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暗战”转“明战”

2011-07-07 14:36:24    来源:亚太博宇

今年北京的高招录取要今天才正式开始,而外地一些省份甚至才刚开始填报高考志愿,但对高分考生的争夺战早已打响。今年,一些名校之间的生源大战已经由往年的暗地里互相"挖墙脚",升级到"撕破脸"公开指责攻击甚至要诉诸法律的地步……

高校招生大战火药味正浓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招办在微博上连续发出声明,称"从相关媒体对考生的采访中了解到,有高校招生老师在招生宣传中,肆意贬低上海交大,对这种行为我们深表遗憾,""上海交大招办声明本校招生老师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上海交大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我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而与此相关的背景是,上海另一所著名高校复旦大学相继在学校网站和招办微博上发出"关于部分省市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严正声明"。声明称:"今年的高招期间,复旦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与各省市考生、家长面谈协商、咨询,最后确定预录取协议,并严格依法落实协议规定。  

沪上两所高校吵得热闹,别的名校也没闲着。就在几天前,四川媒体发布了一则北大四川招生组发来的短信,称"近日,有短信向高分考生散布不实信息,北大四川招生组郑重声明:我们爱惜北大的信誉,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北大从未出现过违背预录取协议及招生承诺的情况"而据媒体核实,这件事情的缘起是一名今年高考成绩达到622分的成都外国语学校文科考生,在高考前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并获得了清华45分降分录取的照顾。在拿到高考考分后,这名考生又接到了北大招生老师的电话。而在北大和清华的这一轮抢生源的斗争中,是否存在给对方拆台的情况发生,恐怕也只有当事考生知道了。

签订预录取协议早已成成公开秘

在生源大战中,"签订预录取协议"早已成为名校圈定高分考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虽然多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均承认,预录取协议并不具备法律效应,教育部门没有公开支持或明确反对,是默许的,这种方法能让考生吃下"定心丸"。

中国科技大学最先尝试这种方法,很多学校纷纷仿效。目前,使用预录取协议争抢生源的主要是"C9高校",即内地9所最顶尖的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旦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强调,该校在部分省市实行"高考后面试预录取"的做法,书面承诺签约考生在填报志愿后100%被录取,这对学校有很强约束力,可最大限度地保证考生的权益,符合教育部的精神和规定。目前有很多高校采取了类似做法,实践证明,这是现行机制下比较好的做法,能促进考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

但在实践中,签订预录取协议更多的是约束了高校,却约束不了考生。

浙江大学湖北省招生组的王杰老师就举例说:"考生跟我们签订了协议,又和其他学校签订协议,导致我们有3年在湖北的招生断档。甚至有高分考生和10所高校都签订了预录取协议,白白浪费了9所学校的9个名额。"

分数线代表学校水平却也一些人的政绩

考生相差十分、二十分,在个人素质上并没有明显差异,必须改变目前对高校的单一评价标准。

"今年我校在全国的招生成绩排名第X位,全面取得了招生的胜利","今年我县有XX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实现了招生双第一的目标"……在每年7月,这样的口号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

为了抬高分数线,各高校动足了脑筋:先把招生计划在相关省区市只设立几个甚至一个招生名额,抬高最低录取分数线;然后再动用自主招生或机动名额,在该地扩招,但招生最低分数线仍按录取的最高分数算,这就是生源大战中的"分数线数字游戏"。

除了上述招术,打假冒电话套出学生考分后再进行"无间道",或通过当地有关部门"劝说"考生,刻意贬低竞争高校,高校出钱联合各地教育部门印刷有高校排行榜的宣传册,这些都是高考生源大战的常见"战术"。
对此,复旦宣传部有关负责人称,目前招生乱象的根源是在现行制度下,学生和学校对分数的高度依赖和斤斤计较,分数线被认为代表了学校水平,也是一些人的工作业绩。

该负责人认为,要纠正招生乱象,各方必须携起手来,包括高校、政府部门和社会,一起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打破应试的束缚,打破分数的桎梏,真正实现考生和学校的双向自由选择。

华东师大招办主任周鸿表示,考生相差一两分甚至十分、二十分,在个人素质上并没有明显差异,必须改变目前对高校的单一评价标准。

一位教育专家近日指出,在国外名校,比如哈佛、耶鲁、剑桥、牛津同样有竞争,但不只看招生分数,还要看学生的平时表现,"只有招生评价标准变得多元了,一名考生可以获得多所名校的通知书,并能自由选择一所去报道,中国的高考改革就真正成功了。"这位专家还指出,在一些地方,招生制造出利益链,有多少考生进入清华、北大,竟成为当地政府的政绩工程,"当招生成为政绩,考生成为工具,教育自然会生病。"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