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入本土尚需时日 外资切入医药分销胜算几何?

2010-08-26 15:31:3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就在中国刚刚打开医药分销大门的今年5月,我国第一家合资医药流通企业经商务部批复成立,世界著名医药流通商瑞士裕利与军转民企业中国新兴医药科技发展总公司经过半年多并不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的诞生。
  这一有着“首个”意义的项目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由新兴与裕利分别持股51%和49%,合资期限为30年。新兴医药办公室主任伍云峰对记者说,新兴医药由于资金匮乏,做了部分股权质压,新公司实际由外资控股。

  裕利先吃螃蟹

  新兴医药是新兴集团的子公司,新兴集团原属总后卫生部,1999年转为地方,现归新成立的国资委直接管辖。经济效益良好的三九医药、上海新兴生物制品等企业曾是新兴集团的下属公司,但后来都独立出来。如今新兴集团下面还有一些贸易及医药公司,但都质量欠佳。新兴医药近年来也经营困难,销售的药品种类日趋减少,市场份额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后来者步步蚕食,债务已超过企业正常负债比例。可以说,引进裕利是新兴医药困境求生的一根稻草。

  而对于裕利来说,新兴是其进入中国医药分销市场的一个契机,是裕利分享中国医药物流蛋糕的一个先导。裕利是一家瑞士公司,在亚洲地区专业从事医药物流已有上百年历史,它的一个配送中心一般有1万个品种规格,特别在西方药品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如葛兰素、默克、拜尔、史克、强生等世界著名企业的产品,都由裕利公司在亚洲代理分销。而新兴医药的主打业务就是国外药品的代理,作为一家全国性的药品批发商,在北京及其它一些大城市拥有销售网络,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裕利选中新兴的一大理由。

  对于这一两情相悦的联姻,有人寄予厚望,认为外资的进入将会带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的革命,能够彻底医治医药流通中的痼疾。然而也有国内医药流通商反应平淡,他们认为外资进入极具中国特色的医药流通市场是否能服水土还是个问号。北京丰科城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正乾对记者说,外资能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但也必须面对中国医药流通市场非规范竞争的环境,因此很难说外资能在较短时间内有大的作为。

  直面地方保护

  外资物流企业的优势之一就在于覆盖广泛的分销网络,以裕利为例,该公司在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全区覆盖的药品物流配送系统,在地域狭小的菲律宾就建有1个配送中心,8个分配中心,在泰国,裕利公司则拥有3万个客户,网络遍及泰国各大中型城市。

  而外资的这一杀手锏运用到中国恐怕远不如其它地方顺利。在我国,地方保护在医药流通领域早已不是秘密,其根结在于我国现存的税收制度。目前国内经营业绩较好的连锁企业,其缴纳所得税和增值税的比例约为15%-16%左右,由于增值税是共享税,地方只得到其中的25%,所得税占地方政府实际所得增值税的比例约为80%左右,地方政府当然不可能轻易放弃,这使得一些地方不愿让外地企业进入而影响本地同类企业的经营。这一现象在零售连锁药店的扩张过程中更为明显。

  牛正乾说,零售药业若要跨地区连锁,有的地方政府总能通过各种方式制造障碍。诸如:有的以稳定为借口,要求连锁药店把当地医药亏损企业捆绑式带走,有的地区对跨地域药品连锁经营明令禁止,有的以“垂直管理未到位、不予办理?等理由拒绝受理。而外地物流商在建立批发网点时也遇到类似尴尬。

  这也是外资进入中国铺网设点时将同样需要直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外资先进的管理和简明的流通环节必然会带来药品成本的下降以致药品价格的下调,这也会触犯医药流通企业中那些既得利益者,而遭到部分供货商的抵制。江西“开心人”大药房的异地遭遇可谓其中的典型。

  专家指出,地方保护将随着我国税制改革和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得到解决,但这需要时间。而后者对于实力雄厚的外资来说应该不成为问题,他们一般都有合作时间长久的供货商。

  本土化尚需时日

  应该说,裕利和新兴是两家在经营模式、市场理念与管理方法上截然不同的主体。新兴作为一家军转民的纯国营公司,是一个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的企业,体制的陈旧和管理的落后严重掣肘了它的发展。而裕利则是一个在完全市场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跨国公司,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运行规则为第一要义。业内人士指出,企业文化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将要度过相当时间的磨合期,而这也是几乎所有进入中国寻求合作的外资需要经历的过程。

  另外,即使外资的资金再雄厚,在全国范围内的网络建设也要颇费些时日。

  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已初具规模的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的竞争。就在商务部批复“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成立的前不久,国资委批准了中国药材集团公司并入中国医药集团公司的重组方案,重组前,中国医药集团公司的销售额就已经达到100亿元,这一重组将使其成为我国医药门类最全、网络覆盖面最广的医药流通商。此外我国为抵御医药流通入世带来的冲击,还把上海医药集团、广州医药集团等十个医药流通企业列入“流通现代化”国债贴息项目,这些有国家资金扶持的“国家队”将成为外资强劲的竞争对手。

  专家分析,国内医药商家的优势在于网络已经铺开,市场比较熟悉,但这是短期优势,劣势在于机制僵化,效率低下,而这一点非通过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不能解决。

  而外资先进的管理和强大的信息系统是它竞争的资本。还是以裕利为例,裕利在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用的是同一个系统支撑,整个系统通过互联网进行管理,总部对各种数据可以追踪、查询,在这里公司的科学决策和快速运行绝非虚言。如果能快速顺利地熟悉市场,并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一套高效运营机制,那么与国内医药流通商的较量将在本土化过程之后一见高下。当然,不管谁占上风,受惠的是整个行业和全体消费者。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