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收复外交失地
2011-07-19 10:36:04 来源:亚太博宇
看起来中国现在四面树敌,危机重重,外交环境比以前更加不堪,但实际上,中国自建国以来一直面临着这样复杂险恶的外交环境,以前矛盾少发是中国韬光养晦的国策需要,现在中国正在多层次的试探美国,并开始收复外交失地……
抗议奥巴马二度见达赖
奥巴马16日在中国外交部提出严正抗议后,同达赖喇嘛在白宫地图室(MapRoom)举行了45分钟的闭门会晤,比2010年的70分钟会晤更为简短。白宫方面透露,奥巴马在会上重申美国不支持西藏独立,并且强调中美双方建立合作性的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发言人卡尼指出,达赖喇嘛则强调他并没有寻求西藏独立,并且希望他的代表与北京的对话可以尽快恢复。白宫发言人在会后表示,奥巴马向达赖喇嘛重申他对西藏人民及保护西藏独特的宗教,文化与语言传统的支持,并强调对中国的藏民人权的重要性。他肯定达赖喇嘛致力于与北京的对话,鼓励直接对话来化解分歧,一个有结果的对话对中方及西藏人民都是正面的。
中国于北京时间7月17日凌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表示,在北京紧急召见美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王晓岷,就美方安排奥巴马总统会见达赖提出严正交涉。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也在华盛顿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美国大使洪博培离任后,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尚未履任。
达赖携继承人投石问路
在4个多月前宣布将政治权力让渡于民选流亡政府总理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7月初再度访问美国。这说明达赖喇嘛还是"退而未休",试图发挥"政治余热",在与美国政府的接触中赢得一些支持的声音。中共一直指责达赖喇嘛的"退休"不过是一种障眼术,从台前到幕后一致的"藏独"思路并无实质差异。据称,达赖喇嘛此番访美的主要任务是自7月6日开始在华府地区举行为期10天的藏传佛教"时轮金刚真言与灌顶仪式",随行人员中包括现任西藏流亡政府总理桑东仁波切以及8月即将接任的民选总理洛桑森格。5日抵美后,达赖即与美国国务院次卿奥特罗进行了会面。有观点认为,达赖此行依旧包蕴了太多的政治色彩。
分析认为,达赖喇嘛此番携西藏流亡政府总理洛桑森格等主要人物进行为期10天的宗教活动,是因为西藏流亡政府与中共的对话无法回避,这将是未来接替达赖喇嘛政治权力的民选总理面对的主要问题,因此,达赖才积极发挥政治余热,此番美国之行既是为接任者与美国继续保持政治沟通途径的铺路之行,也是希望通过美国增加与中国当局接触的可能性而投石问路。
周六在地图室的会晤
美国总统会见外宾,一对一的会谈一向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那是美国最高行政权力的象征。例如今年年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就是在这间办公室与奥巴马会谈。但是奥巴马与达赖喇嘛会晤时,不在椭圆形办公室,而是在白宫的"地图室"。一百多年前,地图室是用来讨论战事进展的,房间内放置了各种地图,因而得名。但是后来白宫另外设置了"状况室",用来讨论战争或其他重大状况。如今"地图室"早已不是公务房间,而是美国总统住宅的一部分,作为总统及夫人会客之用,主要是接待私人宾客。
熟悉华府政情的人士表示,奥巴马在"地图室"会晤达赖喇嘛,美国政府可以解释为"私人会晤",或许可以减低中方的不悦。事实上,奥巴马上一次与达赖喇嘛晤面,也是在"地图室"进行。那是去年二月,是这两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首次晤面。
美国总统或其他官员在星期六会晤访客,也是很特殊的安排。偶尔有国外访客在周末抵达华府,例如最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就是在星期天晚上搭机抵达华府。但是美国人重视休闲,因此避免在周末安排公务活动,例如陈炳德的军礼欢迎仪式就是到星期二才举行。这次奥巴马选在星期六会晤达赖喇嘛,意味着"在公务时间以外"进行。
美国政府处理敏感议题时,经常运用这种"在公务时间以外"的手法。例如对台军售,或是台湾的总统在美国过境,美国政府多次选在星期五下班时间后才宣布。这个作法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各媒体在周末的工作人员较少,不易炒作新闻。
误判中国容忍度
近期中美两国频繁出现不同的信号,包括中国前所未有地允许美国参联会主席马伦近距离参访机密海陆空军事设施,体现出中方军事高度透明化的举动,也使中美两军关系短暂恢复到2010年1月对台军售及2月奥巴马会晤达赖前的状态。而奥巴马在2011年依旧决定会晤达赖喇嘛,可能是美国行政及立法部门低估了中方对底线的认识。例如,美国国务院15日在国务卿希拉里的近半月欧亚之行中突然加入了深圳,会晤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称对话中将涉及多项中美关注的议题以及中国在世界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包括对台军售、西藏及南海问题等两国无法绕开且攸关中国主权的议题。而后,白宫随即宣布将会见达赖喇嘛,两者就可能是美国自作聪明的"加减法"。
