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为配合GDP的8%增幅,决定在2010年以11%为工业增长目标。实际增长料将超过目标:2009年增幅自3月起回升,到10月已达16%而回到经济滑坡前的水平,到11月更上升至19%之上。何况增长目标的实用意义已不大,既不是预测值亦非硬性指标,而只是官方主观愿望的反映,每与客观数据相差甚远。
■技术开发成动力
更重要的是工业的结构优化及质素提升。工信部指出2009年工业增长呈现V型反弹固然可喜,更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根本因素:增长除受惠刺激经济方案及中小企业融资松动外,还有由技术发展提供的动力。在金融危机及竞争日烈的夹击下,企业有了更大的升级换代紧迫感,对技术改造的热情也更高。政府投入又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200亿元的技改财政贴息支出九成用于工业,涉及4400多个项目,带动资金投入6300多亿,并估计可于明年开始发挥效益助推增长。
■电讯铁路俱称雄
个别重点技术所能发挥的经济效益尤为惊人。工信部指2008年底发出3G移动通讯牌照,一年后用户已逾千万,相关企业投资1400多亿元,又带动了三至四千亿的社会投资。移动通讯技术及产业不单在国内开拓有成,最近在进军海外市场中也取得重大突破。如华为公司在2009年便晋升为仅次爱立信及诺基亚的全球第三大网络供货商,占市场份额约17%。最近在一个月内,华为还两度击败爱立信,赢得在挪威及瑞典的两宗合约,负责把当地的网络升级至4G水平。这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一)华为已继于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有成外,又打入最先进的市场。(二)过江龙打败地头蛇,北欧是爱立信的故乡,其意义尤大。(三)北欧是全球首个开展4G网的地区,华为能参与其中其地位将得到提升。据客户表示:选择华为是因其具有高度技术水平及良好成本效益。
近期另一项有重大突破的新技术领域是高速铁路,2009年末首条超千公里的广州武汉线开通,引起了广泛注意。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开建的“四纵四横”高速客运铁路专线骨干网络,总长1.6万公里,建成后将占世界里数过半,而到2012年便可开通1.3万公里。中国高速铁路已拥有全套的自主智权技术及生产能力,涵盖路轨建造、列车、供电及通信系统的制造等。高铁带来的经济效益之大实难以计量,有美国评论指其对中国的意义,不亚于当年美国由建铁路带动开发西部。此外,出口相关产品、劳务及技术的潜力亦很大,如中国铁道部已与美国GE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参与美国时速350公里以上的高铁项目进行合作,中国亦将与俄国合作在该国建设高铁系统。看来,无论在国内外业务发展前景同样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