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又破纪录,低端厂商临更大噩耗

2010-07-13 11:47:58    

中国外贸继续强劲,海关总署公布6月份出口额达1374亿美元,增长四成四,而进口亦达1173亿美元,增长三成四,两者均打破了2008年7月的纪录,双双创新高。全球经济仍充斥着再陷衰退的忧虑,中国的强劲出口被分析员形容为"反地心吸力",无疑为下半年经济打下强心针。不过,对一些从事低技术、劳动力密集及出口传统产品的厂商而言,例如珠三角的一些港商,肯定是噩耗,恐怕大限比想象中更早来临!

中国出口额连续两个月超过1300亿美元,顺差更从5月的195亿美元,进一步升至6月的200亿美元,解开了最近两项政策转向的"谜团"。首先是人民币重启升值。中国外贸未受欧债危机扩散影响,加上巨大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必定有增无减,既然迟早要来,迟升不如早升,难怪中国人民银行会"失惊无神"地宣布增强汇率弹性。

其次是工资上涨成风。虽然外贸加工企业调整工资并非始于今日,但由富士康等外资厂掀起的加薪潮,确实具里程碑意义,背后明显有政府默许甚至鼓励,绝非偶发事件。市场曾有不少意见认为,加薪潮将会增加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但观乎过去两个月的外贸表现,就算因此令出口增长稍为回落,也没有甚么大不了,加薪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很明显,人民币升值及加薪将打击出口企业,其中又以所谓的低端制造业承受最大压力,但影响远不止于此。汇率及工资两大政策转向,还代表着中央放弃低端制造业的企图愈来愈明显,尤其在出口强劲的背景下,将更有决心强迫产业升级转型,无论本土企业或港资企业,均无法避开这一淘汰浪潮,难道真的不用担心拖累出口吗?

很多人还有错觉,以为中国的出口仍然以衣服、玩具及鞋类等低技术产品为主,其实出口结构早已默默地转变,以机电产品为主打。根据海关总署的数字,这类产品在上半年便占整体出口近六成。由于还未有6月份的分类数字,先参考1至5月份,期内机电及高科技产品出口总值5100多亿美元,增幅介乎三成四至四成。相反,服装、纺织品、家具及鞋类的出口总值合共才950亿美元,增幅介乎一成三至三成。不难看到,在制订涉及外贸的各项政策时,首先会关注哪些行业?

外贸强劲,印证"世界工厂"地位不会被轻易取代,而主导出口的机电及高科技产品,对劳工成本及汇率变化不那么敏感,将有更大空间以升值及加薪来"倒逼"企业转型。在东莞开厂的港商形容当地"十厂九空",当局对工厂关门更是乐观其成,并不令人意外,甚至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本来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但突然雷厉风行,再加上全国一起行动,只怕经济及社会成本不菲!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