对台军售和达赖问题所牵涉的均是中国内政,即是北京方面所定下的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触动之举,北京方面都会有所动作,稍有处理不当,两军甚至两国关系都将再次遇冷。这将可能直接影响中国主席胡锦涛11月到夏威夷参加APEC高峰会,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年底的访美行程。此次会晤将再度考验中美关系,并可能影响副总统拜登8月中旬访华、对台军售计划以及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等两国高层互动。
摩擦频发源自中国收复外交失地
有学者认为认为,北京方面做出的回应是外交辞令。中国近年来的国力出现提升,希望西方国家在包括台湾与西藏的核心问题上有所退让。虽然美中两国关系在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冲突,但也有很多地方需要相互合作。经过7月初美国三军联席会议主席马伦访问后体现的两军关系升温,双方有足够的互信及沟通,使得两国可以在多个问题上有利益冲突,在全球政治问题上也有不同的见解,但依旧在一些有共同利益的问题上合作,为未来两国建立一个"求同存异"的模式。
奥巴马见达赖无疑包含着制约中国的因素,但比起他的前任来却低调得多。奥巴马的这种低姿态,不妨被认为是对北京的一种交代,印证了中国抗议的效力。从历史来看,美国无疑是达赖问题的始作俑者。只要中国继续强大起来,使美国担心有朝一日北京会挑战美国地位而戚戚于心,华盛顿就不会放弃达赖这张牌。即使奥巴马在下届大选中失利,他的后继者也照常会在白宫上演接见达赖这出戏码。
在中美两国国内政治、实力消长与国际地位均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两国之间的战略关系框架正面临重大调整。随着自身实力的迅速上升,在维持对美关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中国将要求在上述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抬高政策底线,改变现状,争取主动。在中美博弈中,中方控球的时间更长了,而球越来越频繁地踢到了美国那半场上去。可是关键问题是,当前中美关系的症结恰恰在于,在中国越来越强烈地说"不"时,美国并没有改弦更张的意图和迹象。而美国不改弦更张,中美关系就难以维持稳定。
事实上,现阶段频繁的爆发中美矛盾也在侧面反映出中国实力已经上升到能够正面单独抗衡美国的地步,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正在尝试收复外交失地。看起来中国现在四面树敌,危机重重,外交环境比以前更加不堪,但实际上,中国自建国以来一直面临着这样复杂险恶的外交环境,以前矛盾少发是中国韬光养晦的国策需要,现在中国正在多层次的试探美国,并开始收复外交失地,由此产生剧烈地外交争端无可避免。所以,一味指责中国政府对外扩张或谩骂政府对外只抗议不动手都是误导大众,收复失地非一日之功,随着中国自身实力和外交意图的双重扩张,越来越多的外交纠纷会伴随在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上。
抗议奥巴马二度见达赖
奥巴马16日在中国外交部提出严正抗议后,同达赖喇嘛在白宫地图室(MapRoom)举行了45分钟的闭门会晤,比2010年的70分钟会晤更为简短。白宫方面透露,奥巴马在会上重申美国不支持西藏独立,并且强调中美双方建立合作性的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发言人卡尼指出,达赖喇嘛则强调他并没有寻求西藏独立,并且希望他的代表与北京的对话可以尽快恢复。白宫发言人在会后表示,奥巴马向达赖喇嘛重申他对西藏人民及保护西藏独特的宗教,文化与语言传统的支持,并强调对中国的藏民人权的重要性。他肯定达赖喇嘛致力于与北京的对话,鼓励直接对话来化解分歧,一个有结果的对话对中方及西藏人民都是正面的。
中国于北京时间7月17日凌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表示,在北京紧急召见美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王晓岷,就美方安排奥巴马总统会见达赖提出严正交涉。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也在华盛顿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美国大使洪博培离任后,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尚未履任。
达赖携继承人投石问路
在4个多月前宣布将政治权力让渡于民选流亡政府总理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7月初再度访问美国。这说明达赖喇嘛还是"退而未休",试图发挥"政治余热",在与美国政府的接触中赢得一些支持的声音。中共一直指责达赖喇嘛的"退休"不过是一种障眼术,从台前到幕后一致的"藏独"思路并无实质差异。据称,达赖喇嘛此番访美的主要任务是自7月6日开始在华府地区举行为期10天的藏传佛教"时轮金刚真言与灌顶仪式",随行人员中包括现任西藏流亡政府总理桑东仁波切以及8月即将接任的民选总理洛桑森格。5日抵美后,达赖即与美国国务院次卿奥特罗进行了会面。有观点认为,达赖此行依旧包蕴了太多的政治色彩。
分析认为,达赖喇嘛此番携西藏流亡政府总理洛桑森格等主要人物进行为期10天的宗教活动,是因为西藏流亡政府与中共的对话无法回避,这将是未来接替达赖喇嘛政治权力的民选总理面对的主要问题,因此,达赖才积极发挥政治余热,此番美国之行既是为接任者与美国继续保持政治沟通途径的铺路之行,也是希望通过美国增加与中国当局接触的可能性而投石问路。
周六在地图室的会晤
