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副会长《关于当前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演讲

2014-04-21 12:18:27    来源:协会秘书处

2014年4月13日,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厉以宁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中国企业投资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做了《关于当前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演讲。现根据厉以宁教授的授权,将演讲内容予以全文刊发(如需转载请与本网联系)。

宋晓鹤: 下面有请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协会副会长厉以宁教授做演讲,他演讲题目是关于当前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几个问题。厉以宁教授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他的经济理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2013年度厉以宁教授获得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有请。

厉以宁:第一个问题: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调节的作用从过去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改为现在的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让我们先区分两个概念,即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长期以来,在经济学中所流行的是生产效率。什么叫生产效率,简单地说,就是投入产出之比。在投入既定条件下,产出越多越好;如果产出是既定,投入越少越好。这种观点影响了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很长时间的经济学。

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第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开始出现第二种效率概念,就是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跟生产效率的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在资源配置效率中投入是不变的、既定的。如果换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比如说以A方式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效率;采用B方式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1效率;采用C方式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1效率。这样投入不变,效率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成了跟生产效率同样重要的效率概念。所不同的是:生产效率偏重微观,因为通常是一个企业而言,而资源配置效率偏重宏观,在宏观上调整资源配置方式,如通过资产重组,就能够产生新的效率

在经济观念中,由此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个变化是:人们对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平台有了新的看法。过去,对资本市场,总认为是一个投机的场所,实际上资本市场有助于重新配置资源,产权交易平台也是一样。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
第二个重要的变化,有些人从事融资工作,从事人事管理,从事宣传工作,或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过去都把他们看成是非生产人员,因为他们不在生产第一线,对生产效率的增加没有直接的贡献,所以叫非生产人员。根据资源配置效率,看法有了变化。从事融资工作的人,他实际上是把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从事人事组织工作的人,他是在一定人力资源条件下来重新配置人力资源,效率提高了。做宣传工作的,增加了每一个投入者的积极性,效率将提高。还有,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是把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他们都是在提高效率——资源配置效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即从宏观角度把资源配置得更好,更完善。至于政府和市场之间是什么关系,需要做进一步探讨。关于政府跟市场之间的关系,过去长期以来流行一种说法叫“小政府、大市场”。政府要小,市场要大,这种观点还被引入了很多年。实际上,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为什么不准确?因为政府不能用大小来衡量。政府的重要性也不能用“小”来形容,所以这个说法不准确。

后来又出现一种“双强模式”,什么叫“双强”?指强政府,强市场,这个观点也被引用过。包括我自己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清楚。实际上,这很容易引起误解。强政府,这种说法可能误导“政府是万能的”。强市场?但市场有很多地方是做不到的,做不好的。难道一定要让市场去做这些事情吗?得不偿失,效率下降,经济混乱。

所以正确的提法应该是:“有效的政府,有效的市场”,双有效。有效的政府,什么含义?就是指政府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市场有效,市场做什么?市场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就是有效的政府加上有效的市场。凡是政府能做的,市场也能做的,让市场去做。政府只做市场做不了的、做不好的事。在这个方面还应该作进一步说明。究竟什么事情是市场做不了,也做不好的。比如说,有些部门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而这个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比如说国防、司法、治安;还有,带有普遍性的、公益性的社会保障,还有地区收入差距的缩小,因为这是历史形成的、很多年形成的,政府必须在这方面采取措施。还有,个人收入分配协调,还有就是在目前的情况下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对国防和国家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资源配置,必须由政府来操作。还有,宏观经济调控,因为市场不可能从事宏观经济调控。尽管如此,我们说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这将为中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第二个问题:在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阻力究竟在哪里?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一次答记者问时,我回答新闻记者说,改革的阻力第一是利益集团的干扰,因为利益集团干扰是多年形成的跟行业垄断有一定关系。所以他们抵制在这个领域内的改革,生怕损害了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第二个阻力是制度惯性。什么叫制度惯性?制度惯性在经济学中又叫路径依赖。举个例子,中世纪的时候英国的马车队都是靠左走,为什么当时都靠左走呢?因为土匪很多,所以货运队必须有保镖。车子靠左走,保镖在车子的右边。拿刀剑的,对方来了要打就打。如果车辆靠右走,保镖在车的左边,不方便。所以形成了一个习惯,马车都靠左走。以后有汽车了,汽车为什么仍然跟有马车时一样呢,仍靠左走。以英国来说,他们说老的已经流行了这么多年,人们都习惯了,都适应了,不用改。但是美国建立晚,他们没有中世纪那时候的习惯,那时候,枪已发明,不是先短枪,而是先有长枪,所以车子全靠右,人在车的左边端着枪,有野兽,打,有土匪,打,这样方便。这就叫制度惯性,或路径依赖。在中国,计划体制也是这样,很多人说,过去已实行了这么多年,习惯了。可见为了扫除制度惯性,需要再次思想解放。

