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因失信损失惨重保理业或成突破口

2011-05-06 11:09:33    来源:亚太博宇

据统计,我国企业坏账率已高达1%至2%,且呈逐年增长势头,而相比较下,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坏账率通常为0.25%至0.5%;我国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我国企业对未来付款表现缺乏信心,近33.3%的企业预计情况将"永不会改善";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而在征信成本太高,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巨额的信用成本,如同扼住企业喉咙的那只手,在残酷地剥夺着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本就狭小的生存空间。而企业屡屡缺失信用的原因在于,一是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二是企业信用的法律约束和保障机制乏力;三是企业信用的法律约束和保障机制乏力;四是信用中介服务十分落后;五是地方保护主义和部分官员不正确的政绩意识。我们认为,改变企业失信现状,从根源上还得是企业重拾传统文化,流淌"道德的血液"。此外,保理业的发展或可成为国内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突破口。不过,就国内2006年刚起步的信用保理行业为例,与国外已经发展了50多年的保理业相比,还处于幼稚初级的阶段。目前国内保理公司约有25家,其中超过一半是外资公司,且绝大多数保理公司只做国际贸易保理业务,真正做内贸保理的只有1-2家,而国际上保理公司内贸保理业务的比重可以达到70%-80%。而且,目前国内的保理行业还没有行业规范,配套的法律体系也不健全。因此,还需政府把信用系统建设提上日程,制定相关法规,扶持国内保理行业的发展。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