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常态化考验人类发展模式

2011-08-30 08:36:55    来源:亚太博宇

地球的"不可理喻",变成了经济的"不可理喻",最后演变到人类的心智的"不可理喻"时。连续的地震和全面的通胀,以及由此引发的以核危机为代表的系列世界性危机,或将不仅仅只是让我们这个社会的经济变得萧条,不可控的频发灾难与经济崩溃忧患叠加,国家焦虑与民众焦虑交织,或将改变整个人类的心智……

飓风艾琳使美国很受伤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紧急措施署在27号宣布"艾琳"飓风已经导致8人死亡,数人失踪。"艾琳"还导致北卡罗来纳州和弗吉尼亚州的近25万居民被迫断电。为应对飓风,美国东部沿海各州已下令将约230万居民进行紧急疏散。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因自然灾害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疏散行动。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于26号提前结束休假赶回华盛顿。

"艾琳"是自1980年代以来,袭击纽约的最大一次飓风。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华尔街可能因此瘫痪,百老汇的所有表演取消,纽约所有468个地铁站和840英里的地铁轨道已经关闭,上千辆公交车停驶--这一美国最大的交通枢纽网络史上首度关闭。如果艾琳的运行轨迹不发生变化,它抵达纽约时将带来时速137公里的强风,这足以将摩天大楼上的窗户吹得粉碎。其途经之处恰是美国东部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受其影响的总人口达到6500万人,损失恐超过100亿美元。有专家认为,这或许是美国历史上受威胁人口最多的一次飓风灾难。"艾琳"还造成全美约9000个航班被迫破取消,包括联合航空、大陆航空和达美航空取消数千个航班。法国航空、英国航空和其它航空公司也取消多个航班。

目前,美东部沿海已有十个州先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下令230万居民进行紧急疏散。首都华盛顿特区也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而这场飓风已经迫使美东地区两座核电站关闭,并有大约三百万户家庭和企业遭遇停电。

各种极端灾害将常态化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专家们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在全球范围内暴发的各种极端气象灾害都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暴发极端气象灾害的周期已大大缩短,到本世纪中叶极端气象灾害甚至有可能会常态化。"

最近几年来以来,全球灾难频发,而且频率正在增加。在巴基斯坦暴发的洪涝灾害已经使近1400万民众受到严重影响。在中国多个地区也发生了严重的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在俄罗斯则发生了罕见的高温干旱和森林大火,日本强地震周期正在缩短,美国飓风袭击次数正在增加。针对上述极端气象灾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出,它们都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有关。"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导致了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又导致了极端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

英国气象局表示,尽管很难将某一场气象灾害与全球变暖联系起来,但已有"确凿证据"显示,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的确与气候变化有关。"暴发极端气象灾害的周期已大大缩短,到本世纪中叶极端气象灾害甚至有可能会常态化。"全球变暖很可能会使极端气象灾害变得更加具有危害性。而从2010年1月的海地(里氏7.3级),再到同年4月的中国青海(里氏7.1级),从今年2月的新西兰(里氏6.3级),再到3月的日本(里氏9.0级)和缅甸(里氏7.2级),全球多地接连发生地震,无怪乎有人戏说地球被调到了"震动"模式。

全球化导致灾害扩大化

毫无疑问,现代社会的富裕发达是古代无法比拟的,但在自然灾害面前,其实比古代更脆弱。因为现代社会是 一个相互依赖性极强的"互助性"社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如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瘫痪。而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的相对 独立性较强,自然灾难的后果往往具有"板块性"特点,亦即被局限在特定范围内。

而经济全球化使得上述趋势全方位扩大。一如日本海啸导致全球大宗贸易和电子产品贸易受到影响,美国此次飓风灾害使美国东部沿海经济受损严重,救灾将使已经捉襟见肘的美国财政雪上加霜,这令风雨飘摇中的美国金融难以恢复信心。而受此影响,全球将进一步陷入经济衰退的泥潭。
偶尔一次的地震,或许我们还能够站在废墟中,重整我们的物质和精神家园。而灾难的常态化、不可预测、不可控制化,重伤的就不仅仅是某几个民族的经济实体,更重伤的是人类对整个人类社会存续的信念。也许单独的地震频发事件,我们还可以将它们视为只是未来影响全球经济的诸多风险之一,就像革命、战争、食品价格上涨以及债务危机等,仅预示着经济前景波涛汹涌。但恰逢此时,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轮番上涨,长期的经济结构失衡以及超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起的流动性泛滥,让全球的通货膨胀像腐败的脓肿一样急速隆起。

灾难考验人类发展模式

通胀的急速隆起之下,更可怕的是国与国之间差异化的政治主张下货币政策的分歧,鹰派的欧洲央行对通胀更加敏感,但是欧洲央行加息之后,对原本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等国无疑于雪上加霜。而更倾向于鸽派的美联储和英国央行,似乎不愿意放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将长期对新兴经济体譬如中国形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让新兴经济体治理通胀变得更加艰难。对于新兴经济体国家,由于政府对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本币大幅度升值过于担忧,从而造成通胀率上升的风险更高。治理通胀的人类的唯一办法好像只有连续加息,连续的加息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是经济骤然紧缩。全球的实体经济的众多产业正面临着成本上涨、需求不振、投资回报低下的困境,再连续加息,实体企业面临的是很难有比倒闭更好的选择!如此,伴随通货膨胀之下的是失业潮的海啸。

地球的"不可理喻",变成了经济的"不可理喻",最后演变到人类的心智的"不可理喻"时,我们将要面对什么?连续的地震和全面的通胀,以及由此引发的以核危机为代表的系列世界性危机,或将不仅仅只是让我们这个社会的经济变得萧条,不可控的频发灾难与经济崩溃忧患叠加,国家焦虑与民众焦虑交织,或将改变整个人类的心智--对人类发展模式的怀疑,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无力感,对世界未来的悲观主义将像瘟疫一样蔓延。人类失去信念,世界将会怎样?而信念的产生,正源自对人类发展模式的正确选择,即文明模式的选择。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