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经济学”说对了什么

2013-09-04 09:44:47    来源:兰瑞环球

102岁的经济学家科斯于9月2日去世。或许惟有他的讣告,才能与七年前货币学派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去世相提并论,才可以与凯恩斯、哈耶克这些大名鼎鼎的历史名字等量齐观。他们的理论或许都被白眼过,但最终都曾让历史低过头。

科斯早年读过马可波罗游记,晚年十分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但却从未来过中国,这个被他形容为"人类行为的意外结果"的地方。但他手术刀般精准的理论架构,为他在中国赢得广泛的思想影响力。他的名字与交易成本、产权理论、制度经济学以及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他所开创的三个经济学研究方向,都是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直面和思考的问题。可以说,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在观念上始终有一个科斯的幽灵,使投身于改革的人们,时不时需要停下来,咀嚼一下科斯给中国经济转型的若干建议。

市场既然有效,为什么还存在企业?在提出这个疑问后,科斯自己解答了它。因为市场存在交易成本,而企业这种组织的存在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使市场更有效率。但是交易成本是不可能无限降低的,是不可能为零的,因为降低交易成本这一行为本身就是有成本的。也就是说,企业越大节省的交易成本就越多,这样的简单推理是不成立的。企业受制于自己的管理和组织成本,当这成本足够大时,并超过因此而节约的交易成本时,市场重新归于低效率和无效率。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获得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为什么中国要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型到市场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下,一个名为"国家"的超级企业接管了市场,因而消灭了交易成本,但并没有带来我们所期望的效率,因为太过庞大,委托-代理链条太过繁琐,各种明的暗的道德风险,使这个超级企业的组织成本高得令人发指。这也是"科斯经济学"所谓的:当交易成本为零时,企业的组织成本则趋于无穷大。于是,我们的改革就是要降低组织成本,恢复交易成本,放权给地方,分权给市场,让市场发挥作用。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同时,交易成本恢复并上涨,我们又该通过怎样的制度供给和契约安排,以市场框架来节约交易成本,这便构成了我们改革的目标以及困难所在。

在与中国学者合著的《变革中国》中,科斯认为中国的改革既有政府的推动,同样也有"边缘革命"的促成。换我们熟悉的话语来说,这既是自上而下的结果,亦是自下而上的结果。但书中认为,真正改变中国面貌的,真正把市场力量和企业家精神带回来的,是边缘革命,是包产到户,是乡镇企业,是经济特区等等。它们成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主力和活力。

我们津津乐道于"边缘革命"的勃兴,但谁也不能否认,没有政府的认可和首肯,所谓的革命无从兴起。这也是政府在改革中最大的角色,那就是放手改革。今年以来,我们念兹在兹的"改革红利",难道不就是"科斯经济学"所追求的制度供给吗?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