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结构五大失衡表现

2010-09-25 10:45:43    来源:兰瑞环球每日经济观察

1. 储蓄与消费失衡,储蓄率太高,消费率太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储蓄率从1978年的37.9%上升到2008年的51.4%,比世界平均储蓄率高出27.5个百分点;而消费率则从1978年的62.1%下降到2008年的48.6%。2.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过于倚重第二产业。尽管中国人均GDP已成倍增长,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徘徊在40%左右,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其它国家低十几个百分点。3. 投入结构不合理,物质资源消耗太多,技术进步贡献率低。2009年中国GDP占全球总量8%,但消耗了世界能源消耗量的18%,钢铁的44%,水泥的53%。4. 人与自然不和谐不协调。"十一五"规划把节能减排列为约束性指标,但有专家预计,"十一五"规划要求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可能实现不了。5.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中国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在进入新世纪后一直在0.4的警戒线之上,且有上升趋势。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12,264.55元,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3,993.45元,后者不及前者的三分之一;上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8,825元,而贵州为10,258元,前者为后者的7倍多。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