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峰会---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2008-11-18 10:03:19
15日,令人期待已久的G20国金融峰会在美国结束,尽管各方就拯救金融危机达成了一致原则,但这也不过是对现有的以美国主导的世界世界金融秩序的小修小补,并未触及问题实质,而且金融峰会对解决当下的经济危机作用并不明显,效果只能体现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
峰会取得金融改革原则性一致
15日结束的G20国金融峰会发表宣言指出,市场原则、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得到有效监管的金融市场是确保经济发展、就业和减贫的基本因素。宣言指出,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贯性,市场参与者过度追逐高收益,缺乏风险评估和履行相应责任,经济结构改革不充分等阻碍了全球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导致风险过度,最终引发严重的市场混乱。
峰会就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的近期和长期措施达成一项行动计划,其中包括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完善问责制、加强管理、促进金融市场完整性、强化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等。
宣言强调在金融不稳定时期更应反对保护主义,反对为投资或商品和服务贸易设置新壁垒,反对采取新的出口限制措施或采取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刺激出口措施。各国要继续致力于应对其他重要挑战,包括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法治、反恐、贫困和疾病。
宣言最后说,二十国集团将于2009年4月30日之前再次举行会议,审议其今天确定的有关原则和决定的落实情况。
分析认为,目前并没有解决金融危机的特效药,但峰会所达成的成果将帮助各国避免陷入更为严重的危机。峰会的作用在于建立了一种金融监管的长效机制,这样对于防范新的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就是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峰会背后各方之间的博弈
在此次峰会举行之前,各方都把美国作为引发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布什政府前贸易官员查尔斯•弗里曼说,一种情绪在峰会前夕涌动,即“向美国这个危机始作俑者发泄愤怒”,“俄罗斯等经济体渴望至少能大声说出对美国式资本主义和美国式贪婪的反对,以及对所有引发这场危机的事情的反对”。以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为首的欧洲领导人寄望本次金融峰会为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奠定基础,着力呼吁美国等政府加强金融监管。
美国:“修补”规则坚守主导权
在欧洲领导人游说之下,美国总统布什虽同意召开金融峰会,但谈及金融改革可能性时却出言谨慎。布什13日在纽约告诉各国领导人,寻求金融危机应对之策时切勿轻言放弃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布什表示:“我们最好解决问题,而不是废除一个改善了全球数亿人生活的体系。”布什认为,当前金融体系仍然是促进生产的“最好制度”。
因此说,重建国际金融秩序,核心是美国是否愿意让步。很显然,在涉及多元货币体系、规则制定与投票权分配等方面,美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主导多年的金融体系,因为这种秩序包括了美国的重大利益,要重建金融新秩序,现在还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眉目。
欧盟:夺取金融秩序主导权
在11月7日召开非正式会议后,欧盟统一了立场,出台了金融改革“路线图”。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金融监管,不留任何“死角”;改革国际金融机构,赋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新金融体系中的中坚地位;建立金融预警机制,尽早评估风险预防危机;制定一套行为准则,避免金融业为追求高回报忽视高风险,审查高管薪酬;严格监督信用评级机构等。公报还提出,峰会应制定一份工作构想,以确保有关各方在未来100天内就落实方案提出“具体且有操作性”的建议。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13日在巴黎的一次仪式上说:“我到华盛顿要昭告世人,美元不再是唯一的全球性通货。世界已经改变,我们不能再沿袭世纪的体系。”他说,欧元币值的强劲增长使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吸引力。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14日说,她对全球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就听到反对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的声音感到“有些惊讶”。
欧美现在的分歧是,在金融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上,美国依然坚持市场原则,而欧盟主张对市场实行干预;在汇率政策上,欧盟建议在美元、欧元设参考汇率,美国则强调由市场来决定。这些都显示了欧盟在指导思路与主导权的争夺。从会议最终达成的结果来看,欧盟提出的金融改革“路线图”中只有部分在这次峰会上得到了落实,但是涉及金融改革实施的具体措施、步骤等却没有实现。
日本:借援助之机“拓展”发展空间
11月13日,日本媒体称,日本有望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多达10万亿日元(约106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援助,维持美元中心体制正是日本努力的目标。此外,麻生也希望通过在外交上的得分,为执政的自民党赢得优势,从而创造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的好时机。
事实上,从筹备金融峰会、支援美元救市的积极姿态上可以看出,日本是希望利用提供资金援助的机会,展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拓展日本政治影响力。
新兴经济体:凭实力争得更多“话语权”
新兴经济体认为世界金融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9日举行的会议上,多数与会代表要求对世界金融体系的核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进行全面改革,为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机构中的投票权打开缺口。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财长则呼吁,应该保证发展中国家有更多渠道得到发展资金。不少发展中国家因此主张,有权更多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巴西总统卢拉甚至主张,以G20取代G7成为决定国际经济事务的主要论坛。俄罗斯则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未能发挥危机管理者的作用,应该另起炉灶,建立一个真正的“拯救者”机构。
