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考验中国民企
2010-08-26 15:28:0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非典”肆虐,侵害着每一个经济细胞,民营企业作为一个中国重要的经济群体,同样也经受着“非典”的考验,它们各自有怎样的表现,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北京康得集团董事长、总裁钟玉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访问时分析,按“非典”的影程度,民营企业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因祸得福”的企业,如医药、卫生类企业。二是稳定类企业。这类企业虽给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困难,但由于其规模大、管理成熟,综合实力强,有能力抗击“非典”,并有所作为;三是损失惨重类企业,也是占比例最大的一类企业,这类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非典”对其已形成致命打击,前景不容乐观。
茂祥集团属于第一类。这家医药企业目前生产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已追加投资,加紧采购机器设备,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5条分装基因药物生产线。另外,茂祥还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紧密合作,对新产品加紧进行临床、药效、药理等研究。最近,已有5个产品利用绿色通道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
钟玉领导的康得集团属于第二类。这家民营企业是北京市重点扶持的8家环保企业之一,资产总额3.5亿元。公司在抗击非典战役中,能够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而且承担社会责任,捐助130万元的物品。
新希望集团的情况比较特殊。在肉类出口几乎停止、饲料原料豆粕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新希望坚持原料涨价产品不涨价,向用户让利2600多万元。该集团公司投资4亿元新建的国内最大高纯氢氧化钾工厂“华融化工”已经建成,生产用于消毒液的液氯产品在市场供不应求。
一些弱势民企则在“非典”冲击下损失惨重。据记者掌握的资料,目前我国的美容化妆品行业中97%为私有企业,其中中小型美容机构约占80%左右,在没有政府保护的情况下,其抵御灾难的能力十分薄弱,绝对属于市场经济队伍中的“庞大的弱势群体”。
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商会最新统计数据表明,“非典”给美容化妆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上海65%、广州70%、北京80%的美容行业在4月20日左右已停业,经济效益以60%-80%的幅度下滑;与此同时,昂贵的房租、员工工资的支出和由于消费恐惧形成的客源匮乏而导致的货物积压、资金套牢等入不敷出的现象,几乎使经营者束手无策。记者已在北京的大街上看到多家美容店挂出转让字样。
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骆燮龙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长期以来,美容化妆品行业就存在着管理混乱、扶持不力的局面,在经历了“非典”的严重摧残后,这些问题将更加突出。而目前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减免税政策,主要倾向于国有或大型民营企业,而诸如美容业的弱小民营企业可享受的优惠政策非常有限。骆燮龙说,希望政府能给予美容业高度重视,予以政策支持,适当减免税费;呼吁政府能给美容业一定金融支持。
占所有民营经济90%的五金行业,也具有美容业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的特点。据全国工商联五金商会副会长李玉江介绍,五金行业是目前急需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的行业,本来就融资困难,目前遇上“非典”,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各地生产经营都有相当幅度的下降,而成本却相对上升,已造成不少企业亏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