美国总统会见外宾,一对一的会谈一向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那是美国最高行政权力的象征。例如今年年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就是在这间办公室与奥巴马会谈。但是奥巴马与达赖喇嘛会晤时,不在椭圆形办公室,而是在白宫的"地图室"。一百多年前,地图室是用来讨论战事进展的,房间内放置了各种地图,因而得名。但是后来白宫另外设置了"状况室",用来讨论战争或其他重大状况。如今"地图室"早已不是公务房间,而是美国总统住宅的一部分,作为总统及夫人会客之用,主要是接待私人宾客。
熟悉华府政情的人士表示,奥巴马在"地图室"会晤达赖喇嘛,美国政府可以解释为"私人会晤",或许可以减低中方的不悦。事实上,奥巴马上一次与达赖喇嘛晤面,也是在"地图室"进行。那是去年二月,是这两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首次晤面。
美国总统或其他官员在星期六会晤访客,也是很特殊的安排。偶尔有国外访客在周末抵达华府,例如最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就是在星期天晚上搭机抵达华府。但是美国人重视休闲,因此避免在周末安排公务活动,例如陈炳德的军礼欢迎仪式就是到星期二才举行。这次奥巴马选在星期六会晤达赖喇嘛,意味着"在公务时间以外"进行。
美国政府处理敏感议题时,经常运用这种"在公务时间以外"的手法。例如对台军售,或是台湾的总统在美国过境,美国政府多次选在星期五下班时间后才宣布。这个作法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各媒体在周末的工作人员较少,不易炒作新闻。
误判中国容忍度
近期中美两国频繁出现不同的信号,包括中国前所未有地允许美国参联会主席马伦近距离参访机密海陆空军事设施,体现出中方军事高度透明化的举动,也使中美两军关系短暂恢复到2010年1月对台军售及2月奥巴马会晤达赖前的状态。而奥巴马在2011年依旧决定会晤达赖喇嘛,可能是美国行政及立法部门低估了中方对底线的认识。例如,美国国务院15日在国务卿希拉里的近半月欧亚之行中突然加入了深圳,会晤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称对话中将涉及多项中美关注的议题以及中国在世界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包括对台军售、西藏及南海问题等两国无法绕开且攸关中国主权的议题。而后,白宫随即宣布将会见达赖喇嘛,两者就可能是美国自作聪明的"加减法"。
对台军售和达赖问题所牵涉的均是中国内政,即是北京方面所定下的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触动之举,北京方面都会有所动作,稍有处理不当,两军甚至两国关系都将再次遇冷。这将可能直接影响中国主席胡锦涛11月到夏威夷参加APEC高峰会,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年底的访美行程。此次会晤将再度考验中美关系,并可能影响副总统拜登8月中旬访华、对台军售计划以及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等两国高层互动。
摩擦频发源自中国收复外交失地
有学者认为认为,北京方面做出的回应是外交辞令。中国近年来的国力出现提升,希望西方国家在包括台湾与西藏的核心问题上有所退让。虽然美中两国关系在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冲突,但也有很多地方需要相互合作。经过7月初美国三军联席会议主席马伦访问后体现的两军关系升温,双方有足够的互信及沟通,使得两国可以在多个问题上有利益冲突,在全球政治问题上也有不同的见解,但依旧在一些有共同利益的问题上合作,为未来两国建立一个"求同存异"的模式。
奥巴马见达赖无疑包含着制约中国的因素,但比起他的前任来却低调得多。奥巴马的这种低姿态,不妨被认为是对北京的一种交代,印证了中国抗议的效力。从历史来看,美国无疑是达赖问题的始作俑者。只要中国继续强大起来,使美国担心有朝一日北京会挑战美国地位而戚戚于心,华盛顿就不会放弃达赖这张牌。即使奥巴马在下届大选中失利,他的后继者也照常会在白宫上演接见达赖这出戏码。
在中美两国国内政治、实力消长与国际地位均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两国之间的战略关系框架正面临重大调整。随着自身实力的迅速上升,在维持对美关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中国将要求在上述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抬高政策底线,改变现状,争取主动。在中美博弈中,中方控球的时间更长了,而球越来越频繁地踢到了美国那半场上去。可是关键问题是,当前中美关系的症结恰恰在于,在中国越来越强烈地说"不"时,美国并没有改弦更张的意图和迹象。而美国不改弦更张,中美关系就难以维持稳定。
事实上,现阶段频繁的爆发中美矛盾也在侧面反映出中国实力已经上升到能够正面单独抗衡美国的地步,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正在尝试收复外交失地。看起来中国现在四面树敌,危机重重,外交环境比以前更加不堪,但实际上,中国自建国以来一直面临着这样复杂险恶的外交环境,以前矛盾少发是中国韬光养晦的国策需要,现在中国正在多层次的试探美国,并开始收复外交失地,由此产生剧烈地外交争端无可避免。所以,一味指责中国政府对外扩张或谩骂政府对外只抗议不动手都是误导大众,收复失地非一日之功,随着中国自身实力和外交意图的双重扩张,越来越多的外交纠纷会伴随在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