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全面启动中国新政
2010-03-05 11:11:04
一年一度的“两会”在北京召开,毫无疑问,今年两会还将进一步聚焦“民生”,这不仅因为中国贫富差距日见扩大,近年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成为压在中国底层老百姓的新“三座大山”,沉重的负担没有丝毫减轻的迹象,还因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民意、遵循时代呼声,开始了新发展阶段的探索,具这个时代特征的“新政”由此呼之而出。这就是迄于2003年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总目标,引领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中国新政将全面开启。
一场金融风暴,加上08、09年的天灾人祸,令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后,更为清醒地意识到,未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方向应进一步明确,尤其是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必须是有利民生。为此,,中共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总书记胡锦涛发表讲话要求全党,完善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举措。“我们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在扩大内需中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营造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胡锦涛的讲话,重点强调了中国既要解决怎么发展的问题,更要解决发展为了什么的间题,概括讲就是“发展注意「协调性」,增长强调「民生改善」”。由此也向全世界表明,以走共同富裕道路为总目标的“中国新政”于2010年全面启动的态势初露端倪。
■“民生改善”是“中国新政”的核心目标
民生,成为2010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新政的核心。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更具体指出:“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让每个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围绕“民生改善”已是下一步中国改革社会发展面临的迫在眉睫的任务。时不我待,今天正是全面启动“中国新政”去追求这一核心目标的时候了。
新时期的新政特点概括为: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基础上,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目标是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全面富裕;方式是依法治国;重点是一切为民;核心是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春团拜会上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概括了新政代表人民的追求。
中共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中国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广大民众的新期待,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一届领导集体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时,就基本完成了包括“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新政的理论架构。
■新政接受了考验并将全面启动
进入2008年,本应是十七大之后,中国全面推进“新政”的历史开端,但这一年新春前,中国面对国际国内天灾人祸不断:罕见的暴风雪肆虐、西藏动乱、四川地震、奥运前夕遭遇国际压力等等。而这一年中,中国已经感受到美国金融风暴影响经济发展的“冷空气”,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寒冬”。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务院出手四万亿拯救经济。
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中国出口下滑,失业增加,GDP保八形势严峻;沿海地区的失业潮、新疆暴乱都给中国本来就不稳的社会稳定带来冲击。在国际上,虽然,奥巴马访问中国,中美两国罕有地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不过,这样的伙伴关系又不时因美国挑起事端而遭到挑战,在经贸、军事、气候温化、西藏及台湾等问题,美国不断制造磨擦,两国时有冲突发生。中美关系实际上开始进入真正的博弈时代。
面对国际国内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中国政府作出了适当调整,或者说赋予新政新的内容。这两年中,中国承受着国际国内太多太多压力,这种压力甚至远远超出中国社会可以承载的能力,压力考验着中国政府,考验着中国新政。不过,08、09两年的实践证明,中国新政接受了考验,也应对了考验,为全面推动新政打下基础。接下来的2010年,中国将迎来稳定持续的发展,中国新政将全面启动。
需要指出的是,与30年前启动改革相比,改革后的统筹将会面临更为艰巨与难解的“课题”。改革是在中国经济一穷二白的基石上作画,而今天的“统筹协调”却需直面来自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与曲解,还包括来自国际各种势力的挑战与冲击。前程光明,路途却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