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失衡指标协议在施压中国经济转型

2011-02-25 13:43:34    来源:亚太博宇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19日在巴黎结束为期两天会议。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就衡量经济过度失衡的一揽子指标达成一致,并同意通过加强多边合作来缩减经济过度失衡,最终实现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有观点指出,此次会议确定的这套指标与中国有关的主要是贸易顺差和高储蓄这两个指标,因此并非专门针对中国,而是综合了新兴国家、石油输出国等主要国家和主要"国家群"的特征而设立的。但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典型代表,无疑是站在某些指标矛头所指的最前列的。这对中国来说,意味着要降低储蓄、增加消费,这样才能在长期中降低外贸顺差。因此,中国在应对这样的系统性指标时,重要的是把握好调节力度,避免对中国经济产生过大的结构性冲击。本次会议达成的失衡指标对中国来说,既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督促。压力之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同时,中国要牢记国情意识和发展阶段,继续坚持谈判底线,掌握好节奏,统筹拟定政策组合,有取有舍,有争有让,不能简单为他国内部结构失衡、市场过度投机埋单。现在国际上有了强制性的外部要求,也未尝不是好事,这会使各级政府必须转型的决心从"弹性"变成"刚性"。分析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理解:那些特别不利于我国的指标,比如外汇储备、真实汇率等,在我方的坚持下没有列入此次协议;降低私人储蓄、减少对外需的依赖等指标对我国目前推进的经济结构调整有参考价值;这些指标也可以作为外部风险指标参考,比如中方可以要求不达标的国家进行"整改"。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