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要点:政出多门是民企最大的风险

2004-12-23 09:22:31    

不久前,浙江省交通厅曾向社会公开招标四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近500亿元人民币,但结果却并不圆满。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此次招标活动已基本上流标,已经有投资者在公路投资中遇到麻烦,令项目搁浅,甚至闹上法院。这表明,民营资本进入公共设施建设领域,要面对诸多投资风险。第一位的风险因素就是各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协调,省一级政府对公路建设持正面意见,可以拉动GDP;到了市级政府,在注重政绩和拉动GDP的作用之外,还会考虑到公路可能会阻隔辖区内各城市发展,占用很多用地指标,因此市政府心态比较矛盾;区、县级政府则往往没有太多积极性,一些基层地方政府往往要求高架通公路以避免占用地土,造价提高4-5倍,各级政府又不乐意承担成本。而区、县级政府又拥有土地审批的权力,“完全可以卡你”。其次,民营企业还要承受高企的建设成本。民企接手经营新建成的收费公路时,也面临着一定的资金压力。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银行也都精明得很,一般都是看你资本金到位程度,再等比例贷款给企业,而且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银行都是等企业的资本金花完之后,再把贷款打进来。而高速公路的流量上规模,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这期间,是很考验投资方资金实力的。”既要费尽心思“摆平”各级政府部门,又要筹措巨额资金,民营企业要想吃到基建“蛋糕”,实在是不容易。(BLGD)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