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税收“增收”潜力是一副毒方

2012-07-03 10:59:47    来源: 兰瑞环球

尽管国家税务总局的汇总数据要等几天才能发布,但是,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双过半”目标,已无任何悬念。不仅没有悬念,而且上半年的税收增长速度,仍然会是GDP的两倍以上,少数地区甚至会在3倍以上。

按理,税收增长是一件好事。作为反映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税收增长快,说明经济发展好,经济运行质量高。问题是,这些年持续出现的税收快速增长,并不是税收的自然式增长,而是任务式增长,是在层层级级的任务指标和政绩压力下,才出现这样的增长。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以及经济和税收的关系,税收不可能连续18年以GDP两倍以上的速度增长。

而从金融危机、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情况看,经济形势可以说是越来越复杂,企业运行更是越来越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调节经济最主要的手段之一,税收政策应当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和完善,在不影响大局、不影响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降低税收负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减税措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可是,减税对中国企业来说,似乎已成了一种奢望、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愿望。2008年的5000亿税收减免任务,因为政策设计的不科学以及地方的不落实,“任务”没有完成,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由于政府投资和房地产带来的经济“虚假复苏”,更使税收减免连“口号”也没有了。直到去年下半年经济出现快速下行了,减税的话题才算被重新“捡”了起来。如上调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给小微企业减税等。

照例,这些政策的实施,应当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摆脱困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与经济形势要求以及经济下滑、出口受阻、市场低迷等实际状况相比,这些政策实在微不足道,根本难解企业困难之忧;另一方面,这些政策大多被地方政府通过其他渠道完全消弥、甚至增加缺口了。如果真的全面实施了减税政策,在经济如此困难、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生存危险的情况下,税收就不可能保持这么快的增长势头,就不可能继续以GDP两倍以上的速度增长。更何况,一些地方的GDP还存在不小的水分。

税收逆势增长,说明企业的负担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更重了。近一段时间以来,江苏等地就有纳税人反映,在国家出台减税政策后,税务部门反而调高了税收定额,税负较原先增加了两倍多。有学者甚至认为,“让税务部门主导设计并执行减税方案,如同让猫设计一条不吃鱼的方案一样”。

也许是大鱼越来越少,税务部门只把“挖掘”增收潜力的目光盯在大中型企业身上,已经没有多大余地,很多地方开始“挖掘”零散户、零散税的潜力了,上半年以来,小微企业开始逐步进入了税务部门的“法眼”,征管的力度也明显加大了。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地方提高税收征管定额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样的结果,不仅此前出台的给小微企业减税的政策难以落实,而且小微企业的负担又要加重了。以至于税务部门也不得不承认,年年挖潜,总有饱和的时候。

“挖掘”税收增收潜力,已成为地方政府开给税务部门的一副毒方,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副毒药。税收是否能够增长、增长多少,只能靠“依法”,而不是靠“挖掘”。在持续不断的“挖掘”税收增收潜力中,不仅税务部门与企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

八、九十年代,虽然也有过经济困难的时候,但是,企业的基础一直很稳固,投资者没有失去投资实业的信心,企业也没有失去发展的信心。但是,今天的境况却完全相反,投资者宁可持币过年、宁可让自己手中的资金贬值、宁可向外转移资金,也不愿投资实业。而企业则纷纷能转行的转行、能减产的减产、能关闭的关闭,企业的基础已经相当脆弱。

所以,启动减税,已成了最为紧迫、最为重要的课题,且不仅仅是经济困难时期,在经济困难度过以后,也要做到“好了伤疤不忘痛”。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