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GDP“9”字头的增速没必要惊慌
2008-10-22 10:18:11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显示,9月的GDP仅增长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结束连续十季度两位数增长。经济增速的回落将促使政府继续放松货币政策,加大财政支持,以刺激经济的增长……
CDP增速降至五年来最低
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1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9月的GDP仅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00亿元,增长4.5%,加快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1117亿元,增长10.5%,回落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8714亿元,增长10.3%,回落2.4个百分点。另外,前三季度CPI同比涨幅为7%,其中9月份为4.6%。
1.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初步统计,夏粮产量12041万吨,同比增长2.6%;早稻产量3158万吨,比上年略增6.2万吨;秋粮在播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的共同推动下,再获丰收已成定局。粮食总产预计将创造新的历史记录,连续5年增产。棉花和糖料产量基本持平,油料产量恢复性增加。肉类产量继续增加,生猪生产恢复较快。前三季度,生猪出栏增长5.8%,生猪存栏增长6.6%。
2.工业生产增长放缓,企业利润稳定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9月份增长11.4%),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1.8%,集体企业增长9.6%,股份制企业增长17.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2.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6.0%,轻工业增长13.1%。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3.6%、19.2%和17.1%。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685亿元,同比增长19.4%。在39个工业大类中,3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实现利润最多的5个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246亿元,同比增长27.0%,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9871亿元,增长27.6%(9月份增长29.0%),加快1.2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375亿元,增长23.3%,加快2.1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2.8%、30.2%和24.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同比加快21.7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7%、35.4%和29.5%,中西部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
2008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时间 今年初累计(亿元) 同比增长
2008年1-9月 116246 27%
2008年1-8月 84920 27.4%
2008年1-7月 72160 27.3%
2008年1-6月 68402 26.3%
2008年1-5月 40264 25.6%
2008年1-4月 28410 25.7%
2008年1-3月 21845 24.6%
2008年1-2月 8121 24.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国内市场销售增速继续加快,城乡消费均较快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86亿元,同比增长22.0%(9月份增长23.2%),比上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165亿元,增长22.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4721亿元,增长20.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65573亿元,增长22.0%;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1055亿元,增长24.8%。
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继续放缓,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0%(9月份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6.7%,农村上涨7.7%。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7.3%,居住价格上涨7.0%,其余各类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6.9%(9月份上涨5.3%),涨幅比上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3%(9月份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6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4%(9月份上涨14.0%),涨幅比上年同期高8.6个百分点;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5%(9月份上涨3.5%),涨幅比上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
6.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加。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96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比上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0741亿美元,增长22.3%,回落4.8个百分点;进口额8931亿美元,增长29.0%,加快9.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810亿美元,同比减少47亿美元。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4亿美元,增长39.9%,比上年同期加快29.0个百分点。
7.城镇新增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1-8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4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4万人。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5元,同比增长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971元,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
8.货币信贷增速回落,新增存款大幅增加。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15.6万亿元,增长9.4%,回落12.6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31725亿元,增长9.3%,回落3.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6477亿元,比年初增加34803亿元,同比多增120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54942亿元,比年初增加65601亿元,多增18113亿元。前三季度,货币净投放1350亿元,同比少投放608亿元。
CPI下滑过快未必是件好事
通过上面的统计数据,我们知道前三季度CPI同比涨幅为7%,其中9月份为4.6%。对于当前情况,我们认为,控制物价过高过快上涨已经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这么说,今年通货膨胀问题已经不大,已经没有必要再将控制物价放入决策层面。倒是令人担心CPI回落幅度过大,会导致农民增收出现问题,因为价格上涨是结构性上涨,过去这段时间价格上涨主要是农产品上涨,占到80%,这种价格上涨实际是有助于农民增收。
CPI下滑速度很快,这虽然是通胀压力大大减轻的表现,但同时也表明经济增速在下滑。如果政策反应不够及时,经济下行压
力很大。9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5.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29%,降至一年来最低点,贷款增长速度从2、3月份开始一直连续下落,货币已经出现紧缩现象。明年CPI增速如果下降到1%-2%,GDP增速可能会下滑到8%。今年的经济形势,以7月份为分水岭,上半年和下半年截然不同。上半年采取紧缩政策,7月份后已经开始面临通货紧缩、经济快速下滑危险。
第一,消费价格超预期大幅度下降。如果说在7月份以前,价格下降还是可喜的变化,从上个月开始,价格下降已经不能让人乐观。第二,PPI下降迅猛。最近两周,钢材、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原料价格下降迅猛,部分甚至比6月份高点下降50%,出现5、6年来最大的跌幅,以致很多厂商成品价低于成本价,导致企业亏损,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企业存货降到历史上的低点,一些企业由于资金不足,不得不低价售货。
此外,出口需求和房地产市场销售额大幅度下降,引起建材等相关行业下滑。这些都是造成价格下滑的原因。而美国金融危机,造成公众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乐观,投资、购买动力不足,造成价格下跌。
经济发展之基本态势未发生改变
比较起通胀数据CPI的下滑,经济增速的下滑更令人揪心,三季度GDP同比上涨9.9%,结束十季度两位数增长。从实体经济看,中国的制造业在今年第3季度受到了较大打击,出口订单减少,部分工厂关闭;8月的工业生产增长率为6年来的最低值。再看股市楼市,低迷仍在持续。
从2003年中国经济增速跃上10%平台起,直至2007年达到11.9%,过去五年间,中国经济一路上行。而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9%,放缓趋势明显。
人们普遍注意到,今年以来特别是第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这印证了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提到的“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出现了回调。多年来习惯了10%以上增长的人们,对“9”字开头的增长率多少有些忐忑。
然而,对于9.9%的CDP增长率究竟应当怎么看待?下一步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中国经济能够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发挥哪些作用?
