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召集“网上会议” 国债开放式回购酝酿登台

2010-08-26 15:31:03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财政部在2003年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将研究推出开放式回购、远期交易等操作相对简单、风险相对容易控制的新交易方式,以进一步活跃国债二级市场”。
  今天,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司将在中国债券信息网召集“网上会议”,让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机构就“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议题各抒己见。所谓的“买断式”即“开放式”。
  交易所债市创新脚步也不落后。有消息称,年初财政部就委托有关机构进行“开放式回购”方案设计,如今已进入后期阶段。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开放式回购登台为期不远。
  对多数中小投资者来说,“回购”尚属陌生概念,但它已是我国国债市场除现券买卖外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也是券商主打融资方式之一。回购交易实际是一种以国债为抵押品拆借资金的信用行为,国债所有者,即正回购方放弃一定时间的国债使用权,换取相同时间内另一方即逆回购方的相应数量资金的使用权,期满后按照成交时约定的利率偿还本息并赎回国债。目前我国债市通行的是封闭式回购: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过程中质押的国债被登记结算机构冻结;交易所债市场将质押国债折成标准券管理,拆入资金的会员的债券头寸必须抵得上到期偿付资金的余额。回购期内,债券所有权并不发生变化。
  由于开放式回购未最后定案,难尽其详。据专业人士推断有两个特点:一是被冻结的国债允许自由替换券种,这对银行间债市是个创新。银行间债市采用的是买卖双方见面的“一对一”交易、以具体券种进行质押,实施开放式回购后,若拆入资金方急需使用抵押给对方的A券种,可与对方协议以B券种更换,甚至可商定变更回购的期限和价格,这无疑加强了参与者的调剂余地。另一个特点,是在回购后将国债过户到逆回购方,使其具有质押期内的买卖处置权。这对银行间债市和交易所债市来都是个大突破,因为过户后逆回购方可以将这部分债券卖出,只要回购到期时能够买回来偿还对方既可,也可将债券进行再回购交易。国泰君安林朝晖将其定义为“以全额资金保证的方式,实施定期偿返原券的国债卖空交易”。根据记者了解,这极可能成为事实,也是最让市场激动之处。
  “如果逆回购方预测手持的质押国债期间价格会下跌,就可先卖出,然后在低价位买回获取市场差价”,长城证券债券部经理侯儒波认为,开放式回购将为债市投资者提供一种新的交易工具和盈利模式,也部分满足了机构投资者“做空”的需求。正因为此,许多国债自营商对此创新回应热烈,业务部秣兵厉马,研究部专设课题。理论上讲,此方式允许国债在回购到期日前反复进行买卖或回购交易,其中自有众多套利的机会,若失手也风险极大。
  "活跃市场,丰富工具"是国债市场创新的初衷,开放式回购推出将解冻大批质押现券使其恢复流通,有助于扩大交易量,而交易活跃又能促进国债品种定价更准确,当是大势所趋。另外,当前国债市场仍属多头市场,机构唯手握大量现券才有更多的话语权,在开放式回购推出、乃至远期交易登场后,做空机制将冲击现有的债市价格形成机制,国债传统投资理念将发生变化。有市场人士分析,未来现券、回购、卖空、套期、掉期等众多的固定收益品种博弈将全面上演,伴随利率市场化程度提高及机构投资者的增加,精彩和激烈程度可能一日千里。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