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红利将转向制度和劳动生产率红利

2011-01-13 13:26:11    来源:亚太博宇

共和国成立至今,已走过两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是计划经济的三十年,在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体制下,中国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化基础,但僵化、封闭的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个三十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国摒弃了斯大林-毛泽东的计划体制模式,推进了市场化改革,融入到全球经济之中,实现了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起飞和崛起的基础和特征可以归结为"规模红利"。其外生因素是制度变革,包括中国市场化导向的体制改革和冷战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其内生因素是"人口红利",即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高储蓄率。前者扩大了生产边界和市场需求,后者使劳动力和资本的供给得以保障。在新的三十年中,前三十年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性因素,包括内生、外生,需求、供给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尽管变化的过程是平滑的、缓慢的,但从趋势上看现已接近或达到拐点。首先,中国特定的"增长红利"面临衰竭;其次,全球化红利透支,世界经济走向再平衡;再者,市场化改革面临瓶颈,要素价格扭曲难以为继。总之,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回落,未来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会是前三十年的简单外推,而是一个具有不同特征的新时期,经济增长将会从高速转向常规,增长的动力将会从"规模红利"转向"制度和劳动生产率红利"。制度改革的重点是转换政府职能,摒弃"东亚发展主义政府"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重点是人力资源的改善和技术进步。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