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研判:油价进入熊市有利有弊

2008-11-07 10:42:05    

10月份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下跌了32%,创出25年前建立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以来最大的单月跌幅。10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纽约商业交易所12月交货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67.81美元,是16个月以来最低交易价格,较今年7月3日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高点下跌超过5成。
国际原油价格跳水,其基本原因是在金融海啸冲击下,欧美等发达国家步入衰退,世界经济前景黯淡,需求逐步趋弱。同时,近期美国监管部门加强对能源市场投机行为监管,加上信贷危机恶化,机构资金紧张,投机资金纷纷离场,使原油市场投机资金总体规模较以前迅速大幅萎缩。由于缺乏了投机力量的推动,原油价格即使反弹,其空间也有限。此外,近期美元的匮乏加大了投资者对美元的需求,推动美元在近期逆势上涨,由于原油以美元计价,美元走强便压低了原油价格。虽然石油输出国组织在10月24日召开会议商讨大量减产事宜,决定11月1日起原油日产量减少150万桶,油价有所反弹,但上升幅度估计不大。市场普遍认为,这标志着过去几年来的国际原油市场牛市已经终结,熊市正在来临。
◆有助摆脱高通胀困扰
国际油价下跌,再加上国际粮价和铁矿石价格亦走低,从而降低了输入性通胀,有助于逐步降低中国的通胀率,中国老百姓可以在物价稳定及略有下降中直接得益。中国制造业企业亦因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稳定和下降而有利于成本下降。至于中国政府,由于通胀上升减弱甚至逐渐下降,在宏观政策上,可以从“一保一控”转向全力保增长,可以采用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去大力刺激经济。
至于负面影响:一是,国内部分原材料工业企业因产品价格下降,利润减少甚至经营困难。二是,国内期货市场行情和现货价受到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而大幅下滑。在国内股市和楼市不景气的情况下,来自期货市场的冲击无疑是雪上加霜,对宏观经济稳定有负面作用。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欧美发达国家是原油主要进口国,原油价格低迷,无疑是个好消息,可以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避免消费下降过快而拖累经济。至于欧美各央行,亦由于通胀上升的威胁大大减弱,可以采用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刺激经济。至于处在高通胀打击下的发展中国家,近期国际油价和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跌,也有助于这些国家逐步摆脱高通胀的困扰。例如,越南通胀上升势头立即明显放慢,9月份CPI比上月仅轻微增长了0.18%,越南将全年通胀控制在25%的目标有可能实现。
◆影响产油国经济稳定
石油和天然气是伊朗、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的主要经济支柱,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持续低迷,将严重威胁到主要产油国经济稳定,甚至影响到国内各种矛盾都将激化,危及社会稳定和地缘政治安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警告说,如果油价跌破每桶90美元,伊朗就不得不削减国家补贴和政府支出。俄罗斯也面临类似的情况。至于沙特阿拉伯则需要每桶55美元的油价以确保经济稳定。
从长期来看,如果原油价格持续低迷,产油国必然缺乏对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动力,这将影响到今后石油供需平衡,到一定时期,全球原油供应能力不足,求过于供,油价将会重新迅速攀升,对全球经济正常运行带来重大隐患。
着眼未来的国际经济形势,切不可对潜在的隐患坐视不理。虽然国内能源和多数原材料基本上能大部分自给,但对涉及经济安全的石油、粮食和矿产应未雨绸缪,趁目前国际油价走低时,尽快做好战略储备。同时,要抓住时机,主动争取投资或兼并更多的国外石油天然气公司,以掌握更多的国外石油资源。此外,在国内能源方面,既要加快推广节能减排,更要积极开发新能源,以逐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兰瑞环球光创经济战略研究中心)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