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藏南成第二个南海
2011-06-20 10:37:47 来源:亚太博宇
现在的南海问题,实际上就是资源问题,在南海石油储备没有发现之前,南海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重视。同样的道理 ,藏南问题之所以可以搁置这么久,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能源资源探明情况并不多……
缅甸内战是资源之争
中缅边境的战火依然没有停歇,6月9日爆发的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武装之间的军事冲突仍在继续,克钦独立武装周一深夜拒绝了缅甸政府军的停火要求,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开始内战。当地时间昨天凌晨3点30分左右,克钦独立武装还炸毁了太平江支流Nam Hpak Hka河上的一座临时桥梁,试图阻止政府军向中缅边境的克钦邦桑岗村的太平江水电站集结。
克钦独立武装的指挥官Gwan Maw说,冲突距离中国边境仅30公里,当地的学校已经关闭。当地的匿名消息源说:"我们认为政府军此时并不想对克钦独立武装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到目前为止,我们听说他们仅仅是想让克钦独立武装远离与中国联合开发的太平江水电站。"
这里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被卷了进来,缅甸政府,中国人,克钦人,他们都有利益要保护。事实上,低级别的战斗已经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因此,在某一个临界点上就会爆发危机,这是合乎逻辑的,所需要的只是一点火花和催化剂而已。"
不过,这一项目的运作并不顺利,根据媒体的报道,近一两年来,在西方一些势力的活动下,克钦独立武装一直在试图干扰电站的修建和运行,多次向中国企业索要巨额款项。就在去年,克钦邦一个由中国公司联合承建的水电项目曾发生一系列炸弹爆炸事件。当地武装还就所谓水坝溃坝风险与缅甸政府和中国政府多次交涉。
水资源属于稀缺资源
据水文地理学家的估算,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3.8亿立方公里,其中97.5%是海水(13.45亿立方公里)。淡水只占2.5%,其中绝大部分为极地冰雪冰川和地下水,适宜人类享用的仅为0.01%。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本届世界水论坛提供的联合国水资源世界评估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天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国40%的水资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废料、金属、肥料和杀虫剂污染;欧洲55条河流中仅有5条水质差强人意。
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两倍,而人类用水增加了5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1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35亿人为水所困。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水资源危机既阻碍世界可持续发展,也威胁着世界和平。过去50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起,其中37起有暴力性质,21起演变为军事冲突。专家警告说,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水的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藏南,水资源的天堂
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引自治区东南部的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包括了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墨脱、察隅四县的大部分及郎县、米林两县少许国土。藏南地区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可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肥沃得有西藏的"江南"之称。
藏南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雨量大,终年温暖湿润,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水力资源极其丰富,主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卡门河、西巴霞曲(苏班西里河)、丹巴曲、察隅河等,是中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即位于该地区。藏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中国三大林区之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水北调遭遇国际纠纷
近期以来,国内不少省份出现了异常严重的旱情和水情,干旱与水涝的同时出现再次警醒世人气候变化所引发的严重后果,同时也凸显了南水北调的紧迫性。温家宝总理在6月2-4日视察灾情时,就针对南水北调工程指出了水质、移民、汉江水环境容量以及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之关系等四个具体的重大问题,并要求"全面考虑"。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有位外国学者来函,希望回答他的一个问卷,基本上都是关于中国的南水北调,比如:中国政府是否在十二五规划中计划将长江水源引入黄河?进展状况如何?是否有在怒江建设电站的计划,目的是什么?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印度的河段名称)的水电潜力是三峡工程的两倍,如果中国方面开发,产生的电能是否可以为印度和相关国家分享?印度夸大了"中国水威胁"吗?中国和印度已经在2002、2005和2008年达成两国分享布拉马普特拉河汛期水文资料的谅解,而一位研究人类水冲突历史的美国学者得出了"合作的概率远大于冲突"的结论,鉴于此,您认为中国和印度会在水的问题上达成相关水分享的谅解条约吗?
