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市公司年报看中国经济短板

2013-05-07 08:40:06    来源:兰瑞环球


截至4月底,我国股票市场上2493家上市公司的2012年财务报告均已按规定对外公布。互联网上一条微博说,将这些公司的净利润相加在一起,得到的数字是19544亿元,相比2011年全部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只有不足1%的增加水平。这条微博经过包括巴曙松等众多名人微博转发,已经在市场上引起热烈的议论。

其实,这条微博作者的话说得比较客气。如果考虑到2012年内有200多家公司新上市,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创造能力已经出现了下降。当然,这与整个中国宏观经济的情况是相匹配的。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下降,大量企业面临持续经营困难,在这方面,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情况尤为严峻。

目前,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已经涵盖各行各业,因此,上市公司的情况已经基本可以反映中国经济的整体面貌。上市公司利润下滑,与中国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表现出了一种"正相关"关系,因此,从上市公司2012年的年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它们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速减缓的一致性上,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在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组成上也有明显的反映。

这条微博的功课做得很扎实,其中还说到,"把A股中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剔除之后,净利润变成了8913亿元(约减少55%)。"这表明,2012年我国股市中工商业以及其他一切不属于金融业的实体经济类上市公司所创造的净利润,连一半都不到,巴曙松所说的那55%的利润是由不足百家的金融类上市公司所创造的。如果我们把现有上市公司按行业分一下类,对此可以看得很清楚。2012年,业绩出现下降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采掘业、信息技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建筑业,支撑国民经济的实体行业几乎都在其中,一些亏损大户也都在这些行业之中。

这个例证也许可以被用来证明我国的金融企业是多么强大,撑起了中国股市的"半壁江山"。但是,在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中,金融行业应该是依附于实体经济的服务行业,否则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由于这个道理,在产业分类上,金融业只能属于第三产业。当整个社会只有金融业成了创利大户,而实体生产类企业的利润却在下降,甚至出现严重亏损,这样的经济结构显然是不稳定的,也是不健康的。

一定有人会说,美国不就是以发达的金融业来保证其经济快速发展的么?确实,美国在最近几十年将大量制造业转移到本土之外,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使它成为难以撼动的全球经济霸主。但是,美国是以高度开放的市场来保证它的这种地位的,制造业等的外移实际上是让世界成了它的代工厂,但其中的核心技术仍在它的掌控之中,中国显然没有这样的条件。事实上,即使是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当局也已看到了实体生产类企业的薄弱对美国劳工就业所造成的不利情况,因此最近几年正在采取措施企图改变这种状况。

反观中国,制造类企业不可能像美国一样搬到海外,这一方面是我国大量的就业人口需要工作岗位来消化,另一方面制造类实体生产企业正是我们吸引美国等发达国家外资投入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热衷于将美国的模式作为我们的模板,各地都争着抢着建设金融中心,实体生产类企业由于难以给地方政府行政首长增光添彩,成了"爷爷不疼姥姥不爱"的产业。它造成的结果便是,实体经济在衰退,而金融业却依然是稳赚不赔的行业。但是,金融业怎么可能脱离它所依附的实体经济而独立生长呢?如果实体经济的颓势不能及时扭转,金融业这种"一枝独秀"的局面到底能维持多久,实在是一个大问题。

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这个话一直有投资者怀疑其准确性,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最近一二十年发展令世界瞩目,GDP已经成为荣登全球第二的宝座,但股市的表现却一直很糟糕。其实,如果将中国股市这段时间里的规模扩大的速度与GDP的发展速度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就可以承认,中国股市与中国经济确实有"晴雨表"的关系,中国经济结构所存在的短板,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已经很直观地在股市上反映了出来。为了做大GDP,国家长期以扩大投资为引擎,银行为了满足投资的需要而不断地超发货币,成为这种畸形经济结构最大的获利者,而民众则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反映在股市上也是如此,在国家的强劲推动下,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大量企业快马加鞭地进入股票市场,像刮地皮一样将社会资金迅速集中到企业,当然,现在中国股市其实也出现了难以持续的问题,IPO不得不停了下来,贪婪的圈钱游戏已经进行不下去了。表面上看,IPO的停滞是因为股市不堪承受其压力,其实核心的问题是我们的实体经济已经很难找到在业绩上过得硬的企业了。

金融业的发展与发达,需要一个国家整体的社会经济基础作为物质基础,否则,金融业的发展甚至会造成对社会的反噬。因此,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为实体经济的生存发展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这条微博中还说到,所有上市公司在2012年的实际缴税达到22233亿元,比2011年增加17%,其中扣除金融类企业后,其他实体生产类企业上缴的税收高达16953亿元,在税收方面,金融企业就不再承担"半壁江山"的重任了,可见实体类生产企业承受着多么重的压力。上市公司是这样,其他更多的还没有上市的企业又何尝不是这样。由此可见,中国企业的税负是多么沉重。

给实体经济的生存发展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也许需要假以时日,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减轻企业的税负,却是马上可以着手进行且很快就能见效的一件善事,政府对此应该有紧迫感。当中国的企业卸去沉重的税收负担后,实体类上市公司也能够产生较大的盈利空间,疲弱不堪的中国股市因此也就有了向上发展的基础条件。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