我们认为,对当前经济降温要冷静观察,没有必要惊慌,不必反应过度。9.9%——这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动荡不安之际,这一增长率,尽管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3个百分点,但与陷入低迷的世界经济相比,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仍然引人瞩目。
事实上,前三季度9.9%的增长速度并不低。要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非常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条件也非常好。现在,要稳住当前经济增长的水平,把经济引向更稳健、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环顾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9.9%仍是强劲的。而且,9.9%依然略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8%的年平均增速。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是在国内接连遭遇罕见自然灾害的背景下取得的。
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是多年少见的。年初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月12日,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特大地震灾害;五六月份,部分地区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这些严重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冲击。
针对国内接连不断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中央政府做出了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针对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增速放慢、部分企业出现困难等情况,明确了“一保一控”的调控目标。
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政策“保增长”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国内经济周期的调整,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优势,增强克服困难和挑战的信心。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就是对世界经济做出的最大贡献。
世界金融危机已严重打击了世界各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但是也要看到,中国有抵御这一影响的能力、基础和空间。
首先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财富和奠定的基础;二是有国内较高的储蓄率,资金来源稳定、充裕;三是内需潜力较大;四是出口结构仍有拓展的余地,本届广交会就显示出一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五是政策操作空间还比较大,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政策、产业政策,都有较多的余地。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时指出,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些政策措施包括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加大投资力度等。
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做出了总体安排和部署。从生产方面的农业和中小企业,从需求方面的对外贸易、投资和消费需求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扩大投资力度、降低房地产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我们相信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和落实,必将会取得预期效果。
CDP增速降至五年来最低
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1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9月的GDP仅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00亿元,增长4.5%,加快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1117亿元,增长10.5%,回落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8714亿元,增长10.3%,回落2.4个百分点。另外,前三季度CPI同比涨幅为7%,其中9月份为4.6%。
1.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初步统计,夏粮产量12041万吨,同比增长2.6%;早稻产量3158万吨,比上年略增6.2万吨;秋粮在播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的共同推动下,再获丰收已成定局。粮食总产预计将创造新的历史记录,连续5年增产。棉花和糖料产量基本持平,油料产量恢复性增加。肉类产量继续增加,生猪生产恢复较快。前三季度,生猪出栏增长5.8%,生猪存栏增长6.6%。
2.工业生产增长放缓,企业利润稳定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9月份增长11.4%),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1.8%,集体企业增长9.6%,股份制企业增长17.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2.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6.0%,轻工业增长13.1%。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3.6%、19.2%和17.1%。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685亿元,同比增长19.4%。在39个工业大类中,3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实现利润最多的5个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246亿元,同比增长27.0%,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9871亿元,增长27.6%(9月份增长29.0%),加快1.2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375亿元,增长23.3%,加快2.1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2.8%、30.2%和24.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同比加快21.7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7%、35.4%和29.5%,中西部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
2008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时间 今年初累计(亿元) 同比增长
2008年1-9月 116246 27%
2008年1-8月 84920 27.4%
2008年1-7月 72160 27.3%
2008年1-6月 68402 26.3%
2008年1-5月 40264 25.6%
2008年1-4月 28410 25.7%
2008年1-3月 21845 24.6%
2008年1-2月 8121 24.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国内市场销售增速继续加快,城乡消费均较快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86亿元,同比增长22.0%(9月份增长23.2%),比上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165亿元,增长22.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4721亿元,增长20.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65573亿元,增长22.0%;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1055亿元,增长24.8%。
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继续放缓,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0%(9月份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6.7%,农村上涨7.7%。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7.3%,居住价格上涨7.0%,其余各类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6.9%(9月份上涨5.3%),涨幅比上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3%(9月份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6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4%(9月份上涨14.0%),涨幅比上年同期高8.6个百分点;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5%(9月份上涨3.5%),涨幅比上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