以上是我讲的两个阻力,现在加上第三个阻力和第四点阻力。

第三,要有自主经营的、完善的市场主体。如果没有市场主体,企业都不是真正的企业,受到各种限制,听任行政干预,那么,市场起不了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在当前,国有企业体制一定要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让企业真正成为独立在市场主体。不然市场无法在资源配置中起的决定性作用。

第四,就是信用体系的建设。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要讲诚信。你骗了所有的人,最后你发现,你被所有的人抛弃了,你被所有人骗了。所以说,如果没有信用体系的建设,没有道德力量的调节,无法实现市场经济的建设。

市场调节是第一种调节,政府调节是第二种调节,有没有第三种调节?有,第三种调节就是道德力量调节。市场出现只不过是几千年前的事情,政府的出现更晚,但人类社会少说也有几万年,在那漫长的岁月中,没有市场,就没有市场调节;没有政府也不会有市场调节。但人类社会存活下来了,而且进步了。是什么力量在调节?这么长的时间内,是道德力量在调节。在道德力量制约下,人们有自律。所以说,市场调节是无形的手在起作用,政府调节是有形的手在起作用,道德力量调节介于二者之间,道是无形却有形,道是有形却无形。我们对于道德力量调节应该越来越重视。总之,没有市场调节和没有政府调节时,道德力量调节是唯一的调节。有了市场调节,如果没有道德力量调节,市场是无效的。如果是有了政府调节,没有道德力量的调节,同样,政府也会沦为无效。这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前景。

道德力量调节靠什么?首先,要有法律的支持,因为你骗人、诈骗,老赖,你不依法,法律将制裁你。还有,道德的力量调节靠自律,自律是无形的。此外,还要来靠文化建设。我在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开会时,就是这么说的;在企业投资协会中,应该多懂得这样一点,企业要搞文化建设,这就是发挥道德力量的调节作用。社区文化建设也是道德力量调节,校园文化建设同样是道德力量调节。企业文化建设究竟搞什么?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单独的创造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建设重点是培育职工的凝聚力,培育职工的认同感。一个没有凝聚力,没有认同感的企业,最终不会有前途的。

第三个问题: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关键在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这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为什么是重大理论突破?因为过去是二分法,非公即私,非国营即民营。实际上不知道经济现象的复杂性,经济主体是多元的,在公有私有两个极端时间存在着大量中间地带。这个中间地带就是混合所有制,有公也有私,有国有资本也有民间资本。我们的混合所有制建设已经这么多年,从股份制开始就建立混合所有制。建立股份制企业,做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当时,只要投资主体多元化了,似乎就就建立了混合所有制。但用今天的衡量标准,投资主体多元化只是初步,关键在哪里?关键在于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应有一整套法人治理结构,有股东会、董事会,选出董事长,监事会、并从社会上聘任的总监。股东会能开,董事长真正起作用,不是像现在很多国有企业,虽然成立了股份制企业,但从不开股东会,国家指定企业领导人,一切由行政主管说了算。这不符合法人治理的要求。所以要有新的认识。

国有资本力量的大小不在于资本的存量,而在于资本的控制力。资本的控制力是指什么?主要是指国有资本的影响力有多大。如果一个国有企业有一千亿元资产,百分之百是国有资本,控制的资本也就是一千亿元。假如50%能控股,那么一千亿控制两千亿,假如说25%控股,就能一千亿控制四千亿。要把这个观点认识清楚,国家减少持股量,在股权分散情况下,不一定是坏事。在这里还应该知道,混合所有制的好处在于能充分发挥法人治理结构的力量。另外,各种所有制都有长处、有短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建设便于各种所有制的优势发挥出来,取长补短,更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壮大。我们一定要懂得“冰棍效应”。什么是“冰棍效应”?冰棍是会化掉的,在没有融化之前,稍微开始解冻了,就不如便宜一点卖出去,多少还有钱拿。非等它融化了,冰棍没了,在来处理,晚了。所以,国有资产受损失,可能有各种原因,有亏本、负债,也有“冰棍效应”的作用。今天,如果把国有企业改造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吸收民营资本进来,国家可以减少持股量,但企业发展,国有资本可能增值。法人治理结构发挥作用,不仅可使资产保值,还会使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考虑清楚。

