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政策失衡将加大亚洲抗通胀难度
2011-03-31 10:53:52 来源:亚太博宇
如今,面对不断上升的通胀风险,亚洲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进入了不同程度的政策紧缩期,其中尤以印度、越南、韩国、泰国等央行加息步伐最为激进。然而,到目前为止,紧缩政策对抗通胀的效果仍然差强人意,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在内的主要国际组织以及几乎所有全球知名投行都对亚洲面临的通胀风险作出了提示。分析认为,目前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存在于所谓的CPI本身(印度、越南等除外),而是在当前外部环境下亚洲当局管理通胀的难度。眼下,亚洲经济体既有收紧政策的需要,同时又担心在西方尚未明确退出的时候,过于激进的加息行为反而会吸引更多热钱。一旦欧美开始收紧流动性,包括日本重建可能撤回大量流动性,那么此前在亚洲各国推高资产价格和通胀压力的游资可能会迅速撤出,从而导致亚洲出现资产泡沫破裂。要避免这种结果,各国在政策应对上就应该一堵一疏。所谓堵,就是接受危机已经过去的事实,采取适度的收紧措施来应对新的经济周期,但是收紧又要考虑适度的节奏,避免过激举措导致经济硬着陆。当然,除货币政策外,必要的财政、汇率甚至行政手段也是当下不可或缺的。所谓疏,则是指亚洲各国应该认识到较高通胀的长期性,并采取政策降低这种较高通胀压力的伤害。政策制定者应该做好长期应对的心理准备,同时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将工资及居民存款与通胀挂钩、增强对弱势群体补贴、保证农业等敏感性行业发展等多种措施来降低通胀伤害。事实上,这样一种政策调整本身有利于富民、刺激消费,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国家转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