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被经济”的后现代化思潮观
2011-03-29 12:50:52 来源:亚太博宇
现在的各地文化都打出旗号,各自斗争,甚至有争孙悟空的故里,现在都讲究文化挂帅,有些地方得天独厚,比如说最近河南灵宝市函谷关,总投资2588万建造一座圣像,花如此多钱雕仅仅是一个老子的像。世间圣人古往今来数之不尽,若要如此全供奉起来那将花费的是个惊人的数目。如今的人没有晚礼服,就如同没有穿衣服;建筑没有灯光渲染,就等于失去美感。由此折射出的时代"镀金"的后现代主义已经日益从身边显形,现代人对文化的价值态度已潜移默化地"被经济化"。一个建筑可以作为城市的名片,因为他做的好的话,也不一定能够吸引游客来,大家看不懂,反而不来,他一定要做一个最金碧辉煌的,最能够吸引最多老百姓来买门票来看的东西,他随便来做一下,反而获得好处。从老子像事件来看,因为它已经不光是个雕塑,他其实是个名人,老子在现在这样被盖起来,是因为这个地方需要有一些媒体的事件,所以他才要吸引眼球,然后用了这样的手段,创造更多的效益。而这却恰恰是经济效益和古代文化的一个不和谐的表现。首先,出发点不对,所谓经济后面是政治,政治后面是文化,由经济效益作为出发点其做法却刚好背道而驰、反客为主。其次,由其远期来看更像是炒作,而炒作往往得到的是短期的效果,不能长远。即有误读文化内涵之嫌又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浪费。要改变当今社会日益偏差严重的"被经济"文化观念,我们还必须从个人意识形态入手。某些地方官员应在价值观上有重新认识,正如薄熙来"赶"25万官员下乡一样,其实为的就是从源头上改变人的思想。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被经济"思想从根源上堵住了,今后将不会出现花几千万建造一座圣像的怪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