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办法可视为中国内外兼修应对摩擦的明确宣示

2005-06-22 10:07:38    

在当前阶段,中国面临的贸易争端将越来越多,这是中国产业升级、外贸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面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趋势,中国须内外兼修地去努力减少争端。6月19日傍晚,商务部网站公布《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该办法将于7月20日起施行。国内纺织业界普遍认为,这是一剂重药,必将引导纺织企业步入不可逆转的整合趋势中……

 

对部分纺织品重新实施出口许可意在适应贸易环境变化

 

据商务部6月19日发布公告,自7月20日起实施《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对部分国家和地区出口的部分纺织品实行临时出口许可管理。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关于纺织品配额一体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的相关条款,自2005年1月1日起,原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限国取消配额限制。商务部、海关总署也于去年12月发出公告,自今年1月1日起,对相关纺织品出口不再实施配额许可证管理。

 

取消纺织品出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刚刚半年多,为什么又要对部分纺织品出口实施许可证管理呢?有关权威人士指出,这是由于国际纺织品贸易形势变化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自今年年初全球实行纺织品一体化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对我国部分纺织品设定出口数量限制或发起设限调查。从今年4月起,美国相继对我国出口美国的7类纺织品实施了数量限制。欧盟也对中国T恤和麻纱采取设限措施。6月11日,中国和欧盟达成《中欧谅解备忘录》,对10类中国对欧出口纺织品确定了合理的基数和2008年以前的增长率。

 

为了加快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方式转变,稳定纺织品出口经营秩序,商务部制定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商务部称,这一《办法》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办法》第二条称,商务部将会同海关总署和质检总局制定及调整《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商品目录》,列入目录的商品将需要申领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证。《办法》第八条称,两类商品将列入《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商品目录》,一是有关国家或地区对我实行限制的纺织产品;二是双边协议规定需要临时进行数量管理的纺织产品。根据这一条款,目前我国实行临时许可管理的商品主要是美国对我设限的7类纺织品和中欧协议涉及的10类纺织品。

 

权威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对纺织品实施的临时出口许可管理,与纺织品一体化以前实施的配额管理有着根本的区别,一是种类大大减少。在配额时代,欧盟对华纺织品实施配额的品种有41类,现在实施数量限制的只有10类,其它31类均不受限制。二是限制时间有限,美国对中国设限的7类纺织品明确规定为期一年,而中欧纺织品贸易协定的有效期截止到2007年年底。

 

 

该管理办法无疑是引导纺织企业步入整合的一剂重药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透露,商务部正在依据该管理办法核定企业对欧盟出口数量,办法实施后,中国海关和欧盟海关将凭企业电子数据、出口许可证和原产地证书予以通关。曹新宇说,输往欧盟市场纺织品数量的分配原则是按照企业此前的出口业绩来评定,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出口业绩将根据企业的出口金额来判定。这将使造成“量增价跌”的不规范企业在之后的出口贸易中失去竞争力。

 

评定企业出口业绩的金额将通过两个系数计算:时间段的限定和出口市场的分类。

 

按照商务部外贸司司长鲁建华16日在“南京会议”上所作的通报,纺织企业的业绩是以纺企在该办法正式实施前的12个月出口金额为基数(2004年后7个月和2005年的前5个月);并且按照“前一体化时代”30%的权重,“后一体化时代”70%的权重来评价;其中,在“后一体化时代”(配额取消后的1~5月)的出口金额中,对受限市场和非受限市场的出口金额将被分类,受限市场的出口占评定因素的70%,对非受限市场的出口占30%。

 

“现在的分配方式综合了各方面因素,比较公平。”商务部研究院纺织品贸易研究员赵玉敏评价,“这12个月基本体现了出口贸易纺织企业的出口实力;同时按照市场来细分出口数量可以避免配额数量的浪费,部分非欧盟市场出口企业不应该参加到这个分配计划中。”

 

目前,欧盟已经停止中国企业11日(企业出口报关日)后出运10种纺织品的通关手续,直至补办许可证等证明后方可清关。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国内纺企经历了5个月的“蜂拥出口”,目前企业的出口能力正在弱化。“开闸放水似的短暂性出口猛增是暂时的。”WTO纺织品贸易谈判代表李月印分析,“目前企业的订单不足,库存不足,开工不足,之后的出口必将趋于理性。”

 

在某些纺织业的重镇,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企业已经达到了20%,企业正在生存线上挣扎。雅戈尔服装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孙云彪表示,“从今年3月开始,企业在接单方面已经非常谨慎,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下半年的订单还没有着落。同时新配额的存在会降低企业的盲目性。”纺织产业占据大半壁江山的绍兴县副县长盛秋平的理解是:“这是一剂重药,将引导纺织企业步入整合,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他看来,纺织行业问题的集中爆发不仅仅是因为欧美市场的限制和紧缩,很大程度上是国内纺织行业本身问题的聚集,“整合,是时候了。”

 

内外兼修应对贸易摩擦将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从纺织品、鞋类争端再到下个月可能出现的自行车反倾销调查,出口商品在海外的频频受阻正在“谱写”今年中国外贸发展中一连串不和谐音符。在当前阶段,中国面临的贸易争端可能越来越多,这是中国产业升级、外贸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可看作中国外贸事业成就的侧面体现。因此,面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趋势,中国当内外兼修尽可能减少争端。而要实现这一点,中国对外一项重要举措当是努力确立对自身有利的国际贸易规则,修正对自身不利的规则。如争取贸易伙伴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努力、在世贸组织和区域经济组织中充分表达本国对各种议题的观点、立场。

 

根据管理办法出台之前签署的《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在2005年6月11日到2007年底,中国对欧盟出口棉布、T恤衫等10类纺织品将按照每年8%到12.5%的数量增长。很显然,要兑现出口有序增长的承诺,实施纺织品出口“主动配额”就成为必然选择。配额分配方式如何确定,当然会成为当下企业关注的焦点。而从商务部日前召集纺织行业协会和部分企业举行的座谈会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纺织品行业进入“自我配额时代”后,政府希望通过此来缓和与欧美之间频频发生的贸易摩擦,更希望借这次出口数量调控的机会,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和竞争力强的企业,推动纺织业产业结构升级。从全行业的发展来看,纺织业的生产流程已经相当成熟,低成本优势已经发挥到了极致,但是,中国欠缺的是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和一套完善的商业行为准则。那么,此次调整的配额制度就应该为企业创造这一“公平市场”。总而言之,中国纺织业出口不能再走“以量取胜”的道路,在确保合理出口基数和合理增长率基础上的数量限制,有利于国内纺织企业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出口,走以质取胜的道路。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