由于新兴经济体缺少类似欧元这样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与美元抗衡的杠杆,这使得参与国际金融秩序的合作不深,发言分量较弱。但随着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增长,发展中国家必将对全球金融改革占有更多的发言权。
布什改革意志动摇的背后是两党的较量
对于布什而言,这场金融峰会召开的时机不可能更糟。24%的民意支持率使他成为60年来最不受欢迎的美国总统;他的执政遗产因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黯淡无光;而再过几星期,美国总统将换成奥巴马。有评论指出,如果金融峰会没达成任何重要协议便草草结束,会议将变成布什化解金融危机努力的一个点缀,不用多久即会遭人遗忘;如果金融峰会以龃龉收场,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进一步恐慌。
而且,本次峰会是一系列类似会议的第一场。第二场峰会预计明年第一季度举行,届时美国政府已改头换面。美联社说,奥巴马下星期将不得不决定继续峰会议程,还是另辟蹊径。不过,没人知道奥巴马将采取哪些具体行动缓解危机。这位当选总统正忙于帮助美国汽车厂商摆脱困境,尚未真正介入重塑世界金融体系议题。
另外,布什不得不小心翼翼,避免达成削弱共和党国会议员努力的任何协议,使今后的奥巴马政府得以在国会轻松通过加强金融监管的议案。美国智库机构遗产基金会的布赖恩•达林说,“我想布什需要看远点,不要陷共和党人于不利境地,比如首肯可能伤害共和党利益的监管方案”,“欧洲人希望建立一个全球性监管机构,以免全球性金融危机再度发生。这种事物将撕裂共和党核心。”
中国作用不应被高估
在15日召开的金融峰会上,胡锦涛发表了题为 《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胡锦涛表示,我们主张重点实施以下改革举措。一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二是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三是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四是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从以上胡锦涛主席的发言来看,其实并无新意之处,但是无论如何,这次峰会中中国还是被各界赋予了重要角色。有分析指出,由于多种原因以及目前金融危机的复杂性,这次峰会手上握着王牌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中国手上掌握2万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么庞大的经济实力注定使中国在峰会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美国智库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拉迪(Nicholas Lardy)表示,中国最近提出4万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无疑使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峰会上地位增加。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者、前IMF首席经济学家强森(Simon Johnson)形容,“感觉上好像我们都在等待一个新王者降临”。
事实上,近来,关于中国将拯救世界经济的报道充斥在各种媒体上,然而,中国究竟有无能力充当世界经济的“灭火员”,最恰当的回答就是温家宝总理的话---中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现在讨论中国世界新金融秩序扮演更重要角色还不太成熟,中国还不够强大。分析认为,中国应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想靠中国来拯救全球金融危机、拯救世界太不切实际,对中国来说,管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峰会取得金融改革原则性一致
15日结束的G20国金融峰会发表宣言指出,市场原则、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得到有效监管的金融市场是确保经济发展、就业和减贫的基本因素。宣言指出,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贯性,市场参与者过度追逐高收益,缺乏风险评估和履行相应责任,经济结构改革不充分等阻碍了全球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导致风险过度,最终引发严重的市场混乱。
峰会就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的近期和长期措施达成一项行动计划,其中包括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完善问责制、加强管理、促进金融市场完整性、强化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等。
宣言强调在金融不稳定时期更应反对保护主义,反对为投资或商品和服务贸易设置新壁垒,反对采取新的出口限制措施或采取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刺激出口措施。各国要继续致力于应对其他重要挑战,包括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法治、反恐、贫困和疾病。
宣言最后说,二十国集团将于2009年4月30日之前再次举行会议,审议其今天确定的有关原则和决定的落实情况。
分析认为,目前并没有解决金融危机的特效药,但峰会所达成的成果将帮助各国避免陷入更为严重的危机。峰会的作用在于建立了一种金融监管的长效机制,这样对于防范新的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就是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峰会背后各方之间的博弈
在此次峰会举行之前,各方都把美国作为引发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布什政府前贸易官员查尔斯•弗里曼说,一种情绪在峰会前夕涌动,即“向美国这个危机始作俑者发泄愤怒”,“俄罗斯等经济体渴望至少能大声说出对美国式资本主义和美国式贪婪的反对,以及对所有引发这场危机的事情的反对”。以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为首的欧洲领导人寄望本次金融峰会为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奠定基础,着力呼吁美国等政府加强金融监管。
美国:“修补”规则坚守主导权
在欧洲领导人游说之下,美国总统布什虽同意召开金融峰会,但谈及金融改革可能性时却出言谨慎。布什13日在纽约告诉各国领导人,寻求金融危机应对之策时切勿轻言放弃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布什表示:“我们最好解决问题,而不是废除一个改善了全球数亿人生活的体系。”布什认为,当前金融体系仍然是促进生产的“最好制度”。
因此说,重建国际金融秩序,核心是美国是否愿意让步。很显然,在涉及多元货币体系、规则制定与投票权分配等方面,美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主导多年的金融体系,因为这种秩序包括了美国的重大利益,要重建金融新秩序,现在还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眉目。
欧盟:夺取金融秩序主导权
