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湿地保护投资可持续模式正在形成
2011-02-12 11:42:55 来源:亚太博宇
湿地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城市建设、地类调整、建库截流、农田土地整治、持续干旱等原因,使湿地受到很大影响。2009年,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挂牌。目前,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大批退化湿地的生态功能正在恢复,湿地可持续利用的示范模式正在形成。据统计,用于湿地保护的总投资已经达到265亿元。目前,共建立湿地试验示范区11个,污染湿地净化技术2项,典型湿地保护技术规程4项,湿地公园建设技术规程4项,鉴定科技成果6项,颁布实施了2项行业标准和2项地方标准。成功示范恢复了150公顷严重退化的湿地,在海淀、延庆、顺义等建立了湿地试验示范基地,为北京市全面开展湿地恢复工作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虽然中国湿地保护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全社会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仍需进一步提高,天然湿地数量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湿地的固碳能力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泥炭湿地在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湿地国际的研究表明,占全球陆地面积6%的湿地储存了约7700亿吨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5%。湿地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损害和破坏,都会影响地球的生态平衡,影响地球的健康,危及人类生存的根基。有科学家断言,假如湿地从地球上消失,全球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陆地90%的生物将灭绝,生物固氮将减少90%,生物放氧将减少60%,同时将产生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平衡就无法维持。因此,保护好湿地和森林,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