我不是水利专家,无法回答他的上述问题。但这位学者的问卷使我想起几个月前在印度参加的一次关于亚洲安全的国际学术会议,其中有好几位与会者都谈到了中国拥有独一无二的河流资源优势,处在发源青藏高原而流经南亚和东南亚诸如雅鲁藏布江、湄公河等河流的上游,并明确谈及对中国在河流上游建设水坝以及水力发电站等举动的担忧。
在网上查询了相关资料,的确有不少诸如将西藏之水引入新疆内蒙古之宏愿的民间版本,但并没有看到中国政府出台过此类计划。而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还曾多次强调中国在开发跨境水资源时实行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政策,会充分考虑对下游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中国目前在雅鲁藏布江开建的大坝和水电站,印度当局6月14日表示"不会对下游的印度地区带来不利影响。"有趣的是,法新社却声称印度没有觉察到其中的"危险"。
法新社的评论、外国学者的担忧以及日益浮出水面的"中国水威胁论",的确可以提醒中国在进行跨境河流开发时需要更加"全面考虑"与协调:一方面,经济发展要求更多自己领土内的更多的资源开发,这是中国的主权,不容别人的干涉;但另一方面,处在同一条河流中下游的国家,对可能涉及的担忧和要求也存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和谐世界的构建,不能以牺牲任何国家人民的利益为代价,否则那只能是强者的和谐。只有充分沟通与协调,产生对共同利益和共同牺牲的共识,才能建立真正和持久的国际和谐。
藏南可能变成第二个南海
现在的南海问题,实际上就是资源问题,在南海石油储备没有发现之前,南海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重视。同样的道理 ,藏南问题之所以可以搁置这么久,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能源资源探明情况并不清晰。目前的战争大多围绕油气能源归属,是发展之争,而以后的战争一定是因为水资源的所有权争夺而引发,这是生存之争。藏南地区一直以来是具有争议领土,更加上水资源丰沛,若干年以后各国开始为水资源的所属而发生战争时,藏南地区首当其冲。现在藏南地区的一切特质都像极了当下的南海,不知到那时候,中国以何种态度和智慧来面对争议问题,但至少,其利益集中度会比现在更强,回归难度也会比现在更大。
缅甸内战是资源之争
中缅边境的战火依然没有停歇,6月9日爆发的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武装之间的军事冲突仍在继续,克钦独立武装周一深夜拒绝了缅甸政府军的停火要求,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开始内战。当地时间昨天凌晨3点30分左右,克钦独立武装还炸毁了太平江支流Nam Hpak Hka河上的一座临时桥梁,试图阻止政府军向中缅边境的克钦邦桑岗村的太平江水电站集结。
克钦独立武装的指挥官Gwan Maw说,冲突距离中国边境仅30公里,当地的学校已经关闭。当地的匿名消息源说:"我们认为政府军此时并不想对克钦独立武装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到目前为止,我们听说他们仅仅是想让克钦独立武装远离与中国联合开发的太平江水电站。"
这里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被卷了进来,缅甸政府,中国人,克钦人,他们都有利益要保护。事实上,低级别的战斗已经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因此,在某一个临界点上就会爆发危机,这是合乎逻辑的,所需要的只是一点火花和催化剂而已。"
不过,这一项目的运作并不顺利,根据媒体的报道,近一两年来,在西方一些势力的活动下,克钦独立武装一直在试图干扰电站的修建和运行,多次向中国企业索要巨额款项。就在去年,克钦邦一个由中国公司联合承建的水电项目曾发生一系列炸弹爆炸事件。当地武装还就所谓水坝溃坝风险与缅甸政府和中国政府多次交涉。
水资源属于稀缺资源
据水文地理学家的估算,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3.8亿立方公里,其中97.5%是海水(13.45亿立方公里)。淡水只占2.5%,其中绝大部分为极地冰雪冰川和地下水,适宜人类享用的仅为0.01%。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本届世界水论坛提供的联合国水资源世界评估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天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国40%的水资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废料、金属、肥料和杀虫剂污染;欧洲55条河流中仅有5条水质差强人意。
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两倍,而人类用水增加了5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1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35亿人为水所困。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水资源危机既阻碍世界可持续发展,也威胁着世界和平。过去50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起,其中37起有暴力性质,21起演变为军事冲突。专家警告说,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水的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藏南,水资源的天堂
