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外汇报告看“中国式承诺”的智慧

2005-12-01 00:11:40    

最新一期的《华尔街日报》透露,布什政府未理会国会和部分企业希望将中国正式定为汇率操纵国的要求。国会和这些企业认为,中国企业通过操纵汇率获得了相对于美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美国贸易法,财政部必须每半年发布一次报告,确认有哪些主要贸易伙伴国通过操纵汇率而取得了贸易优势。而后政府须与这些操纵汇率的国家展开谈判。与此同时,分析员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在25日宣布人民币将推出做市商和询价交易制度后,28日再次重申“人民币汇率改革没有具体时间表”,以上两项制度的革新表示人民币向自由兑换迈出了一大步……

 

美国财政部在11月28日发布的外汇报告中称,包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内,中国政府各级官员已经向美国方面保证,将允许人民币对市场力量做出更灵活的回应,并将让人民币升值。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蒂姆•亚当斯称:“我相信他们所说的话,并期待著他们兑现自己的承诺。”

 

美国国会不会放弃“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努力

 

早些时候,美国制造企业及其在国会的代表已敦促布什政府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人为压低,从而使美国企业失去了竞争力。但实际情况是,美国政府正在努力平衡外交政策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它一方面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但另一方面在历次外汇报告中最后都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中国今年7月份决定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2.1%的举动得到了美国方面的赞赏,但美国政府也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中国施压,迫使其进一步放松对汇率的控制。

 

美国财政部官员表示,如果正式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将会激起国会的贸易保护情绪。近几个月来,财政部官员一直在竭力阻止一份由参议员舒默和格雷汉姆提出的议案获得通过。这份议案提出对中国进口商品施加27.5%的关税,以示对中国汇率政策的惩罚。舒默和格雷汉姆本月同意将该议案的表决时间推迟到明年3月份。在周一的外汇报告公布之后,舒默的发言人表示,该项议案最早有可能在下月被再次提起付议。格雷汉姆在一份声明中称,中国显而易见的汇率操纵行为违背了国际货币政策,严重损害了美国制造商的利益。说国会在汇率问题上已经失去耐心还是很轻描淡写的说法。

 

如今距离全球贸易谈判在香港重新启动还有几天的时间,一些美国企业因此对批准贸易保护主义的法案态度谨慎,但其他公司表示,他们将支持舒默-格雷汉姆议案或其他针对中国的惩罚性措施。拥有1,000名成员的美国工商业委员会研究人员托纳尔森说,中国政府对汇率的控制让中国商品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价格优势,美国政府应该对此采取某些措施。

 

央行回应美国国会的方式甚为巧妙

我们或者可以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在25日推出人民币做市商和询价交易制度是一个“有趣的巧合”。因为与之对应的有两件事:一是布什总统结束访华不到一周,二是美国财政部在三天后(25日为参照)将发布外汇报告决定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种种迹象在分析员看来,中美两国似乎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获得了短期统一:美国不再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并完全浮动;而中国亦将履行诺言加快改革步伐,并逐步放大浮动空间。

 

似乎是在回应美国国会的意见,28日央行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汇改有利于积极推动资本账户有序开放的进程。此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人民币实现可兑换的一个重要步骤。但人民币何时实现可兑换,在根本上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其他配套改革措施,必须稳步推进,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在防范热钱方面,央行表示,当前,国际市场上还存在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部分游资仍有可能进入境内谋求套利。为了巩固此次汇改成果,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平衡,重点要加强和规范对外资尤其是贸易信贷资本流动、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个人外汇收支以及离岸账户资金流动的监测和管理。同时,外汇管理部门还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组织开展与外汇资金流入密切相关的专项检查,严密监测和跟踪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

 

当记者问到:人民币汇率初始调整后近期是否还会有一次性的水平调整?央行回应说,“人民币汇率初始水平调整,是指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初始时刻就作一调整,调整水平为2%。2%的升值幅度是根据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水平测算出来的,即是根据我国商品和服务贸易状况及结构调整的需要测算的。今后的人民币汇率是浮动的,即根据客观规律发生波动,这种波动变化是由汇率浮动机制所带来的,而不再是官方对汇率水平的调整。

 

分析员认为,央行看似生硬、程序化的回答实际上既回应了美国国会的无理要求,进一步又暗示了人民币还有升值空间。但离实现完全可兑换央行的态度亦非常坚决。可以肯定,中美双方在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博弈又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一变化我们或许可以从人民币近期的走势看出一些端倪。

 

这是一场没有胜负的博弈

上周,从11月23日、24日、2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连续三日创出新高,2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更是11年来首次突破8元大关,当天中国银行报出的现钞买入价为1美元兑换7.9997元人民币。事实上,这已经是进入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第三次创出新高。11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刷新此前的历史记录,升至8.0831元,在2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至8.0816,为7月21日人民币升值以来的新高。但仅仅过了一天这个新高就被打破。据有关权威研究机构的数据,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已经升值了10%,而如果按贸易权重计算,欧元和日元在“一篮子”中大概占到了35%,因此人民币相对于一篮子货币已经有了3%的升值。

 

在此情况下,央行依旧按照渐进性、主动性、可控性九字方针稳步推进汇率改革,逐步推进汇率机制朝着更富弹性的市场化方向发展,并于11月24日晚,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公告,在银行间市场引进美元做市商制度,并决定于明年初推出即期询价交易方式;11月25日,央行又与10家国内银行首次进行了60亿美元的货币掉期操作。分析指出,外管局向各商业银行下发了有关完善做市商制度的相关文件,进一步将外汇市场的自主定价权下放给商业银行。由于做市商都是商业性银行,他们在指定买入卖出价格的时候都需要考虑其外汇头寸、资金成本等多方面因素,更多的市场化因素将写进人民币兑美元市场,因此做市商制度将提高商业银行和其他外汇交易商的外汇需求,减少人民银行的外汇持有量,有助于降低人民币升值和基础货币供应的压力。而上周五,央行还与国内10家银行进行了60亿美元的掉期操作。据参与交易的商业银行称,当天央行以18.0805的价格向10家银行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同时约定一年后央行再以17.85的价格用人民币买回美元,而当天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的现汇价格是18.0815。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指出,央行拿出这个远期汇率的理论价位,是希望缓解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可以看出,人民币兑美元的长期趋势是上涨的,央行对于人民币汇率没有底线,但希望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平稳波动,不希望人民币升值过快。其中,人民币兑美元8.08是个重要的心理价位,央行不会坐视美元兑人民币过早地跌至人民币8.08元之下。而且,由于贸易顺差的上升和热钱流入的减少,人民币升值步伐将加速,到2007年前,人民币升值幅度将被控制在10%以下。而人民银行将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和掉期交易减少市场流动性,从而带动市场利率上升和人民币升值。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汇改的进一步推进,类似此次的波动今后可能会比较频繁,企业应该习以为常。而央行也只会按照渐进性、主动性、可控性的既定九字方针稳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

 

或者可以说,在这场没有答案、没有胜负的汇率博弈中,近期来看中国正在按着美国的要求改革并让人民币逐步升值,但从长期来看,由于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经济影响并不如之前经济学家们描述的那般“严重”,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汇改对中国经济将是长期利好。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