在遇到一些企业界的朋友时,听到两种意见。一种是国有企业的想法,他们说,你让我搞混合经济,除非中央下命令,中央不下命令我不搞。为什么不搞?如果我搞了,将来一查,国有资本是在我手上流失的,我为什么要承担这个责任?而且,你为了不给这个民营企业,你给那个民营企业?你跟他什么关系?你得了他什么好处?不断调查。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总之,中央让我怎么搞我就怎么搞,你让我找哪一家民营企业我就找那一家。过去有教训,所以我不主动搞。另一种意见是民营企业家提出的。民营企业家说:我为什么不搞混合所有制经济?因为你们是国有企业,我来接管你,我没办法。你们那里管理层重叠,行政干预那么多,我不好办!我把我自己这一摊搞好就行了。这两种意见都要认真考虑。国有企业一定要改革,除非是特殊行业,除非是公益性行业,除非是稀缺资源性行业,其他都可以改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产能过剩行业中,不妨拿几个做实验,竞争性行业拿几个做实验,新兴产业拿几个做实验。不实验,不总结经验,无法继续搞。至于民营企业怎么开展混合所有制工作,一切听其自愿,只有认识到混合经济的好处,就可以做。如果没有认识到,那就不用搞了,不强制,一切听其自愿。民营企业应该认识到这大势所趋。另外,民营企业现在怕谈到改革两个字,因为他们认为,改革就是把我吞并了,他们愿意谈转型,不愿意谈改革。应当告诉他们转型就是改革,可以有不同方式在转型。不转型,你能维持多久?小企业可以,企业大了,不转型是控制不了的,这是全世界大型家族企业的趋势。

另外,对民营企业还可以这么说,你如果不跟国有企业合作,可以采用员工持股,员工持股就是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改成混合所有制的一种方式。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理论问题要先搞清楚。

在经济学界,人们普遍认识到,财富、利润是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共同创造的。没有物质资本投入不行,也必须有人力资本投入,二者共同创造财富和利润。既然财富和利润是物质资本投入者和人力资本投入者共同创造的,那么, 为什么利润要归物质资本投入者分股分配,按股分配?而人力资本没有份额。人力资本投入者仅仅从自己工资收入取得报酬,工资是纳入成本的,不在利润的范畴。所以出现了员工持股制。员工持股制一般分为三个类型,一类在西方国家效果很显著,就是产权激励制度。在企业盈利过程中,一部分的利润,用于对人力资本投入者的激励,包括有贡献的发明家、高级技术人员、高层管理人员,还包括某些做出特殊贡献的职工。第二种方式就是普惠制,人人有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做可以调大部分职工的积极性。第三就是新公司成立并上市的时候,一开始就规定其中有多少股是留在厂内让职工买。根据这么多年的效果,比较成绩突出的还是产权激励制度。比尔.盖茨、乔布斯的企业发展很快,并不是说他们个人怎么聪明,也不是说他们个人有多大的能力,而是说,但他们的公司中有一支庞大的研究团队,对研究团队中那些发明家、高管人员等等,都采取产权激励的方式。所以这个研究队伍就起来了。

我们一定要懂得一个道理,就是说,在发展过程中,要牢记20世纪90年代的经验教训。当时,也曾搞过员工持股制度。那时候我是全国人大常委,收到的信一大堆,都是告状的信,信的几乎内容基本一样,来自不同地方,信中说,说员工持股制不公平。这是因为,那时候企业刚上市,要买股票很难,连夜排队,而且抽签。为什么你们的员工近水楼台先得月?不用排队,不用抽签,就能买到,这不公平,因为一上市,原始股就涨了多少倍。这个事实,不规范。还有,员工持有的股也是股份,股份是不能退股的,只能转卖。当时企业职工不知道,他们认为应该旱涝保收。如果本企业赔了,职工可以退股还本,不让退股,有的企业职工就闹事。

