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的央企狭路相逢相煎何太急
2011-05-12 14:14:08 来源:亚太博宇
近年来央企领衔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但是,虽然"中国风"很猛、很给力,但是不少问题也明显存在。客观的投资环境总是孕育着巨大的投资风险,这点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但中国企业自身存在很多的问题,就值得深思了。近期,国资委对央企"走出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国资委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召开的央企"走出去"工作会议。目前,我国央企还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国际化经营能力是央企"走出去"的一个短板。随着央企加快"走出去"步伐,困难和风险也在增加。其中,央企海外恶性竞争引起了国资委的重视。近年来,恶性竞争已成为困扰央企"走出去"的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最怕的不是国外竞争对手,而是国内的兄弟企业"挖墙脚"。尽管国务院多次协调央企之间出现的投资冲突,但收效甚微。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在澳大利亚收购铁矿石时,武钢、鞍钢、宝钢、中钢等央企都曾看中过皮尔巴拉的一处矿山,最终国内企业相互抬价,成交价格比原来高了1/3。针对国内企业"自相残杀"的现象,我们认为,同为央企,并不意味着就无需竞争。在境外市场上狭路相逢,假如仅仅因为是同门兄弟,便放弃市场竞争的原则,恐怕也有违市场逻辑。但央企境外内讧抬价,其实也无关市场竞争,因出资人缺位所导致的"暴发户"与"败家子"心态,倒是暴露无遗。应成立以企业为主导的跨国经营协会组织,从而做到以企业的自律经营和海外协同为主线,尽快使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