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商人心是大都市“大跃进”的根本
2011-02-17 13:32:18 来源:亚太博宇
197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17.92%,而只用了短短30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城镇化率已达46.59%,这不能不说是城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但现在,似乎在创造一个更大的奇迹--将要把世界搬到中国来。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除开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地级市,在2010年8月揭晓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推选结果显示,还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分析认为,这种"大跃进"的背后是城市化建设有利可图,建设"国际大都市"更是稳赚不赔的好生意。从世界范围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都先是人的城市化,然后土地的城市化。但是,由于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使得中国的城市化走上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由农田被改成建设用地(土地城市化)到农民大量涌入城市(人口的城市化)。这两种制度,在城镇化过程中成为了一种套取利益的工具。现有的土地制度使得农民的土地被政府通过低价征收,高价出让获得巨大的剪刀差。也正是因为这种方式"生财有道",具有低成本、高效益、周期短的特点,而且对于政府而言它属于典型的"摸得着、看得见"的政绩,因此各个城市对于城市建设乐此不疲。另外,尽管土地转让已经完成,但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劳动力虽然转移到了城市,其工作的城市却几乎不用给他们提供相当于城市居民的待遇,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农民工。这些劳动力为城市创造更多的财富,但城市的受益人口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就是说政府不用以额外的开支为他们提供公共服务。在这里,由于没有进行人口的城市化,政府便两头受益,获取不菲的财政收入。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何政府经营城市的冲动会超越经济发展规律。当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主要责任的政府有了一颗商人的心,就会有这种看似"疯狂"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