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引自治区东南部的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包括了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墨脱、察隅四县的大部分及郎县、米林两县少许国土。藏南地区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可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肥沃得有西藏的"江南"之称。
藏南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雨量大,终年温暖湿润,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水力资源极其丰富,主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卡门河、西巴霞曲(苏班西里河)、丹巴曲、察隅河等,是中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即位于该地区。藏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中国三大林区之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水北调遭遇国际纠纷
近期以来,国内不少省份出现了异常严重的旱情和水情,干旱与水涝的同时出现再次警醒世人气候变化所引发的严重后果,同时也凸显了南水北调的紧迫性。温家宝总理在6月2-4日视察灾情时,就针对南水北调工程指出了水质、移民、汉江水环境容量以及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之关系等四个具体的重大问题,并要求"全面考虑"。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有位外国学者来函,希望回答他的一个问卷,基本上都是关于中国的南水北调,比如:中国政府是否在十二五规划中计划将长江水源引入黄河?进展状况如何?是否有在怒江建设电站的计划,目的是什么?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印度的河段名称)的水电潜力是三峡工程的两倍,如果中国方面开发,产生的电能是否可以为印度和相关国家分享?印度夸大了"中国水威胁"吗?中国和印度已经在2002、2005和2008年达成两国分享布拉马普特拉河汛期水文资料的谅解,而一位研究人类水冲突历史的美国学者得出了"合作的概率远大于冲突"的结论,鉴于此,您认为中国和印度会在水的问题上达成相关水分享的谅解条约吗?
我不是水利专家,无法回答他的上述问题。但这位学者的问卷使我想起几个月前在印度参加的一次关于亚洲安全的国际学术会议,其中有好几位与会者都谈到了中国拥有独一无二的河流资源优势,处在发源青藏高原而流经南亚和东南亚诸如雅鲁藏布江、湄公河等河流的上游,并明确谈及对中国在河流上游建设水坝以及水力发电站等举动的担忧。
在网上查询了相关资料,的确有不少诸如将西藏之水引入新疆内蒙古之宏愿的民间版本,但并没有看到中国政府出台过此类计划。而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还曾多次强调中国在开发跨境水资源时实行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政策,会充分考虑对下游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中国目前在雅鲁藏布江开建的大坝和水电站,印度当局6月14日表示"不会对下游的印度地区带来不利影响。"有趣的是,法新社却声称印度没有觉察到其中的"危险"。
法新社的评论、外国学者的担忧以及日益浮出水面的"中国水威胁论",的确可以提醒中国在进行跨境河流开发时需要更加"全面考虑"与协调:一方面,经济发展要求更多自己领土内的更多的资源开发,这是中国的主权,不容别人的干涉;但另一方面,处在同一条河流中下游的国家,对可能涉及的担忧和要求也存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和谐世界的构建,不能以牺牲任何国家人民的利益为代价,否则那只能是强者的和谐。只有充分沟通与协调,产生对共同利益和共同牺牲的共识,才能建立真正和持久的国际和谐。
藏南可能变成第二个南海
现在的南海问题,实际上就是资源问题,在南海石油储备没有发现之前,南海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重视。同样的道理 ,藏南问题之所以可以搁置这么久,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能源资源探明情况并不清晰。目前的战争大多围绕油气能源归属,是发展之争,而以后的战争一定是因为水资源的所有权争夺而引发,这是生存之争。藏南地区一直以来是具有争议领土,更加上水资源丰沛,若干年以后各国开始为水资源的所属而发生战争时,藏南地区首当其冲。现在藏南地区的一切特质都像极了当下的南海,不知到那时候,中国以何种态度和智慧来面对争议问题,但至少,其利益集中度会比现在更强,回归难度也会比现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