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

2009-10-13 11:02:02    

 

在中国人都沉浸在国庆中秋的喜悦之时,来自大洋彼岸的两则针对中国贸易的消息引起了我们的忧虑。一是欧盟部长理事会日前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损害威胁,决定征收17.7%39.2%的最终反倾销税。二是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

笔者此前就已经预测,诸如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之类的摩擦还会继续增加,现在果不出所料。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困难的时期,欧美对从中国进口的钢管展开调查的举措,等同于向世界发出了纵容贸易保护主义的错误信号。此举势必使中美、中欧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冲击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也不利于中美和中欧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

■面对严重贸易保护危机

可以这样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贸易目前已经出现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贸易保护危机。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经济的稳定发展,虽然都明确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是这并没有消除贸易保护主义。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失业的民众将会把更多的怨气发泄到外国人身上,某些政治家看到这一机会必将全力加以利用,因此各国保护主义势力将得到“茁壮成长”。从目前美国政府的一系列贸易政策就可以看到,奥巴马政府的贸易政策其实已经为中美贸易的发展提出了基本的框架。

虽然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正在发生转变,但是世界各国政府对当前的形势都保持着谨慎乐观。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较量也在不断的上演,发达国家一直在积极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不断提高非关税壁垒的贸易政策,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受到大幅的损失。

随着美国持续的去杠杆化,美国政府的巨额债务和贸易赤字,都成为当前美国决策层的核心问题:怎样在新一轮的去杠杆化中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劣势和国际市场的规则将美国的负担再一次的转嫁到发展中国家。包括其贸易政策在内的所有措施都是为了美国的这个核心利益而准备的。所以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迟缓的形势下,对贸易保护主义要有实质上的行动,不能存在丝毫的幻想,而放松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以美国特保案来看,只要知道WTO规则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一个明目张胆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虽然国内人士提出将美国商务部等上诉到美国法院,不过这正是美国人最希望看到的,不管结果怎么样,我们都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了没有任何意义的官司上,即使最终打赢了,美国人只要撤掉就行了,不会有任何的损失。所以在目前的国际贸易规则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根本就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筹码。

■仍未具有“市场经济地位”

我们注意到,对于当前的贸易摩擦问题,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国、欧盟等许多西方国家至今仍没有正式承认我国为“市场经济国家”,而许多市场化程度远不如我国的国家却被认为是“市场经济国家”,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发达国家利用各种歧视性的规则一直影响着我国的贸易发展。“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最大障碍。

正是由于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一步刺激了某些世贸组织成员的国内相关产业对我国产品提起更多的反倾销申诉等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作为一种形式上合法、不易遭致报复、能够有效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强加到我国企业的头上。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不仅发达国家搞保护,发展中国家也在搞保护。美国、印度是最为突出的两个国家。实际上在美国提出特保案之后,印度就已经着手采取措施了。所以美国的措施将可能直接导致其它成员国直接引用美国的做法对我国的商品实施贸易制裁。

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个经济和法律问题,但实际上却有其长远而又深刻的政治背景。所以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当前的贸易环境下,要切实维护好自身的利益不仅需要利用法律和政策进行抗争,同时也需要在规则范围内使用强有力的反制手段。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