员工持股是很有前途的,但我们一定要牢记20世纪90年代的教训,不应当没有经过试点就推开。不然后遗症会很大。在这方面我们面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四个问题,当前经济运行的走势,其中包括预测今年全年的经济走势。尽管目前议论很多,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等,但是现在才四月中旬。预测全年,为时尚早。到今年第三季度开始的时候,再看下半年怎么样。我们应该看到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是有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结构调整的见效是慢的,不会立竿见影。既然要结构调整,总要有这个过程。在这种情形下,今年的下行压力增大跟结构调整有关系。

第二个原因: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收期长。特别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投资周期长,收效慢,不可能一动工修建,经济马上就增长。

第三个原因:消费的增长,要靠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消费习惯不会轻易改变。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政府大量花钱反而引起了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况。举个例子,在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当时是城邦体制,上千个城郭,面积都不大,人口都不多,但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它们不愿意统一。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北部兴起了一个蛮族国家马其顿,马其顿实行国王专制,他不在希腊范围内,是另外的,是国王专制。势力强大,特别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他征服了希腊各个城域,并带着马其顿人、希腊人渡海到西亚,把西亚最强大国家波斯帝国灭了,波斯王宫也被占领了,在王宫中发现了大量金银财宝,发了一大笔横财。亚历山大很念旧,跟他一起出来的老兵现在都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也没有结婚,所以亚历山大给每个老兵发了一大笔退伍金,要结婚的还发一大笔结婚礼金,亚历山大还希腊城邦,除了斯巴达。他之所以没有给斯巴达钱,因为斯巴达不听他的,不愿意跟随他东征。亚历山大身边的官员、兵士也同样得到赏钱。结果,物价飞涨,主要是消费品供应不足。人们拿到钱都要买建筑材料,绸缎,盖房子,要结婚。这一次通货膨胀长达100年之久。政府随便发钱,消费品供应不上,所以物价上涨。目前,如果中国的老百姓把存款都拿出来,盖房子,供给能跟得上需求吗?

第四个原因:如果金融失控,影响可能是全国性的,要知道,现在金融中很多问题,是过去搞金融的人不了解的,比如说。

从上述四个方面看,要观望一段时间,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仍应以微调,预调为主。过去大起大落,大升大降的做法,对经济不一定有好处。今年,就业仍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为什么?因为今年大学毕业生就700万人,据说海归准备今年夏天可能回来40万人以上,他们回来找工作。有这么多工作岗位吗?现在,人力资本结构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企业雇不到人,因为工资太高,另外,很多走出学校的、海外留学回来的,都难以找到工作。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注意。

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要慎重考虑裁员问题。明朝末年,东北的后金(就是后来的清朝)已经强大,军队打到山海关外明朝急需增加军费。崇祯皇帝刚登基,他库中存银据说有七千万两,干嘛不把这些钱拿出来?他当时只想哪一个机构可以裁。他就找大臣商量。有两个小官,七品官,知道皇帝在想什么,急皇帝之所急,连夜给崇祯皇帝写奏折,说有一笔钱可以省掉,即裁掉驿站、驿卒。于是,崇祯二年裁减驿站,李自成是驿卒,被裁下来了,他有怨气,带着手下一帮人投靠当地的起义军。他们一加入就势力大增。十多年之后,崇祯皇帝在北京上吊死了。这种教训要记住。目前情势下,这种不应该大规模裁员。再加上,城镇化过程中还有大量农民工进城,一定要关注就业问题。

7月中旬,上半年经济状况就清楚了。要看情况,该放松的放松,该采取新措施的采取新措施,总的说来,今年比去年压力大一点,但改革仍然是有希望的。第一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绝对性作用。这个将大大减少政府对于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增加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有利于经济发展。第二,混合所有制正在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需要有典型例子,需要总结经验。第三,企业的自主创新正在推进,这能使企业真正摆脱市场困境。当前全世界的经济变化中有两个是最值得注意的,一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另一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走的更快一些,我们现在也已认识到这些问题。所以说,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混合所有制的建立、对于自主创新的重视,相信对我们今后的长远利益来说应该是看好的。

宋晓鹤:谢谢厉老师的精彩演讲,厉老师演讲内容我们由现场速记员整理之后请厉老师审定之后我们在协会的网站上发布,大家可以继续浏览和学习。让我们以热烈掌声再一次感谢厉老师的精彩演讲。

\
厉以宁副会长做报告
\
厉以宁副会长做报告

与会代表聆听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