6.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加。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96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比上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0741亿美元,增长22.3%,回落4.8个百分点;进口额8931亿美元,增长29.0%,加快9.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810亿美元,同比减少47亿美元。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4亿美元,增长39.9%,比上年同期加快29.0个百分点。
7.城镇新增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1-8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4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4万人。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5元,同比增长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971元,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
8.货币信贷增速回落,新增存款大幅增加。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15.6万亿元,增长9.4%,回落12.6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31725亿元,增长9.3%,回落3.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6477亿元,比年初增加34803亿元,同比多增120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54942亿元,比年初增加65601亿元,多增18113亿元。前三季度,货币净投放1350亿元,同比少投放608亿元。
CPI下滑过快未必是件好事
通过上面的统计数据,我们知道前三季度CPI同比涨幅为7%,其中9月份为4.6%。对于当前情况,我们认为,控制物价过高过快上涨已经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这么说,今年通货膨胀问题已经不大,已经没有必要再将控制物价放入决策层面。倒是令人担心CPI回落幅度过大,会导致农民增收出现问题,因为价格上涨是结构性上涨,过去这段时间价格上涨主要是农产品上涨,占到80%,这种价格上涨实际是有助于农民增收。
CPI下滑速度很快,这虽然是通胀压力大大减轻的表现,但同时也表明经济增速在下滑。如果政策反应不够及时,经济下行压
力很大。9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5.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29%,降至一年来最低点,贷款增长速度从2、3月份开始一直连续下落,货币已经出现紧缩现象。明年CPI增速如果下降到1%-2%,GDP增速可能会下滑到8%。今年的经济形势,以7月份为分水岭,上半年和下半年截然不同。上半年采取紧缩政策,7月份后已经开始面临通货紧缩、经济快速下滑危险。
第一,消费价格超预期大幅度下降。如果说在7月份以前,价格下降还是可喜的变化,从上个月开始,价格下降已经不能让人乐观。第二,PPI下降迅猛。最近两周,钢材、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原料价格下降迅猛,部分甚至比6月份高点下降50%,出现5、6年来最大的跌幅,以致很多厂商成品价低于成本价,导致企业亏损,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企业存货降到历史上的低点,一些企业由于资金不足,不得不低价售货。
此外,出口需求和房地产市场销售额大幅度下降,引起建材等相关行业下滑。这些都是造成价格下滑的原因。而美国金融危机,造成公众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乐观,投资、购买动力不足,造成价格下跌。
经济发展之基本态势未发生改变
比较起通胀数据CPI的下滑,经济增速的下滑更令人揪心,三季度GDP同比上涨9.9%,结束十季度两位数增长。从实体经济看,中国的制造业在今年第3季度受到了较大打击,出口订单减少,部分工厂关闭;8月的工业生产增长率为6年来的最低值。再看股市楼市,低迷仍在持续。
从2003年中国经济增速跃上10%平台起,直至2007年达到11.9%,过去五年间,中国经济一路上行。而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9%,放缓趋势明显。
人们普遍注意到,今年以来特别是第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这印证了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提到的“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出现了回调。多年来习惯了10%以上增长的人们,对“9”字开头的增长率多少有些忐忑。
然而,对于9.9%的CDP增长率究竟应当怎么看待?下一步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中国经济能够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发挥哪些作用?
我们认为,对当前经济降温要冷静观察,没有必要惊慌,不必反应过度。9.9%——这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动荡不安之际,这一增长率,尽管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3个百分点,但与陷入低迷的世界经济相比,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仍然引人瞩目。
事实上,前三季度9.9%的增长速度并不低。要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非常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条件也非常好。现在,要稳住当前经济增长的水平,把经济引向更稳健、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环顾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9.9%仍是强劲的。而且,9.9%依然略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8%的年平均增速。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是在国内接连遭遇罕见自然灾害的背景下取得的。
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是多年少见的。年初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月12日,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特大地震灾害;五六月份,部分地区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这些严重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冲击。
针对国内接连不断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中央政府做出了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针对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增速放慢、部分企业出现困难等情况,明确了“一保一控”的调控目标。
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政策“保增长”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国内经济周期的调整,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优势,增强克服困难和挑战的信心。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就是对世界经济做出的最大贡献。
世界金融危机已严重打击了世界各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但是也要看到,中国有抵御这一影响的能力、基础和空间。
首先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财富和奠定的基础;二是有国内较高的储蓄率,资金来源稳定、充裕;三是内需潜力较大;四是出口结构仍有拓展的余地,本届广交会就显示出一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五是政策操作空间还比较大,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政策、产业政策,都有较多的余地。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时指出,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些政策措施包括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加大投资力度等。
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做出了总体安排和部署。从生产方面的农业和中小企业,从需求方面的对外贸易、投资和消费需求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扩大投资力度、降低房地产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我们相信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和落实,必将会取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