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车企全面收权合资公司沦为代工厂

2011-08-24 10:51:54    来源:亚太博宇

当中国坐稳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大国,并日渐成为跨国车企们吸金的乐土后,跨国巨头们不仅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更是通过扩大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比、控制销售权等来进一步扩大话语权。跨国车企在华发展进入全面收权的阶段,在此形势下,中方企业的角色和地位日显尴尬,正有逐渐沦为跨国车企代工厂的境地。近期,北京奔驰和奔驰中国整合销售渠道的消息甚嚣尘上,业内人士认为,戴姆勒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与此同时,一汽大众也开始大规模地清理二级经销商网络,范围涉及北上广深等30多个城市,并计划筹建自己的物流和销售渠道。这一切都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外资进行最后全面收权的行动。如果说六年前外资车企希望在合资企业获得更大话语权还有所顾忌,那么随着中国市场获利渐丰以及2005年相关法规的出台,使得外资车企集体收权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和方式。目前,只有斯巴鲁、宾利等极少数品牌没有成立中国销售公司,而更多的外资公司则顺势将进口车与国产车渠道合二为一,全面掌控营销渠道的话语权。关键问题是,中方车企似乎默认了外方的这种行为。一位业内人士曾感叹,国内几大汽车集团无论在销量规模上还是企业利润上,无一不是靠旗下合资公司"供养"的,在这种前提下,没人会破坏这种"默契",另一方面,也丧失了自主创新的动力。事实上,合资公司中的外方全面掌控企业的采购、销售、规划,甚至人事权,从而赚取产业链上更多的利润,而中方能赚到的只是合资公司名义下的一半利润,以及工厂所在地政府的税收和就业等社会利益,即便外方一再收权,中外双方的合资关系依然维持在某种平衡点上。但是,这种平衡却扼杀了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本能。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