在11月7日召开非正式会议后,欧盟统一了立场,出台了金融改革“路线图”。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金融监管,不留任何“死角”;改革国际金融机构,赋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新金融体系中的中坚地位;建立金融预警机制,尽早评估风险预防危机;制定一套行为准则,避免金融业为追求高回报忽视高风险,审查高管薪酬;严格监督信用评级机构等。公报还提出,峰会应制定一份工作构想,以确保有关各方在未来100天内就落实方案提出“具体且有操作性”的建议。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13日在巴黎的一次仪式上说:“我到华盛顿要昭告世人,美元不再是唯一的全球性通货。世界已经改变,我们不能再沿袭世纪的体系。”他说,欧元币值的强劲增长使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吸引力。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14日说,她对全球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就听到反对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的声音感到“有些惊讶”。
欧美现在的分歧是,在金融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上,美国依然坚持市场原则,而欧盟主张对市场实行干预;在汇率政策上,欧盟建议在美元、欧元设参考汇率,美国则强调由市场来决定。这些都显示了欧盟在指导思路与主导权的争夺。从会议最终达成的结果来看,欧盟提出的金融改革“路线图”中只有部分在这次峰会上得到了落实,但是涉及金融改革实施的具体措施、步骤等却没有实现。
日本:借援助之机“拓展”发展空间
11月13日,日本媒体称,日本有望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多达10万亿日元(约106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援助,维持美元中心体制正是日本努力的目标。此外,麻生也希望通过在外交上的得分,为执政的自民党赢得优势,从而创造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的好时机。
事实上,从筹备金融峰会、支援美元救市的积极姿态上可以看出,日本是希望利用提供资金援助的机会,展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拓展日本政治影响力。
新兴经济体:凭实力争得更多“话语权”
新兴经济体认为世界金融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9日举行的会议上,多数与会代表要求对世界金融体系的核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进行全面改革,为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机构中的投票权打开缺口。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财长则呼吁,应该保证发展中国家有更多渠道得到发展资金。不少发展中国家因此主张,有权更多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巴西总统卢拉甚至主张,以G20取代G7成为决定国际经济事务的主要论坛。俄罗斯则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未能发挥危机管理者的作用,应该另起炉灶,建立一个真正的“拯救者”机构。
由于新兴经济体缺少类似欧元这样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与美元抗衡的杠杆,这使得参与国际金融秩序的合作不深,发言分量较弱。但随着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增长,发展中国家必将对全球金融改革占有更多的发言权。
布什改革意志动摇的背后是两党的较量
对于布什而言,这场金融峰会召开的时机不可能更糟。24%的民意支持率使他成为60年来最不受欢迎的美国总统;他的执政遗产因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黯淡无光;而再过几星期,美国总统将换成奥巴马。有评论指出,如果金融峰会没达成任何重要协议便草草结束,会议将变成布什化解金融危机努力的一个点缀,不用多久即会遭人遗忘;如果金融峰会以龃龉收场,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进一步恐慌。
而且,本次峰会是一系列类似会议的第一场。第二场峰会预计明年第一季度举行,届时美国政府已改头换面。美联社说,奥巴马下星期将不得不决定继续峰会议程,还是另辟蹊径。不过,没人知道奥巴马将采取哪些具体行动缓解危机。这位当选总统正忙于帮助美国汽车厂商摆脱困境,尚未真正介入重塑世界金融体系议题。
另外,布什不得不小心翼翼,避免达成削弱共和党国会议员努力的任何协议,使今后的奥巴马政府得以在国会轻松通过加强金融监管的议案。美国智库机构遗产基金会的布赖恩•达林说,“我想布什需要看远点,不要陷共和党人于不利境地,比如首肯可能伤害共和党利益的监管方案”,“欧洲人希望建立一个全球性监管机构,以免全球性金融危机再度发生。这种事物将撕裂共和党核心。”
中国作用不应被高估
在15日召开的金融峰会上,胡锦涛发表了题为 《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胡锦涛表示,我们主张重点实施以下改革举措。一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二是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三是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四是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从以上胡锦涛主席的发言来看,其实并无新意之处,但是无论如何,这次峰会中中国还是被各界赋予了重要角色。有分析指出,由于多种原因以及目前金融危机的复杂性,这次峰会手上握着王牌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中国手上掌握2万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么庞大的经济实力注定使中国在峰会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美国智库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拉迪(Nicholas Lardy)表示,中国最近提出4万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无疑使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峰会上地位增加。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者、前IMF首席经济学家强森(Simon Johnson)形容,“感觉上好像我们都在等待一个新王者降临”。
事实上,近来,关于中国将拯救世界经济的报道充斥在各种媒体上,然而,中国究竟有无能力充当世界经济的“灭火员”,最恰当的回答就是温家宝总理的话---中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现在讨论中国世界新金融秩序扮演更重要角色还不太成熟,中国还不够强大。分析认为,中国应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想靠中国来拯救全球金融危机、拯救世界太不切实际,对中国来说,管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