅虎CEO是一个错误,这个问题到今天看来几乎可以定论,是的,这就是一个错误。甚至,雅虎错过了一个翻身的机会,在受邀微软并购的时候,他还寄希望于与谷歌进行广告的合作,企图带领企业走出泥潭。
我们常说,企业需要在正确的时间与正确的人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雅虎在给自己找到接班人谷歌之后,又错误的估计了形势,从而走向自己早已开掘的坟墓。杨致远辞职后,他所代表的上一代网络人那种单枪匹马、挑灯夜战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已经终结。只是如今互联网依然是个追梦的地方,适合年轻人,但需要审时度势需要创意。所以,今天杨致远需要把舞台让出来,让给谷歌以及未来那些谷歌潜在的对手。
 
战略决策失误将导致“满盘皆输”

互联网成就了他,互联网也让他黯淡。杨致远创办了雅虎,他和每一位创始人一样对自己的企业都具有极深的情感,都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他的企业。将企业卖掉就如同割掉身上的一块肉。雅虎和杨致远之间就是这种关系,在放弃微软460多亿美元的收购价格之后,杨致远陷入了董事会的谴责之中。

现在杨致远选择辞去CEO职位,很多人仍不放过他,包括当前的舆论都认为杨致远是个失败的CEO。但是我们认为,雅虎之所以如此,并非全是杨致远之错,问题恰恰出在当今互联网的发展上,这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面临的问题,并非雅虎一家。
自从2000年互联网泡沫之后,搜索引擎和IM即时聊天工具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的主导者,也成就了谷歌、百度、腾讯等企业,此外,互联网游戏则是这个阶段的泡沫性产物,也如同房地产一样被看作是快速盈利的好方法。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杨致远将指挥棒交给了来自好莱坞的塞梅尔,他让雅虎从一家搜索公司转向内容公司,这个转变无疑是悖逆互联网发展的,也是一种倒退。

这个战略上的失误,让雅虎变得四不像,而且与搜索引擎业务越走越远。这个时候,雅虎的邻居谷歌却迅速发展,并且依靠其强大的Adword广告模式迅速走红,股价也大幅度的飙升。雅虎失去了搜索引擎的主导地位,而门户网站业务却一直处于同质化竞争阶段,无论是AOL还是雅虎都创新乏力。
 
进入了2005年之后,互联网又在发生另一个转变,WEB2.0时代到来了,然而WEB2.0的互联网时代对于各大互联网企业来讲并非是“福星”。时代发生了改变,而且互联网进入了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搜索、门户、网游仍然是当今互联网的主旋律。而且雅虎的各大竞争对手们已经在这几个赚钱的领域树立了品牌定位,而雅虎却变得“四不像”,由于精力分散导致其无法聚焦在某一个产业上,结果只能成为每个领域的二流企业。纵观当前的互联网企业,他们没有一家做到持续创新,就是年轻有为的谷歌也不例外。

由此,我们要为杨致远抱不平,因为这不是他的错,而是因为互联网进入了青黄不接时代,做创新比登天还难。现在雅虎的现状只是因为当初战略失误,而导致多元化失败,无法继续聚焦搜索、门户等赚钱的行业。同时,杨致远的接班人仍然很难帮助雅虎实现突破,因为雅虎已经陷入了战略失败,在做战术上的调整已经没有多少意义。微软收购雅虎是雅虎的唯一出路,或者被谷歌合并(可惜美国反垄断机构已经禁止了雅虎与谷歌的合作),总之靠雅虎自救很难实现预期目标。接下来,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微软到底对雅虎还有没有兴趣?

以上是雅虎衰败的主要原因,而另一个原因则是雅虎这家老牌互联网企业的官僚体制,臃肿的管理机构,低下的管理效率,不能对市场做到快速反应,这是管理创新不到位,当前众多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俗话说,冰冻三迟,非一日之寒。杨致远有今日之败,绝非一日之过。当矛盾堆积到一定的临界点的时候,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